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中有文化     
正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世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人写的便条《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意思说,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因为不想接触雾气,现正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苏东坡的散步,闲适中见旷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相似文献   

2.
正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相似文献   

3.
正王献之简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去世后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大成也,其碑由怀仁集唐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而成。碑字选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然、群、或"字都取自《兰亭序》,怀仁经过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字数多,字字精雅飘逸;二是字体多,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在一起,大胆组合、搭配,动静结合;三是变化多,笔法十分丰富,线条粗细变化、繁简、虚实关系很多,字的书写速度、结构等变化丰富,可谓千变万化,字字不同;四是字的笔画,气势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写的特点与韵味。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书法真迹早已不存于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历来都被作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典型范本与研究参考资料。文章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创作中的体会,试图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郭熙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不仅创造和观察能力非常强,而且画法高超,受人敬仰。郭熙主张在观察山水时要通过"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在"远望趋势"方面,首次提出"三远法",即山水风景的山下到山顶的高远、近处移动到远处的平远、山前到山后的深远这三种观察方式。郭熙将儒道佛的生命哲学思想渗透在山水画创作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出独有的一套山水画创作方法体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派别,在宋代山水画的发展中扮演了先锋的角色,为山水画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启了山水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魏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拓展和细化期,自然美在这一时期获得重大的发展。这一点可以在宗炳《画山水序》中得到体现。《画山水序》在自然审美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自然审美之魅,即山水之道、质趣之灵和山水形态之媚。自然美之发现,一方面需要"澄怀味象"的审美态度。另一方面,自然美的发现也离不开"应目"——"会心"——"畅神"的审美过程。而《画山水序》在自然审美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将自然山水之美以诗文绘画的形式得以体现,从而突破了自然美欣赏中的物质局限,将自然美拓展到了艺术美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宗炳的《画山水序》作为我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其在画论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和他同时代的王微接着写出了山水画论《叙画》,其美学思想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在《叙画》中提高了绘画的社会地位,提出山水画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学科,同时,他的"明神降之"指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构思活动以及精神思考的重要性。其思想观念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中国历史,道教文化与书画艺术密不可分。道教文化把"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注重尊崇人的自然天性,很容易使艺术创作的主体升华到自由无碍、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激发艺术家们在"乘物以游心"中获得极其广阔的艺术想象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与他信奉天师道,书、道合一关系紧密。王羲之书法追求自然秀美、潇洒飘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跟父亲学字,觉得并不比父亲差。有一次,王羲之在墙上题了几行字就出去了。王献之等父亲走后,把那几行字擦掉,自己重新写了同样的字,他想看看父亲的反应。谁知道,王羲之回来一看到那几个字,就说:"我怎么写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名传天下,但智谋韬略却鲜为人知,据记载,王羲之在某地当官时,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告状,年轻人说,只因家境贫寒,一无所有,父亲临死前曾向乡绅要一小块荒地,用来埋葬自己,乡绅满口答应,并讲明只要一壶酒的酬谢。不久,老人死了,年轻人很快送去一壶酒以表答谢之情。那想乡绅把脸一翻,大声怒吼,竟说当时讲明是一湖酒。年轻人有口难辩,一湖酒怎还得起呢?无可奈何,于是来到王羲之处告诉,请为他作主评理。听罢年轻人的诉说,王羲之问:“你说的都是实情?”年轻人说:“是。”“你讲的都是真话?”答曰:“不敢有假。”王羲之略作思考,就匆匆打发年轻人回去了。第二天,王羲之若无其事,悠闲地到了乡绅那里。乡绅早就仰慕王羲之的大名,很想求他的墨宝。于是盛情款待。谈话间,乡绅提出求写墨宝的意向,王羲之并不推辞:“那好办”,于是挥笔书写了《乐毅论》。乡绅喜出望外,高兴至极。为了表示对王羲之的谢意,乡绅问应送点什么礼品,王羲之顺口说出:“只要一活鹅”,乡绅暗暗心喜:“那算得了什么?”不久,乡绅就提一活鹅送到官府,王羲之把脸一嗔:“当时说好是一河鹅,现在怎么送来一只鹅?”原来当地“活”“河”同音,乡  相似文献   

11.
宾虹先生对山水画是情有独钟的,他一生遍临历代名家山水作品,走遍中国大地山山水水,把从古人作品中汲取的营养和对自然山川写生的感悟融为一体,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对山水画的审美价值有着独到的认识,即他常提出的山水画"内美"之所在。"内美"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道艺合一"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羡慕     
晚上散步,偶尔可遇到一位做高官的邻居。他几次对我说:"真羡慕你啊!每晚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散步。"一开始,以为他在嘲笑我,因为"一等公民天天有饭局,二等公民周周有饭局,三等公民从来没饭局",他是几乎天天晚上都有应酬的"一等公民",没理由羡慕我这个基本上没饭局的"三等公民"。可看看他日甚一  相似文献   

13.
范宽是北宋早期著名的山水画大师,《雪景寒林图》是他描绘北国雪景的代表作之一,画中通过对"三远之景"的构图和布局传达了其畅游山水的隐逸情怀。他通过"雪景"和"寒林"的意象表现其内在心性的"虚静",从而昭示了其对自然无为状态的追求和对宇宙永恒生命的向往,也树立了"雪景寒林"意象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山水画之快意说"为前提,从人的审美需要阐述作者对山水画根源的看法,即"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以及由此而建构的山水画的审美心胸、审美创作等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5.
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备精诸体,草、隶、正、行,皆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世称“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无人不晓,他过人的智慧却鲜为人知。 王羲之出身名门,其家族与谢家并称“王谢”,为六朝财代的望族。他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太守,与王导、王敦同为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王羲之的这两个堂伯父因拥戴晋元帝有功,均为东晋重臣.王导为丞相,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执掌朝政。王敦则因功升任大将军、荆州牧,久握兵权。少年时代的王羲之,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得这两个堂伯父的喜爱。大将军王敦经常带王羲之到军营中去玩,有时候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书法在王羲之、王献之以后能够独树一帜,关键在于他书法美学的核心思想——崇尚自然。在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体系中,处处充满着"自然"的理念,并且逐步扩展其所指的范围,蕴含着本与末、人品与书品等范畴以及创作论上的无意于佳、放任自适状态。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其书法作品中能准确地反映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在宗白华先生"散步式"的美学论著中,涉及了大量书法美学问题,且见解独到,思想深刻.比如,他对书法艺术本质意义的理解,就超越了"艺术层面"而从"生命的视角"去观照它,将它看作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一种寻觅生命之根和生活世界意义的活动,是人类寻求心灵对话、寻求心灵敞亮的活动"[1].于是,书法艺术便成了一种"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19.
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风萧寒冷逸、寂静空灵,蕴含了浓郁的禅宗美学思想.弘仁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他多年的禅僧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弘仁山水画中的清灵之气主要来自于静观默照的禅修体验.弘仁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静",意象深邃,境界空寂;弘仁山水画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净";弘仁山水画第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空".弘仁以画入禅,化禅境为意境,创造出具有浓郁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山水画来.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自成一格,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成为后世文人借鉴称颂的宝贵素材。融合了诗、画、乐等多种艺术元素,读来极具层次美、色彩美、音律美,又因诗人晚年笃信佛学,潜移默化地在诗歌创作情趣中渗透禅理,使其意境迭出,回味无穷。通过概述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的人生经历,探析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美、音律美、空灵美以及"画、音、空"的辨理等方面,有利于探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创作手法,领略其诗歌创作的自然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