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和量表测量分析了2-6岁儿童母亲的夫妻冲突与其儿童教养的关系.结果发现:根据夫妻冲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将被试分为高冲突型和低冲突型两类,其中前者约占被试的1/4;夫妻冲突对母亲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的多数方面以及抚养困难感具有显着或非常显着的消极影响;在高冲突型家庭中,母亲的身心健康水平对其教育行为、教育方式和抚养困难可起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儿童自控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父亲与母亲的教育观念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父母对子女自控的期望水平对儿童自控的发展有显着影响;从性别差异上,母亲对男女儿童自控的影响是一致的,而父亲对男孩没有影响,对女孩则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572名1─6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及在低社会支持情境下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调节因素,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有显着的负相关,并主要与父母侧面因素显着相关;(2)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朋友的支持有助于减轻母亲因抚养儿童所产生的角色限制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压力,而配偶的支持则影响母亲抚养行为中的情绪、自信心、积极性和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亲戚和邻居的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没有显着的联系;(3)在低社会支持情况下,母亲的婚姻关系、儿童的性别对母亲抚养困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母亲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849名学前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母亲教育方式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心理行为发展包括亲社会行为、认知发展、学习能力、焦虑表现、退缩行为、独立性、注意分散、对事物的兴趣等方面,由幼儿的教师进行评价;不同教育方式类型的母亲由聚类分析结果划分.复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教育方式家庭的儿童其心理的发展存在显着差异,且这种差异不因儿童年龄、性别的变化而变化;来自积极型教育方式家庭中的儿童在心理发展的多方面都优于其他教育方式家庭中的儿童,而处于极端型教育方式中的儿童则在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多的不良表现,来自严厉型、成就压力型和溺爱型家庭的儿童也在不同侧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五城区12所小学283名三至六年级小学儿童进行了调查,考察其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均包括惩罚/严厉、爱/支持、民主/信任和过度保护四个维度;2.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有显着的高相关;3.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的惩罚/严厉行为和父亲的民主/信任行为、过度保护行为对小学儿童的焦虑情绪有着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2~6岁儿童的气质特点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量表,对1085名2-6岁儿童的气质特点与其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气质的活动水平、注意分散程度、心境、活动强度、活动阈限及适应性等方面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各个方面均有显着相关,表明儿童气质与母亲抚养困难关系密切;(2)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母亲抚养困难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困难型儿童和敏感-退缩型儿童的母亲抚养困难程度显着高于容易型儿童的母亲;(3)气质类型不同的儿童其母亲在抚养困难各具体感受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对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进行了关于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调查.结果表明:约有80%的幼教人员不主张儿童的发展是其固有品格的自然表现;平均有70%的幼教人员认为与成人相比儿童具有许多优良品格,但教师的这种评价显着地低于学生;在教育问题上主张正面说服教育、反对惩罚儿童的观点,师生是相当一致的;幼教人员对培养儿童自主地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的观念非常薄弱,其中学生的这种观念更显着地低于教师.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家庭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母亲教养行为问卷对408名3-6岁儿童母亲的日常教养行为的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142名母亲施测了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问卷,以进一步探讨儿童年龄、性别、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特点的关系。研究发现:(1)3-6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敏感性、接触与参与、交往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的表达与消极情感的表达等6个主要成分;(2)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着影响,儿童性别仅在母亲的敏感性方面具有显着影响;(3)儿童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抚养困难: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养困难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变量.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抚养困难量表和家庭情况调查表对选取的572名1~6岁的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评估和调查.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抚养困难具有一定的因素结构,分别从儿童侧面和父母侧面抽取的5个和6个因素的累积解释率为57.90%和60.88%,与预试的结果是一致的.对可能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因素的考察发现,家庭类型、母亲受教育水平、职业、生产时母亲年龄和孩子的性别等是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性别与父母期望的一致性、母亲生产时是否顺利、父母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多少等因素对母亲的抚养困难没有显着影响,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多动症和学习困难儿童父母教育方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两种测量工具,对137名儿童(其中学习困难儿童46名,多动症儿童50名,控制组儿童41名)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教育方式的不同方面和教育方式类型上,学习困难和多动症组儿童的父母与对照组父母存在显着差异.最后,本文结合父母的期望,教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1,072名幼儿的母亲为被试,考察了母亲受教育水平、职业及父亲受教育水平与母亲对于幼儿生理、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对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具有显着的主效应;协方差分析(ANCOVA)发现,在对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进行统计控制后,母亲职业的主效应不显着.(2)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对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具有显着的主效应;同时,协方差分析表明,对母亲受教育水平进行统计控制后,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对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依然具有显着的主效应.