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秦风汉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中国民俗的形象反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凤翔年画曾经和滩头年画、高密年画、佛山年画、杨柳青年画一样是我国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但是现在正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逝,它造型古朴风格坚劲具有秦风汉韵.  相似文献   

2.
近代佛山木版年画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其被当做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因为推广水平不高、传承手段老化、文化遗产没有创意、文化价值没有被人们所了解、生产组织和销售方式非常单一等众多因素,佛山地区木版年画也面临非常困难的处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非常多的问题,急需要有关人员的帮助。对于佛山木版年画的推广和传播,是保持传统还是适当创新是现在传承人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首先,我们不只要传承古老的手工制作技法;其次还需要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升民众的审美水平。传承人可以在传播传统文化优点、维护主要技艺和原料的前提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张融 《美与时代》2013,(1):50-51
朱仙镇木板年画人物造型充满了原始质朴的力量之美,构图则彰显饱满厚重之感。这些独特而又鲜明的艺术语言相加,构成了朱仙镇木板年画的气韵生动之美。朱仙镇年画不仅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也是我们今后进行艺术创作与研究所根植一片肥沃的土壤。朱仙镇隶属河南省开封县,与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明清时称为"天下四大镇"。相传其为战国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关于朱仙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刘姊妹近日来电,要我为她12岁的女儿祈祷,让她的女儿不再吃一种叫"辣条"的零食……原来,她女儿对"辣条"口感的迷恋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天天吃……刘姊妹担心"辣条"给尚在身体发育阶段的女儿带来副作用,而影响她的健康。据2019年央视《3·15晚会》的现场报道,当晚曝光的十大消费黑幕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两件,一件是近些年非常热销的小食  相似文献   

5.
侯杰  王凤 《宗教学研究》2016,(2):249-255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宗教情怀和人生愿望。妈祖作为被"神化了的人物"为世人所敬仰、崇拜,成为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女神之一。作为载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不仅再现了妈祖的女神形象,更传递了她勇于牺牲与奉献精神。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杨柳青年画不仅记录了天津皇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宏大场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强了妈祖信仰在天津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充分肯定年画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与价值之同时,对于其所运用的传播方法及其媒介作用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解析。  相似文献   

6.
正她喜欢跑步,每次站在田径比赛的起跑线上,只要听到发令枪响,她就会像一只奔跑的小鹿,快乐地向终点冲刺。2018年,摩洛哥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她以完美的起跑,绝对优势的冲线,斩获了100米短跑冠军,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女子百米"零的突破"。之后,她又一"跑"摘下了200米短跑桂冠。她叫李贺。李贺,出生在广东佛山的一  相似文献   

