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畜的"畜"传统意义有蓄止、蓄聚、积蓄义。根据卦象及卦爻辞的描述,通过比较和分析前人及今人的相关考辨成果,发现卦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隐含出外猎取义;爻辞"有厉,利已""舆说輹"有驾车出猎之义,"良马逐""曰闲舆卫"为逐猎之象;"童牛之牿""豮豕之牙"为驯养猎物之事,且卦中只有六四、六五这两个描述蓄养的主爻断辞为吉利。据此,初步认为"畜"用其本义蓄养,大畜意为大的蓄养,全卦似为一次狩猎、养猎过程的完整记录。  相似文献   

2.
帛书《衷》篇"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卦]"言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用六贛也,用九盈也"言《坤》卦空虚之象,《乾》卦实满之象;"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曰‘见群龙无首,吉’也",其中《坤》六二爻辞乃言龙之象;"《无孟》之卦有罪?死,无功而赏",?""当为"不"之误,"有罪不死,无功而赏",才符合《无妄》卦无所期望而有得之义;"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之"恒"字,当读为"极",极至之义;"‘见龙在田’也者,德也","德"当训为升闻;"‘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沂"当训为终止休息之义;"‘飞龙[在天]’,□而上也",缺字可补为"亲"。  相似文献   

3.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是研究孔子《坤》卦思想的重要文献.从目前对此章的校释研究看,很多疑难辞语未得其解,需要进一步疏通解读.在此章中,孔子以灾异观念释《坤》卦辞"先迷后得主","学人"当训觉人,使人觉悟之义;孔子以周代"保傅"制度释《坤》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吉",以及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非吉石也,亓口口要诚与贤之胃也","吉石"当训告所,言不是告诉方所的,而是讲得贤的;"小事时说","时"当训待,言待时而说;"知勿过数","知"当训交接,指文柔之人与君主交接,不急迫,不促狭;"文人内亓光,外亓龙","龙"训宠,荣光之义,言文柔之人内藏光华,自然外显而有荣光;"隐文且静","静"当训情,言内隐文德,中心笃实.  相似文献   

4.
睽卦《大象》辞"君子以同而异"古来解释歧义颇多,东汉末荀爽"大归虽同,小事当异"、魏王弼"同于通理,异于职事"、南宋赵汝楳"同于为善,制行则殊"三说大体相近,可以简单化为"理同事异"说。北宋程颐"同于人理之常,异于世俗之失"之"和而不流"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宋元明清易学家多从其说。总体上看,程颐的诠释与《大象》德教修养的主旨最为接近,体现了孔子儒家《易》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与"和而不流"在意义上比较接近,"不流"更能体现出君子的人格修养。用"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来诠释"同而异"则于主旨有些疏离。全面来看,"理同事异"说也有其道理,"理事"问题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从此也可以看到宋明理学与魏晋玄学在思想脉络上的重要关联。"同而异"不应理解为求同存异,这种现代理解没有古典依据。本于程传的精神,"君子以同而异"可以翻译为"君子因此要和而不流、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5.
自东汉以来,多数易学家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存在错简.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这八个卦不依"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方式排列;二是这八个卦的<杂卦传>传文也不叶(协)韵.然而,虞翻、干宝等则以为,此八卦不依"非覆即变"方式而成杂乱排列,体现了某种深义;另有一些通音韵的易学家也考证出相反结论,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是叶韵的.所以,简单地以是否按"非覆即变"排列和是否叶韵来考察<杂卦传>的错简问题,是靠不住的.当代学者对<杂卦传>错简说做出了进一步的证明与推测,但理由同样不能成立.前贤对于<杂卦传>错简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原因在于对<杂卦传>内在的象数结构与规律及其体现的深层思想缺乏认识.<杂卦传>卦序效法的是昼夜变化之道,依其内在的象数结构,可分为上、下、杂三篇,表明<杂卦传>的传承是完整无缺的,"错简"说不能成立.<周易折中>针对<杂卦传>提出的互卦与循环互卦的观点,也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白奚 《哲学研究》2015,(2):28-34,127
本文提出和详细论证了汉简本《老子》首章的"下德为之而无以为"应是《老子》旧貌的观点,并通过对王弼注文的研究详细论证了其经文本应亦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而传抄致误为"有以为"。汉简本首章的思想脉络十分清晰,阐明了道家关于德的基本思想,揭示了道家式的德同儒家式的德的差异:"上德"是道家式的德,体现了"自然无为"的道家精神;"下德"(包括仁、义、礼等具体内容)是儒家式的德,它们与"自然无为"的标准相违且渐行渐远。因而以"自然""自发"为特征的道家式的德在价值上要高于以"自觉"为特征的儒家式的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