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有常闲     
正读中学时就知道陶渊明的那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却直到中年,为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直至感到疲惫和劳累,才知道"心有常闲"是多么奢侈而珍贵!一日读书,读到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想来诗人平日里也是奔波劳碌  相似文献   

2.
读诗说美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我最喜欢唐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每每吟起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时,便会有一种美的向往和遐思在心中轻轻地荡漾,也使我神魂俱醉而目光如翼翩然于蓝天彩云之际。  相似文献   

3.
齐白石老人有一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  相似文献   

4.
南宋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休闲之风大盛。这一方面使得南宋文艺作品中流露出鲜明的闲适风格,另一方面也导致当时的文艺评赏之中出现了较前代为多的休闲审美范畴,可归纳为"闲"之子范畴和"闲"之相关范畴两方面。前者有闲雅、闲淡、闲远、闲暇、闲适等;后者有萧散、优游、洒落等。对它们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深化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范畴理论,也有助于当代新兴之休闲美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5.
藏品     
正搞收藏的越来越多了,此乃盛世之证明,一是说明人们有了些闲钱,有闲钱就会买些闲物放着。但这些闲物却非等闲之物,一般说,有品位的,值钱的,而且日后还能增值的东西才能叫闲物。闲物,就是没用之物。世上的东西真是怪,不是越没用越值  相似文献   

6.
《谛闲遗述语录》纂要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陈士强《谛闲遗述语录》,又名《谛公遗述语录》、《谛闲大师语录》,一册。近代谛闲著,弟子宝静辑。通行本有:上海佛学书局1995年排印本等。谛闲(1858—1932),名古虚,号卓三,以字(谛闲)行,浙江黄岩人。俗...  相似文献   

7.
花前看鱼游     
正花前看鱼游,人在花前,鱼在水中,有花,有鱼,有人,有水,一个"看"字,让这一切缀联了起来,关键词,其实就是人有闲,有情怀。闲,不等于有时间,如同通常人们所讲的没钱,多指的是没"大钱",或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平、不满,也可能是不安于现状的一种躁动。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个人的心境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理想需要跟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否则,便成了妄想。人生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慢生活境界     
真羡慕古人的疏放和闲适。比如“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的陶渊明,“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的李昂,“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的李白,“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的韩愈,“草包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的杜妆,“倚阑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的陆游……每每读及,都有一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小闲     
正小闲,意即稍有空闲,细碎的闲暇时光。貌似微不足道,但在忙碌浮躁的快节奏时代,能够暂且摆脱束缚、乐享"小闲",却又颇为难得,弥足珍贵。就连生于唐代的李涉,也在《题鹤林寺壁》中感叹:"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闲"竟然也要"偷得",足见"浮生"之"昏昏"。也罢,如此,方觉这"半日闲"来"强登山""逢僧话",  相似文献   

10.
游与隐     
正一般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道家是出世的,是劝人离群索居,去做隐士。事实上,道家的理想人格是"游"不是"隐",这是需要着重强调的。事实上,道家对隐士是持批评态度的。庄子在《刻意》篇中,对隐士有一段很文学化的描述:"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庄子不认同这种人,他认同的是"无江海而闲",这显然是一种"游"的人生态度。庄子在《外物》中说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庄子反对隐士,  相似文献   

11.
闲自心生     
正闲,是一份清静之境,是一种不受世俗物欲干扰的人生状态。乌尤寺有对联云:"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只要人不以功利为目的对待,便都会呈现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姿态。做到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是拥有心品之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之心,相反,则终日浮躁难安,无法清静。我们来到世上,都得品味生活的苦难与艰辛,快乐与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际遇是变幻莫测的,事实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有心  相似文献   

12.
一说便错     
据说有一次释加牟尼在大会上说法,手中拈着一朵花,一言不发,众人不解其意,只有迦叶会心一笑,于是释迦就把法门传给了迦叶。 读唐诗时,最欣赏的一种境界便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约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种时候不需任何言语,仅一双善睐的明眸,一颗善  相似文献   

13.
一竿的风月     
正诗圣杜甫在诗中说:"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他在窝居成都浣花溪畔时,亲手种上百亩竹林。大文学家苏东坡有"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闲淡平和的佳句,屋前房后的竹子,与他朝夕相伴。竹,或多竿或一竿,喜欢的,都有理由。小区里常见"竹竿爱情"一景:七旬妻子用一竹竿牵着盲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2,(9)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是禅宗拈提甚众的话头,赵州禅师答以“庭前柏树子”也是后人唱颂极多的公案,张文良在《庭前柏子翠色闲》一文中,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这一著名公案作了分析,虽不出文字禅之理路,但仍不失为有积极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我心素已闲     
一个人伴一场雨,一首歌伴一孤影,是真的闲了。天气微凉,落叶带来季节的问候,可飞雁却捎不来你的音讯。外面有雨,滴滴敲打在窗上,突然感觉心静下来了,想到一些人、一些事,竟也想做个只听雨声不问世事的人。今夜无大雨如注,你是不是也不会想念成灾?不知道在多少个烟雨时节,那打伞的伊人已不在,却仍有人  相似文献   

16.
试炼与成长     
何天朵 《天风》2014,(8):43-43
一天中午,我陪着孩子们在公园里荡秋千,忽然有一种莫名的哀伤袭来.那天中午,我本来心情闲淡,没有愁烦,那么这哀伤的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李唐一代,不仅在我同诗歌史上是最足称道的光辉璀璨的时期,就是在书法史上,也是该大书特书一笔的鼎盛时期。那时候书法风气之盛,除了众多声名盖世的大书法家外,即使象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以及僧人如怀仁、齐己、大雅、怀素、高闲、亚栖、贯休等等,也都是很享有时誉的一代书法名流。有趣的是,在后人所著的《书诂》一书中,竞别出心裁地把僧人中怀素的字比作玉,(巩言)光的字比作珠,高闲  相似文献   

18.
四壁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间,这是文人的一份高深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如雪,不曾装饰瓷砖或实木,虽则与“雪堂”异曲同工,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于是,一人一屋,持本来面目,素面相对。  相似文献   

19.
假日回乡种菜,真是一件乐事。 与乡间的作物们倾谈,更是一种惬意。 几年前离开乡村的老家时,老宅前有两分空地。那是我最惦念的菜园。因为菜园的缘故,无人居住的老宅我没有出卖,只为节假日自己能有机会回乡种一种菜。于是,小小的一方菜园,成为了我度假的一方乐土。每逢节假日,我就搭乘小客,回到乡下老家种菜品闲。  相似文献   

20.
时间之远     
正一转眼,春节已过去多日。鞭炮零星炸响,见面拱手祝福,随处飘散的年味儿,透着春的气息。就连滨河路林荫道上那些参差不齐的小树枝头,也绽放出簇簇花蕾。河水泛着泠泠波光,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轻柔流淌。总在抱怨时光荏苒,掀开日历,能有几页留下充实呢。刚刚翻过的新春时光,不也完全沉浸在节日氛围里,模糊了昼与夜的界线。酒后的语无伦次,闲侃时的海阔天空,哪管年前豪迈规划——闲暇里读书、心静时书画。即便偶尔想起宏图大略,常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