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简介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何博超副研究员的专著《无敌大卫及其古亚美尼亚文〈亚里士多德"前分析篇"评注〉研究》201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5万字。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古亚美尼亚哲学文本的学术专著,也是第一部论述古亚美尼亚哲学及其与古希腊哲学交流的著作。本书以中世纪古亚美尼亚著名学者无敌大卫及其代表作《"前分析篇"评注》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这部作品对亚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本书聚焦于朱子的历史观,即朱子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世界",以及在朱子的内在视域下,历史世界以怎样的形态展现。这样的论题突破了传统朱子研究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3.
早在1985年之初,承蒙张师岱年先生不弃,指定我为陈来先生博士学位论文的同行评议人之一,因此我有幸先睹为快,阅读了陈来先生《朱熹哲学研究》的论文打印稿。时隔三、四年,陈来先生又以京、沪两地出版的《朱熹哲学研究》和《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二书见赠。其治学方法之严谨,考据之精审及其所提出的确实有据的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我深为钦佩。亦诚如国际朱子学界的老前辈陈荣捷先生所评论的“如是水平之高的博士论文,中国外国不多见也”(页423)。该博士论文是作者的成名作,使他成为近二十年来朱子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  相似文献   

4.
朱子门人作为朱子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给以足够的重视,然而目前对于朱子门人群体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通过在从学时间、问学机缘、地域分布、社会阶层、讲学著述、兼学他师以及学派贡献等方面对朱子门人进行分类,可以比较清晰和完整地把握朱子门人这一复杂庞大学术群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宋明理学分系的理论专著。中国哲学的发展,历来以不同学派和学术思想的相互争鸣作为其内在动力。宋明理学的形成是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主要贡献,它在历史上分为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两大理论系统(二系说)。由于该二系说不能恰当解释理学发展的全貌,20世  相似文献   

6.
龚鹏程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为林庆彰先生主编《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初编)第3册。据《辑刊.总序》及本书《序言》,此书原为龚先生1979年于台湾师范大学所撰博士论文。全书共五章,第一章以自  相似文献   

7.
陈荣捷先生的《朱子门人》是朱子后学研究的大成之作,然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该书亦存在有待补充和辨析处。本文试补充相关门人姓名字号11条,里籍生卒21条,辨析14条,另论若干弟子学术特色及笔误各数条,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清代初年开始以朱熹的名义行世的《阴符经考异》实际上是一个被逐渐改造成的本子。它的注解文字出于蔡元定之手。其他文字则是黄瑞节从朱熹以及其他学者的著作中汇编成的,而且是作为附录。能够揭开历史真面目的是元代黄瑞节编辑的《朱子成书》。但是,在《朱子成书》以前就出现了朱熹注解《阴符经》的说法。《朱子成书》本也在明代被作为"崆峒道士邹诉注"的名义进入了《正统道藏》,抹杀了蔡元定的著作权。本文描述了《朱子成书》本被改编改名的过程,指出被四库全书收录的《阴符经考异》文本来自吕留良刻印的《朱子遗书》。朱熹撰写《阴符经考异》的说法定型于清初甚至更早。这个著作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一段朱熹神话。  相似文献   

9.
尹波  郭齐 《中国哲学史》2021,(1):95-102
朱熹门人黄士毅生于1167年,卒于1224年,1196年从学朱熹.其学术主旨以贴近日用之功夫论为主,重在内心体验和切己践行.朱熹去世不久,即率先从事乃师著述编纂,《晦庵书说》填补了朱熹《尚书》专题论述的空白,类注《仪礼》亦为先师未完心愿,创作理学组诗《训蒙绝句》,对后世影响巨大.朱子三大代表作文集、语录、《四书集注》中...  相似文献   

