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狐狸特别喜欢吃甘蔗,它企图独占甘蔗田,自己吃独食,不让别的动物吃。为此,每当别的动物询问甘蔗的滋味的时候,狐狸总是说,苦啊!苦啊!甘蔗很苦,苦得很,比黄连都苦!一天,动物们在甘蔗田头聚会,老山羊不解地问狐狸:"你总说甘蔗苦,为什么还要吃它呢?""良药苦口利于病!甘蔗虽然苦,但它可以清热解毒利尿。"狐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随口就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相似文献   

2.
众里寻她千百度 “吃起来又脆又筋道又不咯牙,越嚼越有劲儿,越品越有味儿,吃过之后还余香在口。”这是一道菜 ?   对。《老北京的吃喝》一书专章写到了它——爆肚儿。   “爆肚”后面的“儿”,与“盆儿”、“棍儿”、“小车儿”后面的“儿”一样,是名词的后缀——表示微小。难怪人们把“爆肚儿”列到了小吃的名单里。   虽说是小吃,可万万不可小瞧。古今中外,无以数计的人们,和爆肚儿有着拉不断的情思,有着深深的情结。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久违了的爆肚儿,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孜孜以求。   1983年,一位澳大利亚老华侨,离…  相似文献   

3.
尊重妻的胃     
常言是夫贵妻荣,妻跟上我这拿薪水的,也真难为了她:既不能粉刷五官,也不能坠金饰银,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素布衣衫;总之,一切现代女人追求的东西,她都避而远之,只有一个习惯从初恋一直保存到如今——吃小吃。  相似文献   

4.
正杭州有一家面店,只卖一种面,想吃其他面,就不要进来。这家面店就以这样"简单"的方式赢来了一大批拥趸,在厮杀惨烈的面食饮食江湖里闯出了一片天地。这叫"破坏性创新"。这是"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方法论。重庆小面这种小吃"简单"吗?非常简单,手工的面,手工制作的辣油浇头,几分钟就可以上桌,没什么繁枝杂叶的制作工艺。我有个亲戚就是重庆人,他  相似文献   

5.
"绿豆治百病","红薯治百病","生吃长条茄子能治病",甚至"生吃活泥鳅也治病"养生说法频出,甚嚣尘上。提出养生怪论的那些"养生大师"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关于"吃什么和怎么吃",穆斯林更加推崇《古兰经》提出的吃"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为了弘扬清真饮食文化,传播伊斯兰养生知识,本刊将陆续刊出"从清真饮食看养生之道"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7,(6)
<正>吃,是人维生的手段,随着"新物种"吃货的诞生,"吃"成了吃货们重要的生活内容,事情在吃喝中解决,感情在吃喝中联络,无聊在吃喝中打发。人为吃喝而存在,生命在吃喝中消耗……那么,圣经中关于吃喝有什么教导呢?一、随意吃和不可吃神曾对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  相似文献   

7.
正我很少买大枣吃,只因为我怕会让自己失望。因为,家乡的大枣给我留下的记忆实在是太深了,无论是脆甜的还是松软的,至今舌尖上余味犹存,隐隐地根植于味蕾深处,褪不掉。老家的小后山,有一大片大枣林,大枣的果实刚一成形,枣核还没长成,我们这些小馋猫们就开始摘着吃了。大人们见到,总是严厉地责备道:"熟了再吃!"渐渐地,大枣由深绿变得  相似文献   

8.
春末碾转香     
正《论语》有云:"不时不食。"说的是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碾转"就是这样一种时令之物,不到特定的时节,想吃都吃不到。与一些可以望字知义的吃食不同,碾转明显"高冷"一些,仿佛戴着面具的美人,你无法通过它的名字猜测它的食材、做法等基本信息。如果没有提醒,你甚至不知道这么两个看起来与食物毫不沾边的字眼竟然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相似文献   

9.
林崇德教授用两三年的工作时间之余陆陆续续地完成这一本口述历史,体现了他对自己生活、生命、学术生涯的一种严肃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本书的内容特点是"情"多于"理"。作者谈亲情、友情,谈手足情、师生情,不惜笔墨,真挚感人。其中一个细节是,念小学时因家里经济困难,幼年的崇德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看米缸里有没有米,如果有米,就安心吃饭;如果无米,就对母亲说自己肚子疼,吃不下饭。看到这些平实不过的文字,我们不能不受到感动。  相似文献   

