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创建于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族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5年,在世活了80岁。早期佛教着重理论,而不重视偶像崇拜,故不雕塑佛像。佛教最初崇拜释迦牟尼为佛,而只是把他作为教主。当时人们礼拜的具体对象是纪念佛的菩提树、法轮和浮图。自从佛教僧侣传教活动开始以后,才开始把  相似文献   

2.
佛教信仰的主要标帜是制作、礼拜佛塔和佛菩萨像。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印度出现了桑奇大塔等佛教艺术品;公元1世纪顷犍陀罗始作佛菩萨像;公元2—3世纪时马图拉制作的佛菩萨像运往印度各佛教圣地;公元4世纪之后犍陀罗、秣菟罗等地相继出现了文殊塔和文殊像,文殊信仰遍及了印度各地,  相似文献   

3.
褚潇白 《法音》2008,(10):60-62
在佛陀灭度后的五百年间,世人因“佛相不可显现”而未曾以人形为之造像。在印度佛教艺术最初的流派中,没有佛陀本身的形象。印度的艺术家们通过一些佛经引证了“世尊”和他的一生八相,比如:用“菩提树及空座”代表“成佛”的场面,用“法轮”来代表“说法”的场面,但用人形来表现佛陀的情况付诸阙如。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执政,  相似文献   

4.
正各种极富建筑装饰美感的古塔,构筑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大运河沿岸雄伟挺拔、高标云际的古塔,既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也成为佛教建筑中国化历史的真实记载。塔在印度佛教中意为"高显处""功德聚",最初是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建造的建筑物。据《十诵律》的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起塔供养,是为造塔的起源。后来逐渐延伸为供奉诸佛菩萨像、祖师高僧遗骨等。概括而言,印度佛塔主要是作为供养、礼拜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5.
佛教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觉悟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在佛国斯里兰卡的古城阿努那普拉,有一棵菩提树,是阿育王女儿从印度带来种到那里的。风刮千年,雨刷千年,他虽显沧桑,但仍根扎深土,干擎云天,枝繁叶茂。朝圣者,为之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7,(1)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简称“世佛联”)是由斯里兰卡著名学者马拉拉色克拉发起成立的。首届成立大会于1950年5月在斯里兰卡举行,有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大会通过世佛联的会章,决定六色旗为世界佛教教旗、法轮为佛教教徽、阳历五月月圆日为佛诞节,选举马拉拉色克垃为世佛联第一任主席,总部设在科伦坡。  相似文献   

7.
音乐,与佛教有着深远的因缘关系。《百缘经》曾载“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民,各自庄严而作伎乐,出城游戏,入城门值佛乞食,诸人见佛欢喜礼拜,即作伎乐供养佛,发愿而去。佛微笑,  相似文献   

8.
《法音》2020,(5)
正今天,2020年5月21日。二十年前的今日,赵朴初大德世缘已尽,往生净土。赵朴老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是个著名爱国者、卓越宗教家、杰出佛教徒,堪称"当代维摩诘"。比丘本性,曾蒙赵朴初大德诸多关怀。而今,斯人虽去,恩德长在。念兹在兹,没齿难忘。为此,特撰此文,以为纪念。于佛教中,菩提树是觉悟之树、神圣之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实证戒定慧而明心见性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在原始佛教国家,寺院必需三大圣物具足。这三大元素就是佛陀圣像、圣菩提树与圣舍利塔。  相似文献   

9.
佛教的象征     
《法音》1992,(7)
世界客大宗教都有各自象征性器物或符号,用以表达其中心思想。佛教所使用的象征也颇多。佛陀足迹、莲座和法轮等,是最早被用子象征佛陀的一些符号和图案。从现存印度的山奇(Sanchi)大塔浮雕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佛教艺术家并不直接描绘  相似文献   

10.
佛牙塔供奉在大圣窟仰光大金塔和“各巴依”(汉译和平塔大圣窟),可以说是仰光市最大显著名的两处佛教活动及文化中心,佛教活动中心以大金塔为主,文化中心以和平塔大圣窟为主,很多重要的佛教组织学术会议都在大圣窟举行。缅甸佛教第六次结集也是在这里举行的,以大圣窟为中心形成全缅最大的佛教组织机构和教学设施;依次是和平塔、长老别墅、增伽医院、偕伽宾馆、宗教部、僧伽委员会、图书馆、纪念馆、各巴依广场。广场青草铺地,菩提树及其它阔叶林木生长茂盛,占地面积很大,佛教建筑彼此相距不远,分布均匀。所谓和平塔是汉文的意译…  相似文献   

11.
泰国素称“黄袍佛国”,相传早在2200年前便从印度传入了佛教。位于首都曼谷西面50多公里的佛统塔,是当年的佛教中心。佛统塔全高120米,是泰国最古老最高大的佛塔,而供奉在塔中心的黄铜盆色立佛是泰国首屈一指的大佛。  相似文献   

