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审美形态上,藏传佛教艺术属于意象审美体系的,只有在宗教的意象中,我们才能感悟、体会藏传佛教艺术中的那种让人回味不尽、意味无穷的超然脱俗的情感。正是借助于象情感才得以表达。象是意外在的有形体,意是象内在的精神本质。意与象完美结合为意象之象,并且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当代中国油画与西方传统油画逐渐显现出明显的区别。当代意象油画是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表现形式之一,近些年来不断得到发展与推广,繁荣在我国艺术市场之中。尤其是在新一代油画艺术作品中,意象油画将中国传统意象审美与西方油画绘画技巧进行了完美融合,使当代意象油画更具有中国传统意象美。随着艺术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意象油画不再是描摹客观物象的静态油画作品,而是能够展现画家内心情感的动态画作。从意象油画中,观赏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画作的“生命”。因此,针对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展开研究,阐述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化,并简单概述意象油画创作的重点,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3.
《学海》2021,(1):196-202
宗白华整体上是在意象论范畴内交替使用意象、意境、艺境、艺术境界等不同概念的。宗白华认为,中国哲学是象征的哲学,以仰观俯察为取象方式,以立象尽意为表意特征,易象和审美意象是象思维在不同领域的互通互证。他以散步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生命的节奏,以同情的直觉去审视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以此抵达意象的美学世界。艺术家通过审美直觉、审美"同情"、审美"静照"、迁想妙得等主观能动作用创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呈现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有无相乘、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传神写照,澄怀味象、超以象外等美学风貌。在近代美学背景下,宗白华意象论美学成功实现了美学的现代性转型,为当代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相似文献   

4.
《周易》符号是具有情感性特质的哲学符号。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系统阐述了符号的情感性问题,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概括《周易》符号的情感性特质具有启发和参照意义。《周易》符号作为一种表象性符号,实现了物象与情意的统一,协调了象、物、意的三元关系。《周易》符号具有情感—生命—符号的有机结构,蕴含着由自然情感升华而来的,融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于一体的“人类情感”。《周易》符号的艺术性与情感性相关,其启迪了中国古代的情哲学传统和抒情的艺术传统,影响了中国艺术精神“象外”和重“意”的追求。相较朗格的情感符号,《周易》符号的象、物、意三元结构克服了索绪尔符号构造的局限,从宇宙哲学的高度观照生命和情感,涵盖了“天地万物之情”,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形态是形式要素之一。中国传统雕塑以其特有的以意成象,象而寓意的造型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意象形态语言,创造出无数经典的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6.
汉字中的形象是主体心意与客体物象交融合一的寓"意"之"象",它超越了被模拟的客观物象,是具有意象化特征的视觉符号。汉字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要挖掘出汉字独特的视觉魅力和文化内涵,利用汉字的意象性来传达丰富的信息,提升所传达信息的识别功能和准确性;用内涵丰富和形式优美的视觉意象,表达出潜在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的意蕴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从可感可知的物象到难以把握的玄妙幽微之象,涵纳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万象,因此是一个涵咏丰富、包罗万象的审美符号.意象是"心物交感"的产物,因此有必要从心理诗学的角度来探讨意象这一范畴,进而发现中国古代诗学的生成机制与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白在《蜀道难》中引入了边塞诗的历险主题,通过导入一种独特的恐惧情绪,使山水意象首次作为崇高的审美对象在诗歌中出现。《蜀道难》中崇高山水意象的出现源自唐朝政治环境下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也与李白率直天真的性格和惊绝卓越的才华密切相关。《蜀道难》中所表现的心理历程实际上便是诗人个性的确立、膨胀直至被压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彭彦琴  江波 《心理科学》2005,28(1):154-157
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定位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发展:其本质核心是感性的独立;其基本特征是情感的通融;其特殊功能是创造力的释放;其价值定向是生命的体验。本模式通过具体教育内容引发学生预期心理活动,养成相应的审美心理素质:在智育中展开认知活动,获得感性领悟;在德育中激发动机,内化情感体验;在体(劳)育中实践意志品质,感受生命潜能;在美育中获得审美策略,独立创造意象,这些审美心理素质的综合可实现完整人格的塑成。  相似文献   