7.
老河口木版年画为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品类之一,于200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剖析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分析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以便人们对老河口木版年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广东佛山成为"岭表巨镇","(南海)邑必以为首称"。民间有"顺德祠堂南海庙"谚语,而佛山不但寺庙祠堂建筑之多冠于省郡,且一年之中醮神祭祀活动鲜有隔日。道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山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印刷技术和生活需要使人们对传统年画的需求越来越少,以武强年画为例,其发展主要以收藏、赠送为主,而其精湛的印刷工艺、造型特色及文化内涵却不被大众所认知,因此武强年画有必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招贴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媒介,有一定的年画功能,同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这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武强年画的风格特征,提取视觉元素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招贴设计中,不仅能够为复兴武强年画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为招贴设计的内容及表现增添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董婧 《美与时代》2013,(3):50-52
杨家埠年画童子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杨家埠年画艺术特点的极好诠释,充分表现了杨家埠年画的朴实大方、憨厚纯净,具有很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现了农民的简单而又至真、至善、至美的纯真性格。这不仅仅与中国年文化的深厚影响有关,而且也与人们朴实的民俗心理有关,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广佛地铁导向标识设计缺乏地域文化性的问题,通过对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理论、国内外现状以及佛山城市地域文化的研究,主要从"形"的取用、"意"的表现、"神"的传达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了将佛山地域文化与广佛地铁导向标识相融合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以此实现人们在地铁站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中感受到佛山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所带来的精神体验,并达到传承佛山特色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更正     
《美与时代》2013,(5):89
本刊2013年4月(上),总第504期第50-51页《浅议杨家埠年画题材的发展与探索》一文(包括摘要部分)中共6处"木板年画"均应为"木版年画"。因我们的疏忽造成以上失误,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3.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民间绘画,其艳丽的色彩搭配和程式化的造型始终蕴含着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与文人绘画的风雅意韵相比,总处于低调的语境之下,究其原因是农民绘画的局限性和年画精神诉求的实用性相汇而成的结果。同样,年画的土气和对功用性诉求的倚重造成了人们对年画艺术特征的漠视。年画作为民间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别,虽同属精神产品,但两者截然不同的创作动因与创作需求使年画成为了实用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它以饱满的构图、夸张的造型、古朴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堪称"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门神众多,有将军型门神、武财神型门神、招财型门神、钟馗型门神等。过去的老百姓在过年时常常会在门上张贴年画以祈求家人平安幸福,而不同题材内容的年画有着不同的张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年画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它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艺术形式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国流传甚广.广泛开展对中国年画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吸收年画艺术的精华,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年画艺术的价值,有利于年画艺术的更好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滑县木版年画是由洪洞县人韩朝英于明朝时期创立的,经过韩朝英的努力,滑县年画打破了传统年画只能在节日期间使用的壁垒,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度有所增加。民国初期,滑县年画发展达到鼎盛期,其出产量高达百万张。由于历史和地理双重因素的影响,滑县年画走向衰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努力下,滑县年画最终重回大众的视野并得到保护。与其他产地的年画相比较,滑县年画在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特点。中原民风和民俗文化为滑县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神像是滑县年画的主要创作题材,人物、对联、花鸟鱼虫都是年画的重要内容。在艺术风格上,滑县年画同样具有其他形式年画所不具备的艺术特色,诸如色彩柔和、线条细腻灵动、"版味十足"、人物造型夸张等等。在岁月的变迁中,质朴的审美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盼望被滑县百姓寄予在一张张木版年画之上,借助这些版画,可以帮助广大民众体会滑县百姓在数百年间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17.
年画以方寸容万有,以尺壁摄万象,承载了民族精神、文化、情感,积累了人民的智慧与经验。木板年画作为时代精神象征的记录者,反映了当时人们真实的审美追求。面对当代社会文化激荡的局面,其形式与功能在现代审美的重新审视下,产生了新的解读,并对当代设计作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著名设计师陈绍华先生的邮票设计为例,分析传统年画元素中的色彩语言对其邮票设计风格的影响,从而思考当代设计作品该如何把握好年画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找寻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正夫妻之间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只要有一方肯让步,一切就可能完全转变夜深了,丈夫还不见踪影。刘姊妹独自坐在客厅生闷气。一点,一点半,两点……"今天,无论如何,我一定要等到他回来,看他如何辩解?"以前丈夫晚归的时候,刘姊妹都是躺在床上等他,待他轻轻推开房门,就开始埋怨他甚至提高嗓门骂他。"不要惊动邻居好不好?要吵明天再吵。"晚归明明是自己理亏,但丈夫每次都拿邻居做靠山,翻身背向刘姊妹,不理不睬,反让她成为半夜里无  相似文献   

19.
正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20.
滩头年画作为湖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图形不仅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形式新颖、其背后更蕴含着吉祥寓意的文化精神内涵,在没有传播媒介的时代承担着寓教于乐的教育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及滩头年画自身题材的陈旧,导致滩头年画日渐衰落,传承现状甚为堪忧。文章旨在总结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滩头年画的传统元素,唤起人们对于滩头年画的传统记忆,为滩头年画的保护与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