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先前的研究发现,在语篇阅读中,背景信息的通达会受到情景的限制,本研究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通过双人物线索材料,进一步探讨影响这种限制作用的因素。在实验所用材料中,配角只是被提及而未在故事情景中出现,其特征描述与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形成冲突关系,以配角特征为探测句,要求被试进行意义判断。结果发现,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激活了配角的特征描述,使目标句后探测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目标句前的反应时,说明起限制作用的所谓"情景"并非故事所发生的"真实情景",而是读者根据故事所建立的"心理情景"。  相似文献   

2.
篇章阅读中先行信息通达的若干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王穗苹  莫雷  肖信 《心理学报》2001,34(6):30-38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在篇章阅读理解中,当读者在建构先行信息已能考虑其合适与不合适这一条件下,先行信息与当前信息的关系及距离如何影响对先行信息的通达。实验一采用以句子为单位的自控阅读,通过再认探测技术,结果发现,被试在加工含回指词的目标句时,回指词的不合适先行词也会得以通达。实验二以词汇为单位呈现阅读材料,通过命名探测技术,结果发现,与当前回指词关系合适的先行词会得到更快的通达,而先行词与当前回指词距离的远近不会影响先行词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阅读中文时信息整合的即时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两个实验对中文语篇理解中相关背景信息的激活与整合到底是即时发生抑或延时进行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所用的阅读材料都包含一个目标句,它与局部语境一致,但与前文提供的背景信息冲突或无关。实验一采用自定步速逐行阅读技术,考察了一致性条件以及句子结束的标记(即句号)是否存在对目标句阅读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句子结束的标记是否存在并不影响目标句整合加工的进行。实验二运用眼动追踪技术着重探讨信息整合加工能否在目标句关键区中即时进行,实验条件仍为当前信息与背景信息的一致性,重点考察其对目标句中关键前区、关键区及关键后区的作用。结果表明,自变量的操纵导致关键区中反映初次加工的指标产生可靠的效应。这一结果表明中文语篇理解中整合加工的过程开始得非常迅速,是一个即时引发、而非延时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条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瑞明  莫雷 《心理学报》2004,36(1):15-23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深入探讨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条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实验自变量是主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在实验一中有三个水平,一致、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在实验二中有两个水平,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实验一采用ANOVA对三种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信息必须与先前的协调性信息有局部的不一致或不吻合是引发协调性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实验二采用t检验分别对出现于不同位置的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协调性整合的结 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文本阅读过程是一个包含流畅性阅读和以协调性整合为重要形式之一的整合性阅读的双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5.
杨锦绵  王穗苹  黄时华 《心理科学》2004,27(5):1146-1149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通过操纵特征段落性质和屏蔽段落长度两个变量,探讨人物性格模型在语篇阅读中的建构和影响因素。在研究所用材料中,特征段落描述能反映主人公性格的典型行为或不能反映其性格的一般行为,使其与目标句分别形成冲突或无关关系,考察读者能否利用这些内隐式的行为描述建构人物的性格模型。同时,改变屏蔽段落长度,形成局部或整体联贯两种条件,考察不同联贯类型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在不论整体还是局部联贯条件下,读者均能利用内隐的行为描述建构人物性格模型,并能应用该模型预期人物的后续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标焦点监控下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莫雷  冷英 《心理学报》2005,37(1):41-50
探讨文本阅读过程目标焦点监控下读者对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24篇含有主人公目标的记叙文,设计了子目标未实现、子目标曲折实现或子目标直接实现三种条件,对不同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分析。实验1对子目标曲折实现与子目标未实现两种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曲折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长于未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的阅读时间,说明在没有共振的情况下,目标启动句也可以激活先前的目标信息引发目标整合。实验2比较在子目标曲折实现与子目标直接实现条件对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以探讨在目标焦点条件下是否对相关信息进行追随性建构,结果表明,曲折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与直接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的阅读时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目标焦点监控下可以发生阅读信息的追随性建构。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阅读不同文本信息可能会引发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主义理论与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都只是说明了文本阅读信息加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文本阅读过程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莫雷  王瑞明  何先友 《心理学报》2003,35(6):743-752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问题。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20名。实验材料按照主 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一致与恢复一致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两个目标句,出现在不同位置。实验1主 要探讨阅读过程中背景信息的激活与协调性整合的性质与特点,实验2主要探讨阅读过程工作记忆中前后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问题。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通过共振激活的背景信息,还是保留 在工作记忆的文本信息,如果与新进入的文本信息有局部的不协调,那么就会产生协调性整合,整合的结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 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  相似文献   

8.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机制, 操纵了背景音的类型(有意义背景音、无意义背景音、无声), 通过3个实验考察其对简单句、复杂句、篇章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 被试在无意义背景音条件下加工三类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但是, 在有意义背景音条件下, 被试在进行复杂句和篇章阅读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显著, 而在简单句阅读中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语义属性才是影响无关言语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 其所起作用受到阅读任务难度的调节, 而对阅读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期的词汇加工和语义整合阶段,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语义干扰假说。  相似文献   

