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诊治的思路扩展——从抑郁症与糖尿病的关系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内科疾病均合并抑郁症(Depression),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也不例外[1~3]。一般认为,糖尿病人中约有1/4合并抑郁症,高于一般人群。同时,抑郁症可引起血糖控制不良和治疗配合程度的下降。因此,识别和治疗糖尿病人的抑郁症对于病人精神症状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对糖尿病本身也至关重要。1 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对20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对照研究中糖尿病人出现重症忧郁症者高达21.8%~60.0%(平均32-4%),无对照研究中为10.0%~28.0%(平均为19.6%)。对…  相似文献   

2.
王晓乐  王东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763-177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抑郁模型动物或抑郁症病人下丘脑异常的大量证据, 诸如下丘脑体积及神经元数目的改变,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改变, 下丘脑相关激素、受体及其基因、神经肽的改变, 下丘脑与其他脑区功能联系的改变等等。然而, 下丘脑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所获证据多来自动物实验、或临床间接指标(如病人外周血激素水平等), 或病人脑组织尸检, 缺乏来自病人活体下丘脑异常的直接证据。今后的研究可考虑运用影像学的手段更直接地探索抑郁症患者活体下丘脑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 以期发现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可靠性指标, 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提供依据, 为揭示抑郁症病理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抑郁症成因与优化治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在临床上仍约有30%~5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目前针对难治性抑郁症尚无较好的治疗策略。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学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各个要素在病因中所起作用,探讨最佳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的频频出现亟需学界对其现状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科学范畴的调查研究。运用医学社会学知识,通过观察及访谈的质性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发现对抑郁症来说,就其社会性本质而言,抑郁症作为污名化的结果,是一种符号暴力;就其表征而言,抑郁症患者的病人角色和病人身份十分复杂,这体现在病因多源性和治愈不易性两个方面;就其网络化应对而言,虚拟社区中的患际关系之于抑郁症康复的功能有利有弊,需要加以辩证认知。这些事实决定了对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怀与努力。  相似文献   

5.
一、抑郁症的症状特点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它的中心成份是追求个人目标失败后产生的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一种带有心理病态的,泛化的冷漠心情”。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受由于失望或者失败所带来的抑郁,所幸的是,大多数人的这种不舒服感觉会很快消失,恢复正常的活动状态。但那些身患严重抑郁症的病人往往不能得到自行康复,由于病症困扰,他们不能应付生活的压力,难以体验到正常人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体验过伤心、忧郁等情绪低落的滋味,情绪起伏是正常现象,但长期的严重情绪低落就有可能导致抑郁症。抑郁是一种无法抗拒或自己并不知道的感觉,抑郁不分国籍性别年龄,它是到处存在的文明病,也是一种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最新报告《疾病的全球负担》中指出:“抑郁症是造成全球心因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按WHO的统计,世界范围内近20年患病率为3~5%,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口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3%的速度在增加。”有资料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已与冠心病持平,甚至高过癌症,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抑郁症属…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决策角度出发,依托博弈论的经典范式是研究抑郁症病人人际与社会功能障碍的一个切入点。Ruff和Fehr (2014)提出在社会决策中存在三类情境,即社会反馈、替代性评价、社会原则。我们从这个理论框架出发,发现抑郁症病人在社会反馈加工中存在社会性快感缺失,对社会拒绝的敏感性增强;在替代性评价过程中,共情和心理理论能力减弱;抑郁症病人对决策中的社会原则(公平、合作)存在适应不良现象,如过度利他性。未来的研究一方面可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病人的社会性快感缺失现象,另一方面可采用经颅电/磁刺激与脑成像技术结合或超扫描技术,提高研究结果的解释力和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病人:他们诉说失眠早醒、头昏眼花、浑身乏力、全身不适、腰酸背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性欲降低、阳萎早泄,曾经到过很多综合性医院,做过不少检查,却没有阳性发现,医生便轻易下了“神经衰弱”的诊断。实际上这种病人并不是什么“神经衰弱”,而往往是“抑郁症”。国内外有人做过多次研究,把一般医生所谓的“神经衰弱”病人,按照目前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邢铁夫 《天风》2018,(2):34-35
刚过去的2017年世界卫生目的主题为“一起来聊聊抑郁症”,我国也将中国区的主题确定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是全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幸福安康,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然而,随着抑郁症患者的增多,抑郁症这个词汇已经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与此同时,教会里也有不少肢体受到抑郁症的侵害与困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抑郁症以及对抑郁症信徒的牧养与关怀。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第三状态抑郁症无处不在。莫明其妙的抑郁症,常会伴随星期天闯入你的生活。你会感到烦躁,心神不宁。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星期天忧郁症”。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星期天忧郁症”最重要的病因就是无法解决星期天“想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这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病人自动思维特点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动思维与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83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 1常模、难治性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差异具有显著性(F=658.57,p0.01)。2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性,与HAMD总分相关系数r=0.251(p0.01),与HAMA总分相关系数r=0.200(p0.01)3抑郁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在年龄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t=-3.336,p0.01)。结论1难治性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均显著高于常模;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病人自动思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2负性自动思维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关系。3抑郁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在年龄维度上青年人自动思维出现的频度显著高于中年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睡眠障碍早醒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 通过对22例抑郁症早醒病人、20例抑郁症非早醒病人及20例健康自愿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检测,结果发现,早醒组与对照组比较P2、N2、P3潜伏期与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P2、N2、P3波幅明显降低;非早醒组与对照组比较N2、P3潜伏期与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N2、P3波幅明显降低;早醒组与非早醒组比较P2、N2、P3潜伏期与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N2、P3波幅明显降低。早醒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非早醒组(P<0.05)。研究表明抑郁症早醒与非早醒病人均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损害程度早醒病人比非早醒病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今天,在忙碌的都市生活里,每个人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基督徒也不例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如今全球共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专家认为,这种严重的心理影响会持续十余年,甚至会持续影响他们的后半生……绝大部分的自杀者皆与抑郁症有关,而我国如今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在教会出入的信徒中,也有不少人曾经或现在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甚至包括少数传道人在内.  相似文献   

