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自命不凡的人会说:让别人喜欢上我,是分分钟的事。分分钟,太长了吧?从心理层面讲,让一个人喜欢上你,只是半分钟的事。初次见面,能否获得对方认同的关键在于前30秒,能不能征服一个人,就看这见面半分钟。每个人都克服不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既然如此,初次见面,就该讲究技巧。时间。如果你真的很有诚意地去交涉,那么初次见面,一定要比对方早到一点点。一个比自己先到约会地点的人,一般人都不  相似文献   

2.
汉字趣解     
正【憎】让憎恨成为过去"憎",如果你现在仍"心"有憎恨,那么就到此为止,立刻放弃,让它成为"曾"经,成为过去。从现在开始,就心情愉悦,面带微笑,面对每个人,面对每一天,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杳】若不一查到底,最后  相似文献   

3.
认识自我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认识自我是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的愿望,也是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是称不上心理成熟的人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那么他就是一个老是长不大的人。  相似文献   

4.
有趣的数学     
数学运算是很有趣味的,很长的一串数字是令人厌烦的,但是问题和难题都是有趣的,有一教寺是这样的:三个人在一小饭馆吃伍,吃完时,待着共收了三十元,每人付十元,件者到收款台结帐,发现了一个错误,帐单上只需二十五元,所以就归还直未给那三个人,但是三个人不好分五俄.“让我们给传者二元”,其申一个人说,“M我们每个人还剩一元.”另外两个人都同意这个意见,因此每个NM传者那)L幸回一元钱,这就意味还这顿饭每人付了九元钱,侍者那几有二元,三票九等于二十七,再加上二是二十九,那么剩下的一元钱到哪儿去了呢?亲爱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不见却深念     
正偶尔听《不见不念》这首歌曲,里面的歌词:"叹路走三千,抵不过流年,仿佛一切都还在昨天,你还在身边,忍住不见不念。把痛交给时间,当回忆开出花也许会更甜。"这是回音哥第二张华语专辑中的一首歌曲,通过"暖男"回音哥的演绎唱到了聆听者的心底。我静静地听着,心也随之柔软起来,也许,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那么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交换     
英国文豪肖伯纳说过一段“交换”的话: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话讲得在理,但不全对。因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的结果表明:一是公平,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7.
勤锄心地     
人们常把“心地善良”来形容或称赞一个人,看来,人的心灵就是一片土地了。那么,在心里的这片土地上栽种什么、或是让其荒芜,恐怕是每个人最关心的事。中国民间的“种瓜得瓜”之说,表达得很含蓄,但其内涵却深刻透彻。在我们的教会,也把心灵视为上主的宫殿,可见其意更为深远。为此,勤锄心灵的这块心地,不让杂草丛生,是每个天主儿女时常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正有次开车去一个乡村访友,路面修得平整美观,加上一路上农田果树相间,别有一番风景。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路上时不时地出现拦路虎——一条横跨路面的土堆。土堆不高,任何车辆都能过去,不过土堆也不矮,不慢下来行驶随时能把你颠到半空,这土堆让你不得不慢下来,"咯噔"一下总是那么不舒服。后来问了朋友,才知道这土堆的作用。原来乡村地区没有城市那么完善的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信  相似文献   

9.
转念一想     
人到了有一把年纪的时候,对人对己对事都很容易产生一种一切都拉倒的悲观思想。我,八十六岁的人了,能例外吗?不过转念一想,我是一个“从亿万人中”蒙受了上主召叫的人,能让那风烛残年就那么随便过去吗?我常思想:人老了,应该是“越老越和天父亲”,是他创造了我,...  相似文献   

10.
正打开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好友的更新:"放开提垃圾的手!人生苦短,何必让自己那么累?""放开提垃圾的手!"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人生在世,每个人的手中都有很多的东西,因为甄别力有限,有人将有些垃圾类物品当宝贝珍藏,死死攥住,一刻也不松手,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人疲累,就像朋友发在朋友圈的感慨。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需求,每个人都试图以自己为圆心去评价别人,一旦需求不能被满足,就有飞短流长衍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当面恭谦礼让,背后却暗箭伤人。所以说,世上绝对没有单单受人非难或单单受人赞美的人,过去不曾有过,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可能产生。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一个人该如何去面对他人的非议,如何才能不活在他人的眼中口中。纷繁芜杂的尘世,就算你  相似文献   

