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制度设计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生活的公共化和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里,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制度设计伦理凸显出来.制度设计伦理包括实质伦理和程序伦理,其中程序伦理包括制定制度中的程序伦理与实现制度中的程序伦理两个方面.它是范导社会生活的新道德体系,必定会对完善道德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身份伦理     
身份伦理是基于对人之身份的伦理意蕴以及伦理与身份之紧密关联性的认知而建构起来的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身份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身份伦理的概念构成问题、身份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身份伦理的定义问题、伦理身份的确立问题和身份伦理在伦理中的地位问题。身份伦理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张扬人的伦理尊严,挺立人的伦理身份;强调伦理身份的完整性,维持人的道德人格整全性;彰显人的道德本性,揭示人与其他非人存在者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
消费伦理的变迁与当代家庭消费伦理之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伦理是指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上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儒家消费伦理在历史上对于调节社会和家庭消费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改革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其消费伦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构当代家庭消费伦理,既要弘扬和汲取传统消费伦理的合理内核,又要充分反映当今消费文明对家庭消费的客观要求,以合理适度消费和统筹兼顾消费为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伦理学会和韩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0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于2012年4月23日至25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召开,近百位中外学者参加了会议. 一、从理论视角看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 (一)关于现代社会的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指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消费主义.通过符号消费,消费主义强化了身份伦理,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政法大学赵庆杰指出,现代性社会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同济大学邵龙宝指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价值困惑主要表现为知识观的分裂、荣辱观的倒错和成功观的迷惘.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研究,学界多纠结于其"德治主义"抑或"德治道统"的演绎上,对其惰性因素及其负面效应却少有问津。诚然,传统政治伦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专制道统、礼仪制度、宗法等级观念等,以其既有的社会传导功能阻滞着人之现代化实现。它消解着人们的法治意识,破坏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应然秩序和价值期待,并造就了当今政治道德生态的多种症候。在现代化的追梦中,必须摒弃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惰性"因素,实现政治伦理文化的现代置换,真正构建一种以人民利益至上,平等精神、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6.
浅析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来建构仿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为资本赢得利润。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成为可利用的符号之一,从而也被消费文化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分别从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度、表现方式等;一个是内在,从素材、自身价值等角度影响着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师者"作为神圣化道德人格主体承担着伦理教化、社会整合等多重功能。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随着现代性对超越世界的祛魅以及世俗化社会的兴起,教育的市场化,公共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网络媒体对知识话语权的消解,使崇高美学意识形态话语中的教师形象遭遇被解构的危机。因此,需要超越专业主义、职业化生存和市场化逻辑建构教师责任伦理,使其能够基于"如何更好"来重新确立现代教师身份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伦理精神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精神自信是伦理精神对自身意义和价值的高度肯定,它既代表着伦理精神的纵深跃进和境界提升之自我确证,又标志着伦理精神对其方向性和深刻性的自我肯定和赞许。文化自信源于并依存于伦理精神自信,伦理精神自信支撑和挺立文化自信。伦理精神自信源于人自身的精神自信特别是对自己所形成和涵养的伦理精神的自信,成于人自身的社会实践并必然表现为在文化观念和精神境界上的自信,进而催促和激励人们不断地创造文化、发展文化乃至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去保护和拱卫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使命与精神生活的道德价值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本质是伦理,其最后的成果则是优雅人性和高尚道德人格境界的养成。文化担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和国家信仰、接续民族精神血脉等多重重大使命。面对普遍的"文化失序"以及文化自身内在的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功能日渐弱化、钝化的严峻现实,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意义上,以生成中的、成长中的具有强大包容性和开放气度的"大中华文化"之价值重建的立场和姿态,按照文明人类之道德价值实现的实践逻辑,着力培育市场化社会所需要的优良公共性伦理的生活生态,整饬业已"碎片化"的道德生活现实,创制具有典范性、引导性的人类共享的道德价值,引领人类逐渐回归到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与自我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是人类商业文明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目前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兴起条件分析中所缺乏的伦理视阈,本文从企业性质的社会伦理学思考、经济价值中立论的逆转、环境危机的伦理诉求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责任分担的伦理理念,阐释了社会伦理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兴起的价值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