12.
塔的来历佛教典籍里有给孤长者求得佛的指甲头发造塔供养的记载,说明释迎牟尼佛住世时,印度就已有塔.佛入灭荼毗后,弟子们将佛的舍利分藏八塔中.后来阿育王开启八塔分发舍利令各地建塔供养.这就是佛教史上广为流传的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的故事.塔,梵语窣堵波,汉译坟冢.印度现存著名的桑志一号大塔(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就是一座建在圆形塔  相似文献   

13.
正燃香敬佛是佛教徒礼敬佛菩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土时即有烧香礼佛的现象,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武元狩中,霍去病获毗邪王及金人,率长丈余,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烧香礼拜,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这里所说的丈余金人,即是指佛像。由此可见,自汉代始就开始了燃香敬佛。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敬香的风气也普及开来,如今已成为佛教徒最为普遍的敬佛方式。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1,(3):1-1
全国各地佛教协会、寺院,诸山长老,四众弟子: 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奉行"爱国爱教,护国利民",以"法轮"喻佛法,以"不杀生"为首戒。欣逢中华民族百年未遇之盛世,我佛教信众,莫不馨香祝祷国泰民安。 岂料"法轮功"起,逆缘陡生;李洪志出,噩梦骤临。何方宵小,竟敢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其"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法轮功"每每欺诓世人,世人遂因谈"法轮"而色变;"法轮大法"屡屡祸害天下,佛子竟因言"佛法"而蒙羞。这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佛法万劫难容的大邪恶。除夕万家团圆,"法轮…  相似文献   

15.
相传释迦牟尼在佛陀伽耶的菩提树下获得觉悟(成佛)后,首先来到波罗奈城郊外的鹿野苑,向曾经跟随他的五位传者宣讲了自己证悟的“佛法”,史称“初转法轮”。五位侍者听罢佛法,便主动皈依释迦牟尼,成为他的首批弟子。而释迦牟尼在鹿野苑的“初转法轮”,也就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法轮”,为什么把释迦牟尼的说法叫做“转法轮”呢?  相似文献   

16.
王磊 《美与时代》2004,(5):20-21
佛教艺术源于印度,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后50年,印度中部出现了巴尔胡提、桑志、佛佗伽耶等处的塔门,及塔周围栏杆匕佛本生、佛本行等故事的浮雕,这是印度佛教艺术最早的创作.在印度贵霜王朝时,迦腻色迦大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也敬信佛法,从而使印度佛教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塔,是随着印度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和改造外来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楚文为stupa,音译为堵波,原义为“坟”、“圆冢”,起源于印度,是保存和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用的建筑物;另一种无“舍利”的塔称支提塔。最初两种塔的形式可能完全一样,均为半圆形,后来两种塔形逐渐有了分别,堵波发展成了由台基、栏、覆钵、平头、竿、伞等部分组成的佛塔;支提塔发展成了一种专供信徒礼拜的塔庙形式。无论是堵波还是支提,都是印度佛教早期的崇拜形式。这两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8.
问:法轮功标榜自己是最高佛法,故又名“法轮大法”、“法轮佛法”,那么它与佛教是什么关系?答: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无论是在思想理论上还是外在的形式上,法轮功与佛教都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李洪志本人也与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从佛教界来说,法轮功是一种附佛外道和邪教,根本就不是佛法,所谓“最高佛法”也就无从谈起!问:李洪志在其《转法轮》等书中运用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佛教名词概念,那又该怎样理解?答:李洪志不信佛教也不懂佛教,只是剽窃了佛教的一些名词,想利用佛教的影响去蒙骗那些同样不懂佛教的人民群众。问:听您这么说,…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新闻     
《法音》2001,(9):41-42
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斯里兰卡  本刊讯 应斯里兰卡康提佛牙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泰国“世佛联”主席的邀请,以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新成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45人,于7月30日至8月9日先后访问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泰国,受到三国佛教界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  7月30日,代表团抵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斯里兰卡佛教部埃迪里维拉部长和暹罗派佛教达玛帕拉大长老专程到机场迎接。在斯里兰卡访问期间,代表团访问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西古城,参拜了斯里兰卡国宝--圣菩提树和法显大师当年参学过的无畏山寺等著名的佛教圣地,拜…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2,(10):29-29
法轮功邪教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李洪志“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邪说,诬我佛教而自称“最高佛法”,恶紫夺朱,欺骗、蒙蔽了无数的海内外民众,祸国、祸教、祸民,其罪业、其危害罄竹难书,一时世人因谈“法轮”而色变,佛子因言“佛法”而蒙羞。这真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天地不容之大邪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