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1985年第6期刊登的秦庆武同志《论新技术革命与旧式分工》一文(以下简称秦文),探讨了新技术革命对职业分工的影响,认为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将导致职业分工的消灭。《哲学研究》1985年第10期又刊登了郝振省同志与秦庆武同志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郝文),提出了同秦文截然相反的看法,认为“新技术革命深化了职业分工”。本文也试图就旧式分工的外延与内涵以及新技术革命对职业分工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秦、郝二文的某些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以就教于秦、郝二同志。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革命深化了职业分工——与秦庆武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1985年第6期刊载了秦庆武同志《新技术革命与旧式分工》的文章(以下简称秦文)。读后,感到比起作者以前关于分工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在观点、内容、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同时,作为一名分工问题的感兴趣者,也愿意就文中“新技术革命将会导致职业分工的不复存在”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便与作者商榷。 旧式分工是否等同于职业分工? 秦文在第一部分,对旧式分工含义的考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时期来,哲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探讨新技术革命和职业分工关系的文章,对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工的研究,比过去有较大的进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观点上的分歧,涉及的问题主要是:职业分工有没有自己的本质特征?职业分工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旧式分工”?新技术革命会不会造成职业分工的消失?大家对这些问题,理解不一,甚至观点完全相反。本文不想介入哪派观点,只是从研究中出现的方法论问题入手,来阐述自己的粗浅看法,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较客观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对于分工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已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作了一些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诸如:分工的本质;新技术革命对分工发展趋势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在历史雌物主义创立过程与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分工在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的作用和地位;分工与异化的关系;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分工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关系;分工对社会主义社会诸方面的制约作用;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作用;研究分工问题的方法论等等。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些述评,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5.
职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说:“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页)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和表现。没有职业,就无职业道德。这种职业道德对职业的依附性,决定了正确认识职业本质的重要性。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进行社会主义职业观教育。只有树立了革命的科学的职业观,才能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理解职业的责  相似文献   

6.
1.分析当代世界基本矛盾和时代特征的方法论问题。2.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现时代。当代全人类利益、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之间关系的特点。3.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往、国际竞争与各民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兴起和在发展中国家扩展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7.
田浩 《心理科学》2003,26(5):955-956
1 引言  双职家庭 (dual careerfamily)的含义是 ,夫妻双方都追求职业的成功 ,而同时又要努力保持和谐的家庭生活。职业(career)一词 ,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工作 (job) ,但在双职家庭的概念中 ,职业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它指需要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才可以从事的职业 ,需要人们有高度的责任感 ,反过来 ,职业的成功也可以给人以高度的成就感。双职家庭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家庭形式 ,在这种家庭中 ,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 ,职业与家庭都是双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有了自己的职业追求 ,把职业看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男性也…  相似文献   

8.
李增洪 《学海》2003,1(1):148-152
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且没有达到完全社会化的时候 ,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手段。职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突出表现形式 ,史学家作为职业分工中的一个社会阶层自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强调发展经济的时代 ,史学职业似乎被人们所忽视 ,但史学家自身的人格不能降低 ,这既是时代所要求的 ,也是史学家的职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一场新技术革命的高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这场革命引起了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极大关注,人们纷纷撰文对此作出预测性和决策性的研究。多数同志认为,新技术革命所提出的课题,不仅需要自然科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正在卷起一场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在这场浪潮中,一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变革物质生产方式的挑战。物质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和核心,制约着整个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等等的变化,新技术革命对各种社会生活关系的影响,归根到底是通过变革物质生产方式来实现的。因此,探索物质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同新技术革命的一般关系,对于我们自觉迎接这场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冲击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在全世界激荡着,震憾着”。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激荡全球的冲击波?国内外不少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已经写出了很多著作。《大杠杆——震憾社会的新技术革命》一书的作者们,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也自愿集合起来,广泛搜集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思索、探求,对新技术革命作出了翔实的、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该书以技术这个社会杠杆为中心,以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新技术革命的前提(科学革命)、条件(教育革命)、后果(产业革命)和前途(社会革命),描绘了一幅由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这根主线编织而成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作者还分述了现代生产的骨肉——材料、血液——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成为我国医疗事业的一大难题。患者对医生不满,医生的职业幸福感非常低,各类因医患矛盾而生的恶性案件也屡见报端。医患矛盾的基础就是医患不信任,其原因纷繁复杂,除了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及医疗服务价格之外,医学专业分工、专业知识背景,医疗行为不确定性,人文关怀和医患共同决策的缺失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making)是指医患双方共同  相似文献   