10.
禅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在唐代发展到了巅峰。禅宗在唐代早已超出宗教范围而对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代诸种文艺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在诗与禅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禅学赋予了唐诗经典意象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亮意象及飞鸟意象。月亮、飞鸟是唐诗中的经典意象。探讨唐诗中的月亮、飞鸟意象,有助于从思想内涵和审美境界两方面把握禅学对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审美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了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积淀语感,感受语言魅力;积淀情感,传递美好情操;积淀文化,传承古今精粹的三点教学感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色彩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始终与中国诗画相伴相连,为中国古代诗歌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色彩世界.本文拟通过以对古代诗词中的色彩意象表达特点进行解读,以期寻找到古代诗词色彩意象的表达由画面美、意境美到情感美的缤纷的色彩世界,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代诗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审美的色彩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艺术创造在审美心境中发生,艺术形象在审美心境中孕构,主体在心境的吐纳之间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凝定着深厚的审美意识,创造着无穷的艺术意境,启示着高远的人生境界。一、审美心境外界事物以其光、色、形、味、韵等感官形象吸引着主体,引起主体对它的注意,使主体进一步去观察、注视对象,在认知意识、生活意识等经验意识的支持下辨认对象。此时主体深蕴的审美欲求被唤醒,符合主体审美趣味的对象深深吸引着、  相似文献   

14.
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观,是依据客观对象以意取象,即以画家所要表现的主观精神需要来创造艺术形象的造型方式。在中国画中,意象造型观主要是通过笔墨、线条、色彩及章法布局和虚实相生的空间构成方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从画论与绘画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物画造型的意象特征,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并不是客观对象的模仿,而是画家的心中之象.它不但受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而且和画家的审美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画家要在尊重客观物象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注重主观情感的传达,其造型是经过了画家概括、剪裁、夸张以至变形等意匠经营的结果,它更真实地表现出对象的神.  相似文献   

16.
"原型"与"意象"--中西艺术批评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学海》2002,(4):164-168
本文主要通过对“原型”与“意象”两个概念以及由此分别形成的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和中国审美意象系统理论的比较 ,揭示出神话—原型批评论之不足 ,并阐明审美意象系统理论之优越和它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盛唐高道吴筠在传统隐逸文化及高士类传记、诗歌等文学创作的基础上,以大型咏史组诗的形式创作了《高士咏》五十首。这一组诗的出现不仅在体例上改变了传统以传记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刻画高士群像,而且也在传统人物品藻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美学意义:人物选录标准体现出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倾向,人物品评视角传达出与前人不同的审美取向,人物品藻风格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画面构成是任何一种画种创作成功的关键要素。花鸟画由于画面元素的特殊性,在画面的成功构成上更显得不易。笔者通过对前人构图理念的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国画审美思想的变化,归纳出了形态构成、意趣表现、意象组合等花鸟画的画面构成形式。  相似文献   

19.
孔颖达系隋末唐初经学大师,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五经正义》历来被视为经学、哲学诠释文本,但却涵有不可忽视的美学营养。其中如《周易正义》等文本,就直接包含了丰赡的美学思想材料。如所周知,中国古典美学是以审美意象等范畴为中心的美学,而审美意象的重要基型是  相似文献   

20.
绘画所表现的是一种人化的艺象,是人对审美物象的诗性记忆。因此,这种审美的艺象也就无须再用写实的方法去表现它,装饰元素必然因此而成为再现这种艺象的首选,成为绘画艺术中最具审美表现力的功能形式。当前,现代绘画正以多元和包容的时代特征,别开生面地实现着对物象世界的多样化表达,绘画形式和审美观念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变迁之中。由此,也就有必要以全新的时代视角和情感诉求更新对装饰元素的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