12.
很喜欢看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内容主要是在介绍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人。每个选择这样生活方式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个人的故事,但无论如何,大多数人或是因厌倦了社会的制约,或者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因此选择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这样,当然要离开城市,于是我们看到采访人员带着摄影器材,翻山涉水到穷乡僻壤去寻找这些独居的人。  相似文献   

13.
家乡的味道     
正小时候只知道待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能使不成样的哭脸变成一副可爱的笑脸;她总能使一颗跳动不安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家乡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而那时的我对她的了解仿佛披上了一层面纱——朦胧而清淡。对于一个追逐世俗的人来说,家乡只是一块儿不值钱的土地。她没有城市的一小块儿地那么值钱,但对于我,家乡则是一块儿藏着金矿的沃土。她让我懂得一个人的价值,生命的真正内涵。最喜欢在春天时躺在翠绿的草地上,那里充满着草的芬芳。那是家乡的体味,让我留念与  相似文献   

14.
人往往会走入一种无法选择的境遇里头,这种无法选择有时是自我的执著所致,有时是形势、环境所迫。从某种宿命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不可选择之中,无法选择的境遇并不是让人有一个绝望的机会,而是让我们明白生存的卑微与人的有限。  相似文献   

15.
有花有树的生活,让人向往。至少是悠闲的、自然的。树是友谊,而花,是爱情。有花有树,这个要求高吗?有山有水,山清水秀当然好,不过倘若住在城市,无山无水的一个小区,能够有花有树,也不错了。这花开在心头,这树长在路上。于是人生的行走,就不那么寂寞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高中是求学路上一个非常重要阶段。十九大给出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时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可见在我国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员也会逐年增多,那么面对各方面能力不同的学生,作为授业解惑的教师又该怎样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接受知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求人原谅     
正我们活在世上,不是为了求人们原谅,别人要误会,让他误会好了。何必在乎?凡有人看不清楚事实,那纯粹是该人的损失,与我无关。别人看轻我,不要紧。一个人自己尊重自己即可,接吻可以选错对象,发脾气则不可。世上总有些人跟一些人是谈不来的,何必虚伪地硬要有友无类?何不坦白地说一句,你不能赢得每个人的心。而那么多的人可以成为好朋友,我看不出来为什么定要苦苦争取敌人的心?况且这世上是有敌人这回事的,有敌人又不是没面子的事,也不是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年轻的德国导演丹尼斯·甘塞尔改编的电影《浪潮》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微型极权主义群众六天内从开始到灭亡的全过程:从游戏般的开始,到病毒般的迅速蔓延,再到歇斯底里的狂热,最后以两声枪响结束,主人公死的死,伤的伤,被抓的被抓,观后令人陷入深思。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浪潮",每个人心中都有着狂热的念头,尤其在社会不满情绪堆积、"失意者"增多的情况下,更加危险。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应该与社会携手努力,争取为中国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提供一个触手可及的希望,让不同民族、性别、出身、教育水平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稀释人民的不满情绪,让民众保持理性,远离狂热。  相似文献   

19.
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但是批评又是一件不怎么令人愉快的事。如果批评者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并且对被批评者有足够的尊重和善意,这样的批评让人接受起来就会容易一些。一、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生活中,每个人的言行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有时会有一些疏忽,有时会产生一些闪失,这都是难免的。有一个女孩,有一次在修车摊上给自行车打完气,正好遇见两个同学,兴高采烈地说了一阵话,竟把给钱的事忘到了脑后。就在她刚要骑上车子走的时候,背后传来那个修车师傅的声音:“人长得倒还漂亮,却有点不厚道。”旁边还有…  相似文献   

20.
张业成 《天风》2014,(5):6-7
<正>我觉得在信徒中间,我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侍奉者,也是我一直不断的追求。至今我还记得儿时第一次跟妈妈去教会的情形。进入教堂,我看见有那么多人在教会(当时聚会人数可能有三千多人),上下几层的教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道,下面有那么多人听,牧者实在是"威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