13.
关于病证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护理这样一个女性为主导的职业,社会偏见、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导致男护士产生职业困惑的主要原因。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这种原因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性别定义与分工模式被内化的结果,并依此提出了加强护理宣传与护理教育改革、护理分工合理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旧式分工范畴理解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笔者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的《也论旧式分工及旧式分工的消灭》一文中,就秦庆武、郝振省等同志有关“旧式分工”及“旧式分工”消灭的某些观点,阐述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5期上,秦庆武同志大作《关于旧式分工和职业分工的几个问题》对他自己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和答辩。应该说,经过答辩,秦庆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及其对策研究中,不仅涉及许多有关技术开发、经济振兴的具体途径和措施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值得从技术哲学和一般方法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伺题。例如,新技术革命的实质及其相应对策的性质;技术革命发生的内在因素和社会条件;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途径和作用机制;确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的方法论原理以及利用新技术革命机会的条件和现时可能性,等等。本文拟围绕确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的方法论问题,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所有制的科学假设,是与他们关于消灭分工的思想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图在说明这种联系的基础上,澄清一些关于共产主义所有制的误解,并根据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实践,对消灭分工的可能性和建立共产主义所有制的物质条件进行一点再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潮流,作为“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正从总体上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似乎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烦恼的社会弊病,如环境污染、军备竞赛、恐怖主义、人性堕落等等。由于这些“副作用”的存在,西方学者在关于人类未来的问题上便截然分为两大学派,即“悲观主义”学派和“乐观主义”学派。他们都总体或部分地否定了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价值,这样或那样地抹煞了新技术革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涯倩 《现代哲学》2007,2(1):80-85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将职业与天职联系起来,并从这一角度指出,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该文认为这种直接的联系的基础是自然神论。通过引入克尔恺郭尔对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笔者将论证,一方面,由自然神论衍生的基督教职业观在克尔恺郭尔的视野下是错误的,因为职业只是一个人生存的偶然性境遇之一,因此不是上帝的“召唤”。根据克尔恺郭尔对基督教的阐释,上帝的召唤是超越性的,这决定了它不可能直接地被人的理性理解,它以一种独特的———我称之为“否定性的”、“间接的”———方式被领会,召唤超越于职业,前者超越了人的理性,而后者是理性分工体系的产物;另一方面,上帝的召唤又与职业有关系。偶然性境遇恰恰是上帝进行召唤以及人作出回应的“场合”(occassion),一个基督徒如果占据某一职业,那么他(她)就必须辛勤劳动,甘愿“受苦”(suffering),韦伯正确地看到了基督徒对职业的重视、在职业上吃苦耐劳的表现,但未能正确地解释其原因。总之,依据克尔恺郭尔的思想,存在着一种有别于韦伯的基督教职业观,从而将基督教与资本主义精神联系起来是值得疑问的。  相似文献   

19.
印刷出版技术的发明引起了一场教育上的革命,即掌握读写技能的革命。在印刷书籍发明之前,几乎没有人学习阅读和写作。而在今天各个有文化的社会里,几乎每个人都要学习阅读和写作。另一项新技术-计算机的发明,将对教育产生同样深远的影响。它将影响到我们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将会发生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变化,但可以预测到一些。很明显,教育将会变得更加个人化,也将更有成效。儿童将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将是密切地适合他们的需求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将是交互式的活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由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主办的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讲习班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联系史实阐述了科学革命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后指出,我们现在又面临着一次新的科学革命。他说,现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能物理、基本粒子。这些学问实际上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从十七世纪牛顿力学开始建立的是对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