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与隐     
正一般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道家是出世的,是劝人离群索居,去做隐士。事实上,道家的理想人格是"游"不是"隐",这是需要着重强调的。事实上,道家对隐士是持批评态度的。庄子在《刻意》篇中,对隐士有一段很文学化的描述:"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庄子不认同这种人,他认同的是"无江海而闲",这显然是一种"游"的人生态度。庄子在《外物》中说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庄子反对隐士,  相似文献   

2.
笃定做自己     
我一直梦想着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些美的东西。老师告诉我,请去看看一朵花是怎么做的。我去看含笑花,看百合花,看栀子花,看玉兰花,每一种花、每一朵花都是不同的,都是美的,我比较不出谁更美,谁更值得我喜欢。老师说,我解释得再多也比不上一朵花的启示。你的感觉是对的,每一种花都没法取代另一种花,相同种类的花也是这样,"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美的人生同样如此,无论是谁都没法取代你自己,笃定地做自己就是大美。  相似文献   

3.
一朵半开     
正一朵半开的,是花,也是一颗尘世出尘的心。走很远的路去看荷的人,心里一定,一定有一朵荷,半开着。荷风起于心,徐徐吹着,去的脚步,踩在另一个人的心头。像一首诗中,你一读就柔软的一个韵脚。而看荷人,必是低低朗朗地喜悦着一池荷,于平常繁忙之中,心里抽出一朵菡萏,脚底生出一缕荷风,找了闲,带了心,欢欢  相似文献   

4.
100分和100次     
正一两年前,小何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上班。因为是新人,他被安排到基层的岗位,每天干的都是琐碎的事。开始还好,几个月后小何就有点儿不开心了,说自己比很多人都能吃苦而且还兢兢业业,可为什么领导看不到?后来他忍不住跟领导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反而被调去看仓库。那仓库夏天热冬天冷,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闲死。小何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不顺。小何所在的公司是我以前所  相似文献   

5.
正喜欢一首咏竹的词,叫做《满江红·咏竹》,"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夏日的园中竹更为风情,走进乡村的后园,一片片林中竹矗立于眼前,在这里,果然找不到闲花,唯有秀石与竹默默相伴。这竹,修长而又俊俏,挺拔而又多姿,人,顿觉心清神爽。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讴歌的自然景物,竹子不同于梅花、菊花,除了节节枝高,就是片片嫩叶,花样自然不算多。看似简单的竹园,意趣学问可多  相似文献   

6.
淡定     
正"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读着这样的诗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淡定的心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淡定"作为一个网络词语,悄然流行开来。许多人把淡定当作一种时尚,视作一种腔调。从词义上看,淡定就是淡然镇定,一般是指沉着从容,淡泊名利,甚至淡泊一切是是非非。一个人能遇事淡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没有极深的定力,没有深厚的涵养,是很难做到的。淡定之人,  相似文献   

7.
老花眼     
正人常说人老先老腿。其实,先老的应该是眼,会是眼睛看东西先有些模糊了,也就是人们说的眼睛开始花了。杜甫的诗"老年花似雾中看",就是人老眼花昏蒙时最形象生动的说明。所以,俗语说:花不花,四十八。这样的年纪,显然是早于腿力的衰退的。同样是老花眼,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眼中镜像,有人可以是眼前如冬季万木凋零灰蒙蒙一  相似文献   

8.
夜阑人静,独坐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才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平淡是一种生活,孤独却是一种生存状态。看月无声,问花无语,于红尘中沉沉浮浮,学会了让内心安于一种恬淡、从容,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任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相似文献   

9.
正入冬,寒风乍起,花叶飘落,一片萧条。我的阳台上的花凋零了,却不妨碍我远眺,看那难得的冬日碧空,手执一书,遐想,冥思。《小窗幽记》中写道:"水流任意景常静,花落虽频心自闲。"这句极好,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人心总是焦虑浮躁的。做不到心止如水,总想着飞黄腾达,却又不愿意全力以赴。细细品味这两句话:流水是随意的,而景物是时常静默的。花开即有花落,凋零是自然规律,心,应  相似文献   