(3)当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下时,父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则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反应性明显越高;当母亲受教育水平在大专及以上时,母亲对于幼儿心理需要的敏感性、反应性与父亲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无显着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十岁儿童创造倾向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对十岁超常与常态儿童进行了创造倾向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创造倾向的好奇性方面,北京地区的超常儿童优于常态儿童,差异显着;在想象力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显着.另外研究了北京、上海地区十岁儿童在创造倾向方面的差异,在挑战性方面北京儿童优于上海儿童,差异显着.上海地区在好奇性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显着.再次,分析了创造倾向与学业成绩(语文、数学)关系,得出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集中考察儿童对电视中呈现的两种不同信息的加工过程.根据信息呈现的特点,将两部动画片划分为14个隐性信息片段和20个显性信息片段.48名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观看了实验材料,收看时受到透射在幕布上的幻灯片的干扰的儿童作为实验组,而未受到干扰的作为控制组.实验结果显示,干扰因素对显性信息的理解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对隐性信息的理解未产生显着影响;大班和中班的视觉注意量没有显着差异,但大班对隐性信息的理解要显着好于中班.这些结果说明儿童对显性信息进行被动加工,而对隐性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儿童有理解隐性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策略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及成绩组的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特点。结果发现:(1)就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来看,年级与成绩组两因素交互作用显着。(2)初中和高中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策略水平。初中阶段,不同成绩组的学习策略存在显着差异,并且低成绩组在所有量表上的得分都低于高分组。而高中阶段,不同成绩组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不存在显着差异。(3)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动机策略是较好区分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维度。  相似文献   

15.
健康儿童与问题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志宏  席居哲  桑标 《心理科学》2004,27(6):1371-1375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分别运用差异模式、因素分析比较和结构模式比较三种方法,对健康组与问题组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不但发现两组父母教养方式在诸多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还发现两组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十分不同的结构模式特点。这对于深入认识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机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校长领导行为类型问卷及类型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报告为《中小学校长领导类型与学校组织气氛的研究》课题的校长领导类型和学校组织效能部分。通过对北京市城、郊三个行政区的111所中小学的一千多名教师及校长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报告1.问卷的信度;2.小学:教师评价与校长自评在领导行为问卷的教育、政治、象征、结构四领导行为上得分差异不显着,人际领导,差异显着;中学:在教育、政治、人际、结构四个领导行为上,自评与他评差异显着,对象征领导行为,两者评价一致;3.对58所小学,53所中学的教师领导行为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Ⅰ型与Ⅱ型两类学校,它们在组织效能上差异显着。  相似文献   

17.
四种社交类型大班幼儿内外控制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了“同伴提名法”和访谈问卷法,对北京市区三所幼儿园的6个大班幼儿进行了社交类型与内外控制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班幼儿的内外控是稳定的,支持了麦克尔(Mischel,M.)的实验结果。受欢迎型幼儿在内控点上人数占优,被拒绝型幼儿在外控点上人数居多。在日常生活选择中无论成就感还是失败感幼儿的外控得分要显着高于内控得分,但在失败感上内控得分显着高于在成就感上的内控得分。幼儿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评价具有公正性,把成就和失败都归因于教师的居多。在他人具体评价时幼儿更易于倾向内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大连市三所幼儿园553名3~6岁幼儿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家长教育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以及儿童人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父母教养方式在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人格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儿童自身气质特点的调节。结果表明:(1)教育价值观关系性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智能特征;教育价值观好行为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情绪稳定性;(2)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在关系性与智能特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教养方式溺爱性维度在好行为与情绪稳定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气质的情绪性维度和反应性维度分别调节了教养方式不一致性和溺爱性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来自两所幼儿园的331名幼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威廉斯创造性人格倾向量表、父母压力量表和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来考察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幼儿创造性人格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幼儿年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相关;(2)母亲的养育压力、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正相关;(3)控制幼儿年龄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后,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在其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217名幼儿园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以《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和自编《3—6岁儿童好奇心教师评定问卷》为工具,探讨了母亲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与幼儿好奇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一致的母亲教养方式对幼儿好奇心有不利影响,放任的母亲教养方式下幼儿探索持久性较差;母亲受教育程度和生育年龄对幼儿好奇心的间接效应存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