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任的力量     
杨云利 《天风》2007,(4):38
读书之时,看到一个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我愿与大家分享,愿我们心灵共鸣,一同思索,信任何其宝贵,其力量何其伟大!故事告诉我们:有一个劳改犯人,在外出修路的过程中,在路上拣到了1000元钱,他不假思索地将钱交给监管警察,可是,监管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一套,拿自己的钱变着花样贿赂我,想换资本减刑,你们这  相似文献   

2.
一堂减法课     
高三开学不久的那堂数学课是我们几个人在学校里的最后一堂课,因为前一天晚上,我们已向校长兼班主任管老师递交了一份关于退学原因的说明,就放在他二楼的办公桌上,估记他第二天上课前一定能够看到。虽然他是校长,但大家都习惯叫他管老师。我们几个人已经商量好了,听完班主任管老师的最后一节课,  相似文献   

3.
不知不觉中,查理现在已不再是孤单脆弱的人了;这个懂得什么是希望的小女孩已经给他增添了一分勇气。他决不会有很大作为的,却还能够去从事法兰西有待于他的事业-加冕为王。我们将看到不久以后他就将她忘掉,他仅仅把她当作一件工具而已。贵族们、士兵们开始相信她了。贞德从人众中辨认出查理,认他为王,而且她还要从英国人手中把法兰西夺回来呢!就连多芬吧,他的话音已经变得清楚有力,目光也不廻避人了。大家都很惊奇;他有了命令,人们就遵行。於是他才觉得自己真是国王了。不过他内心深处却依然如故,在我们看去,他只不过象一个训练有素的  相似文献   

4.
感召与回应     
感召在信仰中通常是指天主对人的召唤,它不断进行着、不断变化着。天主通过各种方式来呼唤他的羊群归向他、爱慕他、侍奉他,同时人们的回应也是千变万化的。 耶稣对玛窦说:“来,跟随我。”(玛9:9)于是玛窦就放下手里的帐薄跟随了耶稣。《圣经》上耶稣的门徒大都是这样回应他的召叫的。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是这样听到耶稣的召叫:“来,跟随我。”于  相似文献   

5.
汤士文 《天风》2002,(1):23-23
当主耶稣说“你们必须重生”(约3:7)时,他究竟意味着什么?尼哥底母,这位当初耶稣和他谈话的宗教领袖,询问耶稣这是否意味着第二次变成一个婴孩(约3:4)。耶稣向他解释说,他是指灵性的再生,而不是指肉体的再生(约3:5-8)。我们需要重生,因为我们是灵性上死了的人。我们的罪已经使我们与赐生命的上帝断绝了关系。我们都已经由于违背上帝完美的道德标准而犯罪(罗3:23)。因此,我们都该受到责备和应该受到上帝的审判(约3:18-21)。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赦免和永生,耶稣通过他那无罪的生命,他在十字架上献祭般的受死和他的复活,已经使得赦免和永生成为可能。灵性的再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0日,是敬爱的傅铁山主教蒙主宠召、回到天主圣父怀抱的日子。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转瞬间敬爱的傅主教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每次想起傅主教的音容笑貌,心里就激荡着无尽的哀思。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举行纪念会,回顾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缅怀他的功绩,仿佛傅主教还和我们在一起,相信他在天堂上与诸圣一起得享光荣,也为我们中国教会转祷!  相似文献   

7.
听了若望·保禄二世在马尼拉对华人教友的讲话,我们有这么一种感觉:他讲话的目的是反对我们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大家知道,我们独立了的中国天主教会是不承认教皇的首席地位的。因为吾主耶稣建立了有形的教会,立了七件圣事,他是教会的头。耶稣的继承人是他亲选的宗徒们,他们彼此间都是平等的。圣经上关于耶稣是圣教会的头,宗徒们都是平等的记载很多,今举数例如下:罗马书十二章五节记载:“我们众人在基督内都是一个身体,我们彼此之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在大家认真学习党的代表会议文件的日子里,我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访问了山东省天主教爱国会常委、外科副主任牛方济大夫。他已经接到要他参加济南市统战系统即将召开的各界人士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的通知。他说:“我能参加这样的大会,非常高兴。这是向大家学习的好机会。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医务工作者,能够为群众排忧解难,能为病员解除病苦,是我应尽的职分,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相似文献   

9.
撒该的故事     
阚保平 《天风》2001,(10):10-11
经文:路19:1-10 弟兄姊妹平安。路加福音的这段经文里面讲了撒该的故事。撒该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经文19章记载众人都议论说耶稣去罪人家里住宿,表明大家都认为撒该是一个罪人。撒该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但他也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因为大家都把他看成罪人。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出撒该本人有两个最大的弱点:一、他  相似文献   

10.
寄语春天     
高晴 《天风》2003,(5):24-24
一年年的冬去春来,一年年的草长莺飞,上帝的手在带领着四季的更替,上帝的爱也在哺育着生命万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转眼之间,春分的日子就来到了,而春分过后,住在北半球的人们可以惊奇地观察到,白天正一天天地加长,黑夜正一点点地变短,在渐薄的春衣和一日暖似一日的阳光中,原来啊!北半球的春天已经正式而欣欣然来临了! 神藉着春天叫我们观察他奇妙的作为,向人类的心灵启示他的爱,他的恩典,他的眷顾。诗篇第65篇中,  相似文献   