10.
早期闽中理学指的是朱熹闽学产生和形成之前的福建理学。而闽学是就朱子学而言的,包括以朱熹为首及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子学派的思想,它与早期闽中理学之间存在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早期闽中理学学者对理学思想的传播和阐发,为后来朱熹闽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成熟做了理论准备。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朱子学"概念的厘定和把握,必须区分其学说体系的历史开展的时空层面与其学说义理自身的逻辑开展层面,并从这样两个层面来全面地阐发之。通过对"朱子学"的创立与发展的主体,以及时空演化与历史开展的分析、考察,"朱子学"的创立与发展其主体实际上不仅仅限于朱熹个人,也包括朱子门人与后学,远至近现代对于朱子学的继承和阐扬多有助缘的朱子学者都应当被纳入到这一范畴里面。"朱子学"外延影响范围也不仅局限于中国,而且及于全世界。又由"朱子学"作为一门蕴涵无穷思想和精神智慧的学问,更显发出作为一门体系学问所具有的发展性与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朱子学"概念的厘定和把握,必须区分其学说体系的历史开展的时空层面与其学说义理自身的逻辑开展层面,并从这样两个层面来全面地阐发之。通过对"朱子学"的创立与发展的主体,以及时空演化与历史开展的分析、考察,"朱子学"的创立与发展其主体实际上不仅仅限于朱熹个人,也包括朱子门人与后学,远至近现代对于朱子学的继承和阐扬多有助缘的朱子学者都应当被纳入到这一范畴里面。"朱子学"外延影响范围也不仅局限于中国,而且及于全世界。又由"朱子学"作为一门蕴涵无穷思想和精神智慧的学问,更显发出作为一门体系学问所具有的发展性与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淳易学绍承朱熹,他申明"四圣三贤"的易道渊源论,强化了朱子学派的道统地位;他的"太极"观融浑理气,可视为朱熹理气观的一种发展;在治易上,他强调象数、义理不可二分,并对朱熹易学的传播作出贡献;出于对朱熹的崇敬,他认为易学至朱熹已发挥"无余蕴",这一点则显得较为保守。朱彝尊将陈淳列为朱熹传《易》弟子是有根据的,而朱熹、陈淳的易学思想亦影响了漳南后学如蔡逢甲、黄道周、何楷等人。  相似文献   

14.
易学是朱熹学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时期,朱子易学在政府的推崇下,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同时学者也积极地以师徒相传、朋友讲习与读书自得等方式,传承朱子易学;此外,元代学者还通过研究朱子的易学典籍、发展与批判朱子的易学观点,以及调和朱子与程子的易说等多种途径,对朱子易学作深入探究。这三个方面即构成了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5.
正作者:赵金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4月出版,定价:75元。本书为近年朱子思想研究中的新锐之作,突破了传统朱子学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陈来先生认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学问博大精深,于哲学、史学、文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考据学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造诣极深,被后人称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近十多年来,朱子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一批学术价值极高的专著和论文,但是多偏重于朱熹哲学思想的研究,而对其史学思想涉及较少。汤勤福博士钻研朱熹史学思想近20年,著成《朱熹的史学思想》(齐鲁书社2000年1月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朱熹的史学思想、从而确定其在中国史学史上…  相似文献   

17.
王极盛主编的《应用心理学》已经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建国以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撰写的第一部应用心理学专著。本书从我国实际出发,阐述了心理学在医  相似文献   

18.
<正> 何成轩同志的《章炳麟的哲学思想》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评价和介绍章太炎哲学思想的专著。可以说,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章太炎思想研究的深入。因为章太炎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它的内容十分深奥,索解为难,向来很少有人研究,或者有研究亦不甚系统。何成轩同志的专著从以下几方面考察剖析了章太炎的哲学思想: 第一,作者对章太炎哲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作了历史的考察。章太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一生经历了剧烈动荡的时代,他受到近代中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  相似文献   

19.
张丰乾 《哲学动态》2006,(11):69-70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6年5月16~18日召开了“注释、诠释与建构———朱子与四书”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合办,台湾大学东亚经典研究计划协办。来自两岸三地、北美和新加坡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有关四书集注的诠释学问题,学者们在朱子学、四书学和诠释学方面各有侧重,折射出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些现状和趋势。一、“四书学”兴起的可能经典诠释和哲学体系建构是朱熹学术思想的两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本是属于不同时代,各自独立的思想著作,朱熹如何把它们视…  相似文献   

20.
李欣复教授撰写、山东教育出版社,998年5月出版的<形象思维史稿>是一部填补了我国形象思维研究空白的专著.钱学森先生在序言中对这本书总的评价是:"对文艺思维研究是大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