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转向     
涂智进 《天风》2016,(11):6-7
正经文:赛30:20一21"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人们常说:"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路是什么?路是方向,是达到目标的轨迹,方向往往比速度更重要。现今我们处在高速飞转的时代,人们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基督徒或传道人也不例外。但人们在狂奔中是否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衷?是否留意灵魂的呼声?在狂奔中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灵魂跟上来。否则成了空壳人,那岂不很悲哀吗?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11)
正牧者在神的救恩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当弟兄姊妹说:"牧师,我是你的粉丝!"或说:"牧师,是你牧养了我。"我们是否会因此沾沾自喜?是否会忘乎所以?或者,我们每天尽心服侍,却仍然有弟兄姊妹批评、指责时,我们是否因此而失去服侍的动力,从而怀疑自己的蒙召?保罗一方面被哥林多教会尊为四派之一,另一方面却被哥林多教会其他派别质疑与否定,然而他并不因此改变自己服侍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正保罗在哥林多书信中提到,教会是在神的率领之下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林后2:15-16)为什么同一种香气,能叫人死,也能叫人活?保罗本是一位博学的学者,他善于运用比喻,用当时罗马社会耳熟能详的事例表述信仰生  相似文献   

4.
正19年来,他用自己的双脚踏遍整个北京,途经的路程超过上百万公里,抄写站名上万个,走坏了40多双鞋。他叫张鹊鸣,是一名"80后"公交乘务员,被人称为问不倒的"活地图"。2000年,公交公司面向社会招工,张鹊鸣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公交集团第一客  相似文献   

5.
李翠英姊妹是陕西省宜川县城区教会虔诚的基督徒,今年66岁。很多人都知道,她平时十分重视听道,并且行道,读经查经,处处按经文要求自己和孩子们。 前年教会号召为贫寒户奉献,翠英家一次就拿出9件半新衣服。平时常为贫寒人舍饭、舍衣。1989年她从事卖饭,一个叫会喜的顾客在她饭馆丢了个  相似文献   

6.
妹妹的角色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并为剧中的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招聘小演员。告示一贴出来。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谁知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相似文献   

7.
选择第二次婚姻时,我首先考虑的就是怎么过日子,而不是对方如何出类拔萃,我已经从离婚中学到了足够多的东西。我确认自己有能力去更好地爱对方,同时也明白,爱一个人,就必须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完善,也是我所谓"缘分"的一部分。我现在的妻子叫珠拉,在蒙古族语言中,珠拉的意思是"神灯"。天上必有神灯,而我这个"天",必由她这盏"神灯"照亮。我们相识六年后才结婚,是不是有点太"拖拉机"了?可我们之间的缘分,从我见到她的第一眼起就定下了,我说的是某种比一见钟情更深的缘分。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2)
正"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90:12)经文:诗90:9-17《诗篇》90篇是神人摩西写下的一篇人生祷词,对人的一生做了回顾与说明,一些圣经学者甚至称其为"人生之诗"。诗中写道:"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开始越来越敏感于光阴飞逝,也会有意无意地去数算自己的日子。人生有限,如何过好一生,值得思考。圣经中的一些故事,会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无我之境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想把事做好,越是做不好。这在心理学上属于"目的颤抖",也叫"穿针心理"。正如古人所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一件事长时间地关注、放不下,往往会过,而过犹不及。就是说,过多的用心反而没有效果。而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做得够多了、够好了,往往就会放弃付出、努力,这时候,他可能会对人生来个误判,认为自己不会拥有之前期待的那个结果了。而事实上,只要我  相似文献   

10.
为自己而活     
正电影《芳华》中的男主角叫刘峰,这名字拖长了音节念,便是——"雷又锋",而这个人恰恰是一个雷锋般的存在——大伙儿工具坏了找他修,脏活累活找他干,连猪跑了都找他去追……刘峰自己也一直都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螺丝钉精神"要求自己的。我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提倡这种"螺丝钉精神"。所谓螺丝钉精神,就是在社会这架"机器"上,只要需要,无论  相似文献   

