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汉初无为政治源自黄老道家,而陆贾的无为有启文景萧曹之治者,理所当然属于黄老道家。其实,其无为是以儒家道德导向无为为主干,以道家自然无为、法家法术势无为为补充。这为重新审视汉初无为政治的思想渊源及儒学在其中的地位提供了新视角。汉初无为是道、儒、法三家以秦为鉴提出的相似治国之策,故文景之治仅仅归功于黄老道家显然不妥,儒家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样,汉初儒学也并非学界通常所认为的处于在野地位,而是早已开始和王权结盟,独尊儒术只不过是二者结盟水到渠成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由道家美学至道教美学的关键节点,《淮南子》一书为山水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先秦尚水崇山的传统,对山水与道、山水与修身养生、山水与社会等多个命题予以论述,提出了水成至德、因水为师、山为水源等观点.该书更借阴阳观念,将山与水统摄成一对固定的范畴,对山水范畴的自然关联、神话意蕴和精神内涵等内容予以探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山水概念的发展.《淮南子》亦揭示了山水范畴的美学意义,即崇高之美、无为之美和超越之美.该书对山水概念所作的扩展与延伸,直接为山水文化在魏晋时代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山水观念在道教思想体系中的勃兴做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沈岚 《中国道教》2012,(1):27-30
正在《淮南子》一书中,其理想人格的代表是真人,真人优游于世,超越生死并具有无限能力。"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本经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  相似文献   

4.
戴黍 《现代哲学》2007,(2):86-91
《淮南子》以论“治”为全书主旨,而其论治又从“道”、“人”、“史”三个维度展开:其一,道为《淮南子》论治的基础,道有能治之功;其二,人为《淮南子》论治的中心,人有可治之性;其三,史为《淮南子》论治的起点,史有证治之用。其书对“道”、“人”、“史”概念的理解与使用,既体现了先秦思想资源的深切影响,也表明了汉初学术务实致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正> 老子和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创立者,因学说宗旨一致,思想旨趣相同,被后人并称为“老庄”。然而,“老庄”并称究竟始于何时?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问题的答案也一直被误解着。  相似文献   

6.
近代是西学东渐的时代,也是第一次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审视和整理的时代。从康有为开始,《淮南子》进入了近代思想家的视野,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近代思想家对《淮南子》的研究既涉及到其史料价值和学术归属,又侧重对其进行思想阐发,对于推动《淮南子》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积极继承和创新发展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略和用人之道等管理智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淮南子》中诸如“以民为本”的社会管理价值观、“论世立法”的社会管理尺度、“舆论有为”的社会管理手段和“人尽其才”的用人之道等管理智慧的爬梳和挖掘,阐发其对中国现当代管理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静 《中国哲学史》2003,(1):116-119
关于《淮南子》的作者 ,有比较含混和比较明确的不同说法。比较含混的说法是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共同撰著的。但是史称淮南王“招致宾客方术之人数千人” ,这些人不可能都是《淮南子》的作者。淮南王的门人宾客中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了《淮南子》的撰著 ?于是又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 ,认为是淮南王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 ,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 ,共讲论道德 ,总统仁义 ,而著此书。”① 指出了淮南王以外的另一些作者的名字。再后来 ,这里出现的八个名字又被统称为“八公” ,于是《淮南子…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是由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122年)主持、众宾客集体撰写而成。这是继《吕氏春秋》之后,一部以道为主兼采众说的体系较完整的鸿篇巨制,对汉以后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仅就《淮南子》哲学思想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论列。由于刘安哲学是董仲舒哲学的对立面,所以也不得不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冲,记载墨子只有二十四个字:"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而比《史记》稍早的"集道家之大成"(胡适们江南王书》)的《淮南子》中,却有二十四条关于墨子言行事迹的记述。史实之丰富,评价之公正,在诸子之林中无出其右者。可以这样说.《淮南子》的观点是正确解"墨"之权舆。对墨家学派思想渊源,与儒家学派的关系、人物以及主要的学术思想.《淮南子》中都有较为完整的描述。《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要略)中写道:"墨子学…  相似文献   

11.
试析《淮南子》关于“权”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受儒家学说的影响,直接引用了孔子论“权”之言,并使其与探究治道之旨相合,将“权”列为圣人治国理民之要术,强调统治者应当具备权衡意识,掌握权变方法。其书阐论了“权衡人事”的立场与方法,表明了对“圣人行权”的设计与期待。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子》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相似文献   

