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晃儿,著名漫画家丁聪离开我们有两年多了。然而,在人们记忆里,丁聪还是那么幽默、快乐、淡泊。丁聪先生有一个很别致的笔名"小丁"。这个名字,丁聪先生用了70多年,就是在他成名之后,也没有想到改过。这与他的艺术思想,与他的境界,不无关系。作为漫画家,作为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人民群众"看大";只有把自己"看轻",  相似文献   

2.
<正>开学这几天,听到几位老师这样和我说,"你们班小丁最近变乖了嘛,上课不搞怪了","你们班小丁帮我做事情了","你们班小丁最近好像不再大吵大闹了,没有听到他的叫声了"。听到这些话,我心里一阵窃喜,回想从前的"苦难岁月",似乎也变得云淡风轻起来。小丁是家中备受宠爱的男孩,  相似文献   

3.
<正>一般人听到"刘基"这个名字总是感到十分陌生,不过若是说起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刘军师",那可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小说家笔下乃至野史稗文中,如《英烈传》、《翦胜野闻》、《龙兴慈记》、《高坡异纂》等所描述的"刘伯温"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4.
爱让他平静     
<正>开学后的最近这几天,听到几位老师这样和我说,"你们班小丁最近变乖了嘛,上课不搞怪了","你们班小丁帮我做事情了","你们班小丁最近好像不再大吵大闹了,没有听到他的叫声了"。听到这些话,我心里一阵窃喜,回想从前的"苦难岁月",似乎也变得云淡风轻起来。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9,(3)
发愿与发誓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誓"和"愿"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譬如说青年男女互订终身,男孩说非她不娶,女孩说非君不嫁,这是山盟海誓,可以说发誓,也可以说许愿。有时,誓、愿两字也会连在一起用,称为"誓愿",像是在中国隋  相似文献   

6.
王学富 《天风》2022,(10):58-59
在西方心理治疗的传统里,把心理出现困难的人称为"病人"(patient),这是一种医学的视角.后来,当人本主义心理学出现,则称之为"来访者"(client,如果直译,则为咨客).后面的称谓,显出咨询师或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平等.在直面取向的心理学的理解里,不管是病人,还是来访者,都是心灵受伤、正在经历痛苦的人,我把他们理解为"受伤的人",虽然并不直接使用这种称谓.一般情况下,我们依然称"来访者".  相似文献   

7.
正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但很多人称呼他为"六老师",始于误会,而盛于尊敬。经常有人突然认出了他,兴奋之余连提问都变得逻辑混乱:"你不就是演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吗?"别人演孙悟空,人们会评论,这个有点像,那个不够像,而唯独对他,一切比较性的词语都消失了,似乎他就是孙悟空,孙悟空自己当然不存在"像不像孙悟空"的问题。1986年,六小龄童版《西游记》首播,他在好几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当了  相似文献   

8.
人是一块活着的磁铁,这个比喻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要理解这个比喻,可以从两则故事说起。先说一则国外的。从前,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一个人在路边摆摊卖热狗。他有点耳聋,因此不听收音机。因视力不好,也不看电  相似文献   

9.
曹康 《思维与智慧》2012,(15):58-59
职场如战场,风云诡谲,险象环生。这其中,隐伏着许多"杀手",这主要是一些"杀伤力"很大的个人不当行为,如果你对它们掉以轻心,就会"死得很难看",就不会在事业上顺利地达到你的目标。以卵击石,与强势人物对抗小刘生性倔强,说起话来是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他所在的单位里有些人对领导不满,小刘就成了他们的利用对象,  相似文献   