10.
你怎样选择     
请想象你自己带上花20元买的电影票去看电影.入场时,你发现电影票给丢失了.您愿意再花20元买张电影票吗?多数人的选择是:不愿意.现在再想象你去看同一部电影,还没有买票.入场前,你发现丢失了20元现金.这时,你是否还愿意买张电影票呢?多数人的选择是愿意.其实,这两种情况在客观上都是相同的.之所以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是因为同样的损失会被记入不  相似文献   

11.
和曾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你所看过的不快乐的人很多。请问他们有什么共同特性?"他说:"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沉溺在一个负面事件里不想出来。恨一个人,就不断说那人做的坏事、说的坏话。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不断谈论自己痛恨的人,会累积负面能量,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很多和婆婆处不好的儿媳妇,心情不好就想起婆婆。"花太  相似文献   

12.
齐白石老人有一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  相似文献   

13.
智慧语丝     
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喜欢以是否有趣来评价自己对一个人的印象。在整容风靡,美的价值观判断被颠覆之后,能恒久留存下来的,必定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写在脸上的气质和刻在骨子里的趣味。——sherry_chou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每做一件事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时,你其实已经在放弃自己了。总是活在别人眼神里的人,也等于从来不曾存在过。——苏芩  相似文献   

14.
林曼红 《天风》2016,(12):6-8
正经文:路1:28-29,2:18-19"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看信息的时间空前之多,但思考、分辨信息内容的时间却不多,而能够让人反复思想的信息,或者愿意花时间去反复思想所看信息的人,也是不多。然而,反复思想是一种好品格、好习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思想马利亚的"反复思想",希望从中得到启迪。让我们一起看两处经文,《路  相似文献   

15.
闲自心生     
正闲,是一份清静之境,是一种不受世俗物欲干扰的人生状态。乌尤寺有对联云:"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只要人不以功利为目的对待,便都会呈现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姿态。做到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是拥有心品之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之心,相反,则终日浮躁难安,无法清静。我们来到世上,都得品味生活的苦难与艰辛,快乐与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际遇是变幻莫测的,事实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有心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就像花一样,你是什么花就老老实实地开什么花。如果你本是玫瑰,却非要开牡丹花,不但是空想一场,而且白白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和精力,甚至连自己的花期都错过了。所以,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顺乎自己的本性。对此,林语堂先生有过切身的感受。当年,他曾被邀请到武汉革命政府当外交部秘书长,当了半年后,他死活不当了,这也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官场生涯。之后,他的确再也没有参过政。他说:"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看来,他的本性就是适合做一个文人。  相似文献   

17.
正闲暇时翻阅宋词,看到一个词牌名,"闲中好"。三个字刚一入眼,就有惊艳的感觉。多久没有闲下来了呢?对于都市里的现代人,闲不啻奢侈品。每日晨光熹微、暮色深重时,急匆匆地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在单位俯身对着电脑,直到眼酸肩痛也不肯抬头,像是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推搡着我们。每个人,都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花,再精致的妆容也掩盖不了骨子里散发的焦躁。  相似文献   

18.
好多是非,是闲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而招惹出来的。人在自在的时候,就容易给自己找点不自在。人是把贱骨头,心闲了,就会搁不下自己。其实还是寂寞在作祟。人在忙碌的时候,活得更容易靠近自己,而寂寞的时候更容易靠近欲望。前者是想去逃避逃不开的东西,后者是想去接触够不着的东西。前者想活得舒服一点,后者想活得刺激一点。前者的理智在原地,后者的情欲在远方。越自在,心旌越动荡。所以,一个人最危险的时候,不是忙碌  相似文献   

19.
在路的历史上,有一种人用自己的生命开辟了新路.世人称开辟新路的人是伟人;有一种人用自己的眼光选择出路,选适合自己出路的人是聪明人。因此,路在很多时候,就成为人们的理想,成为人们的信念,成为人们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知之,连我自己也莫名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