13.
戴黍 《哲学动态》2003,(4):44-47
《淮南子》是一部颇具争议的著作 :一方面 ,它以囊括诸子百家的丰富内容及精研时势人事的深刻思想而屡受赞赏 ,如东汉高诱称“学者不论淮南 ,则不知大道之深也” ;另一方面 ,由于刘安集团颓灭等政治因素以及文本自身的驳杂难读 ,历代学者又往往对它多加责难 ,有人认为它“鲜有可取”、“不成一家之言”。但无论如何 ,《淮南子》作为汉初承续先秦、力求集各家之大成的鸿篇巨制 ,其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国内学者对《淮南子》的研治始于东汉许慎、高诱等人的注解。其后直至明代 ,不见深入的研究专著 ,仅有支零的批语、点评传世。清…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人性说之微可见于四个基本方面。道的根本意义是道的人性意义,主要通过圣人境界予以论述,旨在确保真人境界的至上性,为人们贯通了永恒的精神追求之路。人性特征可概括为人性虚静,又从中阐发出人性善;道的自然性表现为人的自然性,伦理当视这种自然的人性为善。由于心的精神性功能,人心才能够显现人性;而人心显现人性是人心通过自我修养与接受圣人教化相结合的两条途径实现的。由德福未必一致的观点推导出祸福由己,德福关系与祸福关系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5.
“同类相应”的观念,乃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思想与文化之一。它由来已久,且非一家独有,其中的“天人感应”观在汉代尤为流行。西汉前期百科全书式的《淮南子》一书,就极为重视物类间的相互感应作用,其感应现具有明显的“自然论”倾向。《淮南子》的这一特点,使其在我国古代感应思想发展史上有着代表作的重多地位。一、“物类相应”“物类相应”的观念反映了《淮南子》对世界万物“普遍联系”性和“可分类”性的认识水平。我国古人对事物间的彼此相关性深信不疑。他们的这种信念如此坚定,以至于只由事物在直接接触时(例如在相冲撞时,…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是汉代易学史上的重要环节。它在接受先秦道家之说的同时 ,继承、发展《易传》的思想成果 ,提出了自己关于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的理论。它以“道”为最高范畴 ,而“道”是阴阳二气尚未分化的原始物质实体 ,阴阳二气的运动又造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发展。它承于《易传》天地人一体观和整体思维方式 ,追求社会和谐安定乃至天人之间、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整体和谐。基于一种深广的忧患意识 ,它以天地盈虚、盛极必衰之理告诫人们居安思危 ,并发挥《易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纯任自然、无所作为的无为之说加以改造。与此相应 ,它弘扬《周易》的变革精神 ,明确主张改革社会政治制度。另一方面 ,它也吸收了《易传》天人之论中不少神秘主义的思想因素。《淮南子》的易学思想与陆贾、贾谊、韩婴等人的易学思想一起构成西汉前期易学的总体格局 ,并清晰地展现出当时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论了《淮南子》的养生理论 ,指出形、气、神各处其位、各守其职 ,是其养生理论的重要主张 ,但以养神为主 ,注重克服物欲与情志对养生的危害 ,并吸收了《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 ,它丰富了道家的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说“《子思》二十三篇。名保,孔子孙,为鲁穆公师”。《隋书·经籍三》说“《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撰”。此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对《子思子》一书皆有著录。而自元以后不见著录。清儒洪颐煊辑《子思子》一卷,在《问经堂丛书》中。黄以周亦有辑本,台湾《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编印基金会印行。《子思子》原书已佚,其篇章题目及其内容,我们今天知之不多。新近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出土,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密切关注。在郭店简正式出版之前,报端披露其中有《缁衣》、《五行》、…  相似文献   

19.
许建良 《学海》2002,(2):97-100
以阐释“三玄”为中心的玄学 ,除跟“三玄”有紧密的思想渊源外 ,还直接继承着“三玄”思想发展的时代的自然成果 ,正基于此 ,玄学与《吕氏春秋》、《淮南子》的联系应受到重视。本文抓住三个主要概念进行了剖析。玄学强调“以无为本” ,赋予“有无”以深刻的哲学意义。《吕氏春秋》明言“用虚无为本” ,强调自然无为 ,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 ,两者基本完全相似。玄学推崇“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 ,但并没否定“末” ,显示的是本末的两立。《吕氏春秋》标明“务本而后末” ,《淮南子》反对“背其本而求其末”的行为 ,标定的正是本末两立的走向。在实践方法上 ,玄学重视“因苗之生而长育之”、“因物而用”等 ,“长育”和“用”都是在“因”的轨道上的有为。《吕氏春秋》提出“因苗以为教”、“因美而良之” ,《淮南子》也明言“因民之所喜而劝善” ,并明确解释“无为”为“不先物为” ,诠释“无不为”成“因物之所为” ,确定的方向正是后来玄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管子》对《淮南子》的影响,体现在文本和思想两个方面。《淮南子》中,既有对《管子》文本的袭用,也有对《管子》思想的继承。这与汉初的社会思潮和该书的编撰意图有关,也与淮南王刘安门下聚集了一部分来自齐地的学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