10.
春撩人     
正春色撩人,真的很难说。似乎,也明白,也朦胧。如果你把"色"仅仅看成"景",春天的景象就摆在那儿,自然是很明白了;然而,那"色",难道只就是"景"吗?就没有人的感受吗?任何事物,一旦有了人的感受,就复杂了,就模糊了,就朦胧了。不过,美的意蕴,也就更丰富了。最喜欢那个"撩"字,像有人用一根细物,轻轻地扫着你的脚心,痒痒的,难以自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会的"后宗派时期",对"合一而多样"的理想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则为教会的合一理想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丁主教的"宇宙的基督"理论是促进教会合一事工的恰当神学理解,中国教会在这样的神学理解下,应该作出"与人和好" 的见证、宗教和睦与民族团结的见证、妇女事工的见证、求同存异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善与恶     
正孟子相信"人皆有恻隐之心",也就是"性善";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不是"虚伪"的意思,是个动词,意为"后天的学习和修饰"。这两个大哲学家虽然在人的本性问题上针锋相对,但是对人性的前途都充满信心,认为无论本性是善是恶,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炼,达到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这"殊途",孟子的想法是,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  相似文献   

13.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6,(4):125-128
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伋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镈,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古希腊哲学家狄奥金尼斯曾在大白天提着灯笼在雅典的市集上"找人",他不停地问:"人啊,你在哪里?"可是,那个真正的人他一个也没有找到。说实话,每个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当一个人的缺点太明显时,那么他就偏离了正常人的轨道。比如,他很固执。当他放不下一些矛盾、是非的时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文世界"通识教育"层次之读者的心目中,罗素是以蜚声世界的"通俗作品"《西方哲学史》一书之作者著称于世的:这类读者对于"洛克是罗斯福的先祖,卢梭则是希特勒的渊薮"之类的"俏皮话"耳熟能详;至于把笛卡尔的自我或休谟的实体比作史密斯先生的衣帽架,有关莱布尼茨的那个晦涩的笑话,以及对康德和叔本华哲学的那些语带讥刺甚至挖苦的话头,就更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了。在较为"专业化"的层次上,哲学界一般都公认罗素哲学之最有创造性的时期是在20  相似文献   

16.
背后夸人     
正说到背后夸人,演员张嘉译深谙此道。2012年6月15日,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落下帷幕,获奖大热门张嘉译没能蝉联"最佳男演员",而同样因《甄嬛传》而成为大热门的孙俪也没能当选"最佳女演员"。张嘉译对邓超说:"回去多安慰安慰孙俪,别失望。《甄嬛传》的热播本身就证明了观众对她的认可,我圈内不少朋友说起这部戏,大家对孙俪的表现都赞赏不已,都说没想到孙俪能演这样的角色,这是多高的褒奖啊!"当邓超回到家把张嘉译的话转述给孙俪后,原本失落的孙俪立即打电话感谢张嘉译。张嘉译和孙俪虽然都是演员,但从来没有合作过,估计平时交情也就一般,可张嘉译却忽略自己的感受,反过来安慰激励孙俪,这样的背后夸人,是惺惺相惜,也是一个人的胸襟和坦诚,难怪此后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提起张嘉译,孙俪总是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和敬佩。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位日本朋友,他的妹妹是耶和华见证会的信徒。可能是由于不赞成妹妹的宗教信仰,所以他从来不提妹妹的事,后来他告诉我他虽然不满意妹妹加入那个宗教,但是又说不出她有什么其他不好。他觉得信仰新宗教的人一般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是他们往往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原因是一般的日本人都同时信仰两种以上的宗教,而新宗教的人大多只信一种宗教,于是在人们眼里就显得有点古怪或偏激。日本人对新宗教的态度,也反映在新宗教的称谓变化上,50、60年代,人们普遍使用“新兴宗教”的提法。它所指的是一种所谓“类似宗教”,即看似宗教而又比宗教低…  相似文献   

18.
双性化气质--性别角色的新理念 "男人就该像个男人,女人就该像个女 人",在性别角色的评判上这似乎是天经地义 的。"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则被认 为是性别角色的一种错位。那么,"一个人既 像男人又像女人",又将如何?传统的性别角 色观念一定也会摇头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读《世说新语》,"德行"卷中的一个小故事颇让人心动。晋朝名人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邀赴宴,发现送烧烤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色,于是就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他吃。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道理呢?"后来遇上永嘉之乱,顾荣去江南避难,每逢遇到危急时刻,总有一个人在身边帮助自己。问那个人为什么这样,原来他就是以前得到顾荣赠送烤肉的那个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作为士大夫,顾荣能顾及一个送烤肉的仆人的感受,在那种环境下确是难能可贵的。由此我想到结草衔环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