11.
许嘉璐 《法音》2005,(6):3-5
敬爱的朴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全体会员和宗教界、文学界、文化界等方面的人士以及港澳台地区、日韩新泰等国家的佛教界、文化界一直在不断地追思缅怀他。这五年中,人们用无法精确统计的许许多多文章和每次忆及无不动情敬仰的心情纪念着他。在今天的会上,大家还要从朴老的学术思想和他一生的各个方面赞颂朴老的功德,以寄托我们的怀念。朴老对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宗教特别是佛教和民进两个领域。朴老是全体民进会员所爱戴的领导人。不用一一回忆他为民进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单是他慈祥…  相似文献   

12.
伟大表现为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我经常跟王石出去玩,爬山。大家都会很关注,一会儿爬这个峰,一会儿到北极点。他爬山大约只用了5年多时间,把七大洲最高峰都爬完了,加上南极点、北极点,"7+2"。对于当时已经四十七八、而今56岁的人,做到这样很不简单。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发现,在山上我们和他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能管理自己。比如他说几点进帐篷就几点进帐篷。为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都往下咽,而我觉得不好吃就会宁愿挨饿。王石以业余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正常即幸福     
邢渭娟 《天风》2022,(5):56-57
这三年来,因为焦虑和压力,才四十出头的我,白发已经爬满额头,脸上的斑也越来越多.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分享最多的经文是"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不仅是在牧养大家,也是讲给自己听,治愈自己.  相似文献   

14.
朱晓陵 《天风》2006,(19):16-18
经文:诗:23提后1:9—12亲爱的主内弟兄姊妹,亲爱的朋友们,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神学院院长朱老牧师的追思礼拜,庆贺他在地上为神劳碌做工、荣神益人的一生。也许大家对我很陌生,但是我在这里证道也并非偶然,我和朱老牧师有五十六年的交情,他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大约十年前的一个夏夜,我与在电视台作新闻记者的朋友闲聊。当时他刚参加了一次全国性齐文化研讨会的采访,便问起他对齐文化的认识,他说:"我们一帮采访会议的新闻记者谈论起齐文化,最后大家的共同看法是:齐文化是一种死了的文化。闻听此言,我们不禁莞尔一笑。这里面,固然有包括朋友在内的许多大众对齐文化的知之甚少、存有误解,但也更多地反映了当时齐文化研究中存在着闭守书斋、远离现实、于世裨益不大的倾向。前不久,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宣兆琦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楷模     
<正>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一位老前辈在走了数年以后,大家还如此思念他,纪念他,没有第二个人。我想在中国21世纪初的学术界能够让学人无尽的思念的就是任先生。任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的宏富著述,更重要的、更值得我们薪火相传的是他崇高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我讲一个事情,任先生如何教会我要尊老敬贤,我从任先生身上看到,任先生是怎么样关心爱护培养后学。我举几个例子:任先生晚年,当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都知道,欧阳中石先生是艺术实践的大家,是著名的书法家,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可在我们这些经常围在欧阳先生身边的人看来,他更是一位真正的生活艺术家,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中学教育、诗词、国画、武术、球类,凡是他学过的、从事过的,无不深入其中,把握其规律,玩出新花样,提出新观点,让你眼前一亮,如醍醐灌顶。艺术家都是实践家,艺术直觉敏锐,而抽象思考不是他们的长处。欧阳先生不同,他的专业是哲学,从事过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这种哲学的背景在当代的艺术家中可能是唯一的。有了这种哲学头脑的训练,使得他总能在大家常见的艺术现象中提出值  相似文献   

18.
女人问男人:“你会爱我多久?”男人说:“永远。”什么是永远?已经愈来愈少人说永远了。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我们爱的人死了,我们仍然能够永远爱他,但是也只能够爱到我们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我与郭朋先生有近40年的友谊,而且情深义长,从未有中断的时候。如今他突然离开我们,永不能再相见了,心中的悲伤是难以形容的。虽然他已是84岁高龄,算是长寿之人,但他的去世仍然使我觉得他走得太早了,因为大家尊敬他关切他,而他也始终关注着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与他一起走过来的晚一辈的同事朋友,大家在精神和情感上仍然需要他,愿意经常听到他的声音,愿意他活到一百岁。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郭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我是在1966年4月从北大来到世界宗教研究所报到上班的,接待我并给我安排工作的便是郭朋先生。当时他是所办公室主任,给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黄夏年 《佛教文化》2000,(Z1):37-38
1999年5月21日晚 ,我和同道与几位台湾研究佛教学者一起在餐厅相聚。远方来客不亦乐乎 ,推杯把盏 ,谈笑风生。席间 ,一位朋友的手机响了起来 ,朋友走出包间到外面接电话。一会儿 ,原本满面春风的朋友再回来时脸色变得严肃了 ,他压低嗓门说 :“朴老刚去世了!”全桌人的谈笑声突然嘎地止住 ,空气仿佛凝固了 ,一桌美味佳肴已经变的没味了 ,很快大家就散场了 ,相互默默无言道别……“朴老” ,就是我们尊敬的赵朴初老人。他是著名的书法家、诗词作家 ,新中国一代宗教领袖。在宗教界 ,特别是在中国佛教界乃至世界佛教界里 ,“赵朴初”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