11.
士心 《天风》2004,(10):32-33
上海在迅猛发展,教会在这个时代中也必须为主作出更多美好的见证。信徒和教会对我们传道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爱国爱教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万万不能丢!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今天说到"性命"二字,似乎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生命。其实"性"与"命"二字,无论是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还是在儒家文化中,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把儒家称为"性命之学",也是这个道理。一旦把性与命分开来看,我们对生命的体验自然就多了层哲学思考。简单地说,"性"指生命的内在部分,是对自己而言的;"命"指生命的外在部分,是对天地、自然、历史而言的。比如没有人可以挑选自己的父母、出  相似文献   

13.
刹那     
正小的时候,一度痴迷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在紧要关头,常听到一句短语"说时迟那时快",每当这个时候,屏住呼吸,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说时迟那时快"就是眨眼的工夫,可能一个人的命就没了,能不叫人紧张万分?佛经中有一个说时间的词叫"刹那","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不得了,这一刹那该有多快!中国人喜欢大概齐,所以,"刹那"引进汉语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我第一次阅读贵刊之时,就想把我自己经历的两回"鬼事"告诉你们,但我是农民,文化低,缺知识,不知我的"鬼事"讲给人听,有无利益?想了好几年没有定论,我是体残、多病、年老、风烛残年的人,何时死去无法预料,我亲身经历的两回"鬼事"不说出来,总好像有件事没有做完似的,今天决定告诉你们,如果没有用就丢纸篓里,假如有些用,请整理发表,为了对事实的负责,若有必要可以写出讲述人我的姓名。  相似文献   

15.
刺与恩典     
正保罗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提到了自己身上的一根刺:"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7-9)保  相似文献   

16.
上帝不沉默     
张远来 《天风》2016,(8):42-43
正不少人都有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经历,在那一刻,心中不免产生孤独感,甚至怀疑上帝为何在我们如此需要带领的时候保持沉默。上帝真的在沉默吗?一、上帝在沉默?上帝的沉默是人最痛苦的感受。深受试炼的约伯就在苦难中深深挣扎,他很多次要求与神对话,甚至盼望在上帝和人之间有  相似文献   

17.
信生 《天风》1996,(2):33-34
使徒保罗在给青年同工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中,都提到“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不可叫人轻看你”。这是因为传道人是传讲神的话的,如果传道人不被人尊重,反被人轻看,那末,神的话也会因此而被人轻看。所以这是关系重大的事情,传道人不是为自己得名声,但他既是传讲神的话的,理应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18.
正小蘑菇对妈妈说:"我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被人做成蘑菇汤。"妈妈放下手里的活儿,安慰着小蘑菇,可是小蘑菇心里还是很害怕。在小蘑菇出生那天,它竖起耳朵,听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一个采菇人的哼唱:"小蘑菇快长大,丢在锅里煮啊煮,咕嘟咕嘟、咕嘟咕嘟……蘑菇汤蘑菇汤,多鲜啊多香啊,喝到肚里不晃  相似文献   

19.
正失败很痛苦,但是没人能避免失败,个人再好强,也不能把控天时地利,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输"一次,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永远不懂什么叫成功,就像没尝过苦味的人无法对比甜有多么可口。假如一个人活到25岁,还未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是运气也好,刻意规避也罢,都不是一件好事。好强的人往往会压抑着自己,无论大事、小事,强撑着让自己不失败,压力大是其次,最可怕  相似文献   

20.
正"怨"是人际关系中极为特别的一种情绪。聪明的中国人创造了个词"埋怨",借以表达"怨"的重要特征是埋藏在心里深处的;还有个成语叫"怨天尤人",点出了怨恨的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天。老子分别在《道德经》(王弼本)第63章和第79章中提到"怨",并对如何处理"怨"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老子认为,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