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医医关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必要性源于医务人员队伍状况的现实需要和现代医学发展以及构建和谐医院的客观要求,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尊重同行,求同存异;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加强管理机制、制度创新建设;营造和谐医院文化氛围等。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医医关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必要性源于医务人员队伍状况的现实需要和现代医学发展以及构建和谐医院的客观要求,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尊重同行,求同存异;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加强管理机制、制度创新建设;营造和谐医院文化氛围等.  相似文献   

3.
喻嘉言是清初三大名医之一,但他早年习儒,后又出家为僧,继又脱离僧团,四处云游,行医济世。在此之中,喻氏在继承中国医学传统的同时,坚持奉守佛门理论与戒律,留下了多本医学著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医理论,付诸实践,活人不少,得到佳誉。喻氏的佛医思想一是对阴病诊治的突出。二是结合佛门明心见性之观念,而注重对病家的精神调养。三是以佛门素食原则为本的饮食和药饵之治则。四是对行医者的选定与仿佛门戒律的医门戒律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创立火热病机,也是金元医家引易人医的第一人.刘氏认为"医教源自伏羲",医学和易学在根本原理上是一致的.所以医家应该知易,知易则医理更明.刘氏自觉地站在医易相通的立场来建立其医学理论体系.他不仅以易理阐释医学的基本道理,而且把易学"燥万物者莫乎火"和"润物者莫润乎水"之理作为其论火热病病机和治疗的基础.刘氏在医易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景岳医易学思想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关于外易与内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对神与机、鬼与神、升与降等范畴的论述,提出了一个医易学的心理平衡系统.这两点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暴力伤医,社会危害性极大。为防范暴力伤医,国家颁布了诸多规范性文件,并严刑峻法处理施暴者,然而,效果却有限。为探究这一社会难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从医方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反思,发现暴力伤医与医方名不副实的社会角色、医方错误的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及医方过轻的法律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医方应放低自身社会角色、合理做出民事赔偿,心怀坦荡地接受应有处罚并公正地修正医方法律责任,可减少和防范暴力伤医。  相似文献   

7.
医易汇通而明人之生死病治窦春江笔者通过多年的对《黄帝内经》和《周易》的学习,对于“医易同源”这一学术观点有了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并在临证时力争将医与易融为一体。本文仅从“人的生死病治”方面进行医易互释,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如下分三部分进行论述。医易...  相似文献   

8.
医不嫉害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既妨碍医药事业的发展,又不利于医家个人医术的提高,是医学界的一大忌。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中告诫说:“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嘘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玄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面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孙氏又在《论治病略例》中愤慨地说:古来医生  相似文献   

9.
论病人的“选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医权是病人的一项基本权力,它能消除医患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具有公平的法律价值,能够保证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在实施选医权的过程中,病人要正确行使权力,不能滥用权力,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医院和医生必须为保证病人选医权履行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正早先,蒲松龄流落在苏北宝应,一心想写本书。为了糊口,便挂块儿牌子,给人家诊病。有一次给县太爷治病,不到三天,病象全消。县太爷连夸穷医生医道高明,就想赠一块儿"圣手时医"的匾,不料,竟把"时"字写错,写成了"圣手诗医"。谁知那匾挂上不久,却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他们一窝蜂闹上门来,要出几个难题考考蒲松  相似文献   

11.
论“医乃仁术”:关于医学技术主义与医学人文主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医乃仁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明确界定医学的目的、医学的两个基本方面以及医学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摒弃了医学技术主义和片面的医学人文主义倾向,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41例经TTE诊断为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所有患者的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41例心脏占位性病变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TTE对其中225例做出正确的病理类型提示,准确率为93.4%,TTE对各型心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提示与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可对心脏占位性病变做出初步的半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且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心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医神与药王     
医神,一般包括药神,俗称医王或药王。在中国民间最早、最普遍祀奉的医神是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之所以把他们祀为万世医药之祖,是因为相传伏羲为中国第一皇帝,教人民熟食;神农尝百草,备知药  相似文献   

14.
医乃仁术:中国医学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具有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医学技术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而且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即通过行医施药来实现仁爱爱人。济世救人的理想。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医学的伦理价值,“医乃仁术”被普遍信奉为职业伦理原则。然而,尽管历代医家也提出过一些医学伦理准则和规范,但并未形成一个类似于西方医学史上“希波克拉底誓词”那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公认的誓言和准则。“医乃仁术”的普遍原则更多的是体现在强调医…  相似文献   

15.
傣医以四塔五蕴学说为核心内容来认识人的生、长、壮、老生命过程,将四塔五蕴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看作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探讨四塔五蕴学说中的平衡观,对于认识生命本质、疾病终极原因、病机本质及诊疗法度的确立等傣医理论的完善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起源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对土家族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土家族医药植根于土家族文化土壤,因而也受到道教的影响。“太上老君”即道教始祖,历史上道教在传道之始,即以治病吸引信众。道教徒以太上老君弟子身份行医传道应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药王信仰与道文化密切关联,是考察道教文化在民间社会传承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从土家族医史文献入手,探讨道教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认为土家族医史文献中关于“太上老君”的传说,实际是反映了道教“以医传教”“借医弘道”的史实,同时其中也融入了“药王”扁鹊的故事元素;其关于“药王菩萨”的传说,则是对神农氏、扁鹊、孙思邈等道医采药行医故事的改编。这都反映了道教对土家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就是说因情志过度、心理障碍所导致的心理疾病,必须运用说理开导、七情反制、假药真用的心理疗法来给于治疗,其他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因此,运用“心药”治“心病”,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曾留下不少传闻趣谈,今略举数例,以说明心理疗法在我国传统医学发展史上,已有很久的渊源了。  相似文献   

18.
王吉民、伍连德撰写英文版<中国医史>的起因与美国医史学家嘉里逊的<医学史>一书有关.伍连德的信可能使嘉里逊对中国医学的看法有了改变.<中国医史>有未正式公开出版的中文译本,其翻译初衷是为了批判所用.  相似文献   

19.
修菩萨行者,要求应该学习的知识大体不外乎“五明”,其中“医方明”(即医药学)便是在必要条件下度化众生的一项专门学问,洪丕谟先生写的《历史上医僧行医生涯散录》一文,则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历史上医僧救人治病的事例,体现出僧人积极入世的一个侧面,同时给我们学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20.
心病,这里指心理障碍与心理性疾病。医治这类病症,吃药打针,往往难以奏效,而许多名家的深蕴哲理的语言却很有作用。这里选录若干语言,患者诸君不妨一试。病症一:肝火旺盛,易生闷气。处方:清代光绪时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所写《不气歌》能医。歌曰:“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病症二:不去赌博,心里发痒。处方:有《戒赌谣》可医。抗战时期,长沙何雨农编此歌谣,四处张贴。语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震聋发聩,促人猛省回头。其谣曰:“牌与赌,事最丑。大家都想赢,父子兄弟不放手。客来不起身,几天不说久。有时赢了钱,称肉又打酒;有时输了钱,怨恨、偷扒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