10.
正路过一片果园,见果农们正在采摘果子。令我不解的是,那些采下来的果子没有成熟,个头小小的,表皮青青的。"果子还没有成熟,为什么就采下来呢?"我问果农。"采下来卖呀。"果农说。"卖?这果子有人买吗?买回去以后能吃吗?"我问。"果子只是用来吃的吗?"果农反问我一声后,接着便说出了其中的原委。据果农介绍,这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君子远庖厨。清高耿介的文人往往不屑于谈吃,认为那是俗事,谁听说过颜真卿谈吃,文天祥谈喝,傅雷说如何喝酒呢?只有鲁迅似乎与许广平恋爱之时,冒充了一次大酒量,佯怒红脸,被俏皮的女学生善意地嘲笑,反结了一段姻缘。文人认为吃饭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何足挂齿,实则失却了人生的一大乐趣儿。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当时的肉是美  相似文献   

12.
在一片原始森林里,住着一群羚羊,它们无忧无虑,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在这群羚羊当中,有一只显得与众不同,当别的同伴儿吃着鲜嫩的野草,晒着暖和的太阳,甚至做着香甜的美梦时,它却整天在森林里拼命地练习长跑。同伴们嘲笑它:"这么悠闲的生活,你却不知道享受,天天在那儿没命地跑,你准备去参加比赛呀!"那只羚羊没有说话,继续跑着,时间一长,它就练出了一双  相似文献   

13.
<正>一年中的每个白昼,西安回民街都是热闹祥和的;四季中的每个夜晚,回民街依旧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站在高楼往下看,历经千年沧桑的回民街被周围现代化大楼包围着。在这座大城中,它虽偏居一隅,毫不显眼,但却充满生气;它虽显得有些陈旧,但却坚韧执着地传扬着古城的文化精神。"到西安,必去回民街;去回民街,必尝清真小吃。"这已是无需再花费  相似文献   

14.
正爱像世上所有美好事物,天然包含了暗面。男女情爱里会有强烈的嫉妒不安,友谊难免会有竞争攀比,而亲情的原罪就是"控制"。类似的、让人不舒服的爱有很多:妈妈们觉得只有当公务员、进国企才叫稳定工作;老师们不希望你和"坏同学"来往;你尊敬的长辈轻描淡写否决了你心爱的专业——我是为你好,不想你十年后没饭吃。  相似文献   

15.
漫谈守斋     
一、前言 在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传统思想中,我国很早就提出了“民以食为天”及“食色性也”等自然规律。虽谈论吃,难免有不雅之嫌,但它的确是与人类生命相始终的。 本来,吃的目的在于维持生命,在于享受、在于满足。《圣经》中就有诸多关于吃的话语:“我愿赐给你们埃及地最好的出产,使你们享受本地的美物”(创45:18);  相似文献   

16.
猴子摔瓜     
正西瓜成熟了,动物们争先恐后,各显其能地摘瓜,津津有味地吃瓜野猪嘴大力气大,吃瓜如同吃零食。狗熊天生的尖牙利齿,掌上功夫过硬,吃瓜易如反掌秃鹫身怀绝技,一会儿,将大石头紧紧抱住,飞到空中,从空中抛石,砸破抱不动的大西瓜,然后得意洋洋地吃瓜;一会儿,抱住不大不小的瓜,飞到空中,将瓜抛到地上,摔碎了吃,吃得有滋有味有范儿。猴子从秃鹫的技法中得到启示,它想将瓜抱到树上去,抛下来摔破了吃,但是,顾了上树,就无法抱住瓜,抱着瓜难以上树。在大家的讥笑中,猴子开动脑筋,不一会儿,它又想出新办法。猴子先将瓜滚到悬崖边储存,然后,将想吃的瓜推下悬崖,毫不费力地摔破瓜,再跑到崖下,  相似文献   

17.
素食人生     
每天上午十点半,是"枣子树"全体员工用餐的时间.如果这天宋渊博没有特别的安排,他一定会来餐厅和员工们一起吃午饭. "枣子树"上海淮海路店开张后不久,宋渊博发现员工吃完的餐盘中剩了很多饭菜,桌上、地上也落下了不少的米粒和菜.他将店中所有的员工召集在一起,当着大家的面把盘中剩下的饭菜吃了,把桌上和地上的米粒和菜也捡起来吃了...  相似文献   

18.
正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说的是向日葵,北方常见的一种植物,它在我的心中永久地扎下了根,它那灿烂的颜色成了我心中永久不变的底色。那壮实的葵秆,朴素的葵花,沉甸甸的大圆盘,总在我的心中茁壮着。娘说:"你爷爷在的时候,咱们有向日葵吃,现在要吃呀,得买了。"可不嘛,爷爷走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带着泥土和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人们试图以它来评价和决定道德行为或品行的一般理论的特定方针。"伦理学"或"伦理的"一词,源于希腊文崛thikos"'道德的")和吃七hos,,  相似文献   

20.
狼毒草,闻其名便可知其性。它是生长在草原上毒性很大的一种野草,羊吃了即刻中毒,轻者大病一场,影响育肥成长,重者不治而亡。牧民们对狼毒草恨之入骨,想尽办法要除尽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