9.
王穗苹  莫雷  郭淑斌 《心理科学》2004,27(6):1300-1303
先前研究发现,在篇章阅读理解中,先行信息与当前信息的合适与否是影响其通达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进一步引入精细阐述因素,通过窗口阅读及命名探测技术,以含错误信息的文章为阅读材料,探讨在篇章阅读理解中,精细阐述、信息的合适与否两者相比,何者对先行信息的通达速度影响更大。结果发现,如果错误信息受到精细阐述,在遇到相关的回指词时该信息会比合适、但未受精细阐述的先行信息更快得以通达,表明精细阐述在先行信息通达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金花 《心理学报》2008,40(11):1165-1177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自我报告法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具体机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14名。实验1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探讨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只有语义相关上的局部不一致但没有事件相关时能否发生协调性整合。实验2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间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单纯语义相关没有事件相关时,目标句阅读是否会自动激活跟其有关的背景信息。实验3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和被试的自我报告指标探讨协调性整合是否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探讨被试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能否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语义相关时可以引发信息激活,但只有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事件相关时才会发生信息整合;另外,协调性整合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不能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激活与整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瑞明  莫雷  吴俊  崔磊 《心理学报》2007,39(4):589-601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眼动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背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2名。实验1使用移动窗口技术,计算机屏幕上每次只呈现一个句子,让被试自己按键逐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探测词的再认反应时间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来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实验2使用眼动技术在一种更自然的情境中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眼动指标的差异来进一步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激活和整合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激活是整合发生的前提,有整合必先发生激活,但激活发生后并不一定会发生整合;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阅读时间的延长主要发生在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explored the resolution of activat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text comprehension. In Experiment 1, participants read passages that contained an elaboration section that was either consistent or qualified (inconsistent but then correct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respect to the subsequently presented target sentence (see O'Brien et al., 1998). However, the experiment used two target sentences, and several filler sentences were insert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target sent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ding times for the first target sentence in the qualified elaboration ver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sistent elaboration version. These were consistent with O'Brien's study, and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basic process captured by the memory-based view appears to generalize to the Chinese reader better than does the here-and-now view. More important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ding times for the second target sentence in the qualified elaboration version were as long as those in the consistent elaboration version. These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ation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not only maintained the coherence of the text, but also allowed for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be updated, resulting in a unified information set. When the information was reactivated during ongoing reading, it would be in the form of unified information. In Experiment 2, the first target sentence in each passage from Experiment 1 was converted to a filler sentence, and the second target sentence became the target sentenc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2 showed that the reading times for the target sentence in the qualified elaboration ver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for the consistent elaboration version. These indicated that the delay between the target sentences and the elaboration section wa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lack of differences in Experiment 1, and confirmed the conclusion of Experiment 1.  相似文献   

13.
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实验材料按照特征描述与目标行为 的关系总体上分为可能、不可能和重新可能三个版本。实验1主要探讨了文章开始部分有明显的焦点信息时情境模 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检验了更新追随假设的合理性;实验2主要探讨了文章开始部分没有明显的焦点信息时情境 模型建构和更新的机制,检验了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的合理性;实验3使用再认探测任务,进一步检验了更新追 随假设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更新是一个双加工过程,在 自然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所阅读的信息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既会有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所支持的 协调性整合,也会有建构主义的更新追随假设所支持的焦点整合  相似文献   

14.
不一致性重读对口语语篇加工中信息激活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庆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5,37(3):285-290
利用跨通道词汇再认任务,探索了口语临场加工过程中,不一致性重读对新信息以及它所标示的旧信息在语篇表征中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控制条件相比,不一致性重读虽然提高了旧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水平,但是同时抑制了新信息的激活;这一促进和抑制作用在关键词汇后的500 ms就已出现。从而说明,对于相对重要的新信息,不一致性重读会阻碍语篇的理解,并且会影响到语篇的临场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四个实验考察句子边界对整体连贯性的影响。实验运用不一致程序(inconsistent paradigm)进行。实验一结果发现,当目标行1(target line)不是一个完整句子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2(post-target line)后才会意识到目标行1中的不一致。实验二结果发现,当目标行1是一个完整句子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就可立刻意识到其中的不一致,但探测词的反应时在两种条件下则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句子边界作为一种信号,提示读者在阅读下一句子前要完成当前句子的整合加工。实验三结果发现,目标行1以一个无关词(如然后)结束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也可立刻注意到其中的不一致,这表明句号对背景信息的整合不是必需的。实验四考察了分号的作用,结果显示: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冲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推测句号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而其它句子边界(如:分号)的作用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entence elaboration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order to examine age differences in resource alloc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base‐ and discourse‐level representations.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 learned about a topic by reading a series of sentences varying in elaboration (from simple factoids to highly elaborated text) and manner of presentation (progressive change in elaboration vs. random change in elaboration). Younger readers were more likely to recall information from factoids; older adults, from highly elaborated text. Relative to young, older readers showed an advantage in the progressive presentation condition, which minimised frequent changes between textbase‐ and discourse‐level processing. Older adults showed poorer memory monitoring for factoids and less elaborated discourse relative to young, but when passages were highly elaborated or presented progressively, age differences were eliminated. Result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extbase‐ and discourse‐level encoding arise from functionally distinct systems whose regulation depends on text properties and reader ag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