14.
德国大诗人歌德的家乡,有一处美丽的疗养院,专门为抑郁症病人服务。其治疗方法就是聆听诗歌与朗诵诗歌。同时配以舒畅的音乐。  相似文献   

15.
细胞因子和抑郁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和免疫之间存在双向交流通路,免疫系统可能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认为细胞因子作为神经调质,可能在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假说得到了很多证据的支持。而在动物身上应用前炎性细胞因子也能够引起与人类抑郁症行为症状非常类似的“病态行为”。研究认为外周细胞因子通过信号传导进入脑内与中枢产生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5-羟色胺系统,从而导致抑郁症。细胞因子的中枢效应可以解释很多抑郁症状,“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状的机制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以脑成像数据为支撑,基于图论的复杂脑网络分析实现了在大尺度上对于大脑的整体定量分析,克服了传统抑郁症病理改变研究仅关注少数几个脑区的缺点。本文主要总结了:(1)基于图论的脑网络分析的概念;(2)基于图论的抑郁症研究现状;(3)以往传统研究的不足,抑郁症脑网络研究的当前总结和未来展望。总体来说:抑郁症病人脑网络的小世界属性依旧存在,但在节点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异常,且随疾病发展呈线性变化,整个网络趋向于随机化。区域性的异常主要存在于默认网络和前额叶?边缘系统环路。未来研究中,任务状态下的脑网络构建和"最小生长树"技术的应用可能会为抑郁症病人的脑网络异常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心理失调的常见病。抑郁症大多起因于错误的思想活动,但人们有能力控制这种思想,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不是药物,而是思想,即“认识疗法。”“认识疗法”的三项原则你的一切情绪都是你的思想或认识所产生的,“你目前的思想状况怎样,你也就感觉怎样。”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过去10年中,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在临床上仍约有30%~5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例.目前针对难治性抑郁症尚无较好的治疗策略.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学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各个要素在病因中所起作用,探讨最佳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临床对抑郁症的诊断仍普遍存在概念不清的现象,甚至抑郁症的诊断有逐渐被泛化的倾向,本文从抑郁症研究历史的角度,通过对抑郁症的概念及分类历史进行回顾,以期能廓清抑郁症相关的一些概念,从而为进一步统一标准、细化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医科大学的本科生,并获医学“学士”学位,现从事医学临床工作已有10年。可一年前因生活、工作上的不良刺激,导致心理调节失衡,竟糊里糊涂地患上了“抑郁症”,作为医生却陷入“心理障碍”的泥潭不能自拔,令许多人费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国外俗称“心理感冒”,尤其发达国家此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在我国“心理障碍”类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抑郁症”多发于性格内向、对自己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