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是在一九八八年,北京某大报曾发过一条新闻特写,说是云南边防部队某连官兵从山里拣回一只小猴子,把它养了起来.猴子长大之后异常聪明,常常跟着饲养员去放猪,哪头猪跑远了,猴子马上跑过去呲牙咧嘴地吓唬它,把猪往回赶.还跟着饲养员学会用石头打那不听话的猪.  相似文献   

2.
正对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滋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夜读,是夜晚属于我的幸福。我极喜欢昏黄的灯火斜照在书页上泛起的暖意。夜能掩盖白日里所有的浮躁,夜读尤其能排挤人世间所有的嘈杂。此时,手拿一本书,可以忘掉白日那些烦心的电话,以及那些烦人的心事。翻动书页,会带来哗啦哗啦  相似文献   

3.
太阳的小路     
双芽子的叶儿还红,地米菜已叫山泉泡大。三月了。 十多年没进山了。前日接到羊子的电话,说是学生们想搞一次聚会。俗了,常有的事。羊子却执意要我去,说我是写文章的,山里美着呢,能上笔。说春来了,到十里沟踏青,好地方!云云。一大堆的理由,电话就是不放,像是拉着你的手,唠叨个没完。羊子是我过去的学生。 八十年代初,我师范毕业,分到十里沟学校教书。十里沟很偏僻,在苏皖交界处。我刚到十里沟,公社要抓入学率,学校动员每个老师都要进山,看有没有没念书的孩子。我和当地民办教师张老师一组。进山了,满山的跑,山很荒,地上…  相似文献   

4.
正茶,对于我,是潜在血液里最温暖的记忆,是如同呼吸般自在又深入骨髓的存在。仔细想来,那杯茶,是儿时农家桌上玻璃茶壶里浓郁的红汤,是泛红瓦罐里舒展着叶子的红色汁液,是农民在盛夏里劳作归来大饮一口的满足。犹记儿时,大人农忙归来,总会用竹勺盛上一碗,抹去满脸汗水,大饮一口,古铜色的脸上漾出无上满足。小小的我,在蝉鸣清风里,看那红色汁液,反复咀嚼它的名字:红白茶。  相似文献   

5.
风筝     
正入学前,每个年后,都有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外婆家打秋风。一个人走长长的山路,也不知害怕,因为憧憬着。外婆会做菜,外婆的稀饭熬得香,绿生生的,不用小菜都能吃几碗。何况,在村前,还有一片大晒场,在儿时我的眼里,可以用广阔来形容。除了秋收,晒场上可干的事情很多,比如说,春种前的戏班子,农闲里的电影,都是全村出动,我会在第一时间扛条长凳子,占一个好位子,外婆喜欢看戏。孩子们绕着晒场跑,跟着跑  相似文献   

6.
猪保硕鼠     
正猪聘请猫逮老鼠,猫无私无畏,尽职尽责,终于活捉一只大老鼠。猫对自己取得的新成绩非常高兴,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设想东家一定会奖赏自己,重用自己。当猫兴冲冲地将硕鼠送到猪面前,等待论功行赏时,猪却没有丝毫的兴致。更让猫诧异的是,硕鼠与猪眉目传情,猪与硕鼠挤眉弄眼。猪一脸严肃地对猫说:"老弟啊,你搞错了吧?你捉的不是老鼠,是松鼠,放了吧?放生是一种美德!""松鼠是松鼠,硕鼠是硕鼠,区别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哈德成轶事     
哈德成老师青年时代,在上海浙江路清真寺(俗称外国寺)学习,兼任副职;经过多年的刻苦求知后,转为该寺的正式教长。一个“主麻”日,十二点刚过,哈老师正准备上殿讲“卧尔祖”,这时一位印度穆斯林匆匆跑来,对老师“吱哩哇啦”不知讲了些什么,只听老师答了几句话,那位穆斯林随即赶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发现家里的一头猪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地爬着。我跑过去想帮它推拿按摩一下,爷爷喊住我,然后他拿起一块土块向那头猪扔过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9.
心劲     
正五年前,我绕着广场跑步,跑道一圈300米,有一次跑了27圈。而平日,我平均跑15圈。那天跑了这么多圈,纯属心血来潮,是想挑战极限。那天,我不仅创造了纪录,更是收获了一个经验——跑步用的不是双腿,而是心劲,心劲足,想跑多远就能跑多远。以后,我再也没破过那个纪录,到去年,就连每天15圈也  相似文献   

10.
未完的句号     
<正>儿时的记忆中,我们全家蜗居在10平米的斗室,母亲常常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把简单的食材变成美食,而父亲则像一座山立在书桌前。我和姐姐发出的任何响动都会被他的咳嗽声制止,我们说话和走路近乎无声,这种压抑有时也会令人生怨。长大后才知道,这是父亲用他的勤奋维持全家人的生计。他是我见过的最能坐得住的人。有一次他写文章,一口气坐了16个小时。但凡在文化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能坐得住的人。我却恰恰相反,没有遗传父亲这种毅力,母亲说我的凳子上如同放了  相似文献   

11.
周筱琳 《天风》2004,(9):34-34
儿时最讨厌下雨的天气,到处泥泞,人走在路上溅得身上污渍斑斑……最令人伤心的还是被大人反锁在家中,望着窗外急得直想哭。 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暑假的一天下午,炎热的烈日像火炉般炙烤着大地,许多行人在路上不住地擦拭着额上的汗水,连路边跑来的一只小巴狗都显得无精打采,懒洋洋地伸长了舌头直哈哈……仿佛在向主人宣告:"我实在热得受不了。"  相似文献   

12.
花自然会开     
正十几年前得的一场肺炎,让我有了跑步锻炼身体的想法。因为担心被人嘲笑,最初的几年我都是沿住处附近一条废弃的铁路线跑。从最开始跑八百米的气喘吁吁,到现在能轻松跑完十公里,回想这么多年的坚持,我很感谢当年的不自信和少人关注,让我能一个人慢慢地跑。现在的人们做事目标定得多,理想讲得少;会创新的多,能传承的少;玩情调的多,有  相似文献   

13.
跟自己玩     
正儿时,每受玩伴威胁——不跟你玩了。我都会很轻蔑地回敬道:谁稀罕跟你玩,我自己玩。出口的话如泼出的水,收不回来的,只好自己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随便捡一堆石子,往水塘里扔,"咕咚"一声,水波一圈圈的,向外荡漾,水面的树叶随着波纹浮动着。或者用纸折飞机,放飞,跟着滑翔的飞机跑,捡起来,再放,乐此不疲。若离玩伴近,故意让飞机飞向对方,一者表达自己的不满,再者是引  相似文献   

14.
家的遐想     
正回家,门口石榴树上的果实密密匝匝,似灯盏,透着光亮。院中的柿树挂满了红艳艳的柿子,饱满圆润,把树枝压得低垂。红砖瓦房,房前屋后皆是树木河流,院角是鸡舍,屋后是猪圈。母亲已有十多年没养猪了,猪圈一直空置。家,一成不变,还是儿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味道     
正你可曾吃过糖稀吗?那混着麦芽香气的,绵厚而悠长的味道,你可曾记得?小时候,老屋的味道便是糖稀的味道。在想起老屋时,咂咂嘴,口中便仿佛充满了那样一种清香的麦芽的味道。姥爷善熬糖稀,儿时的记忆里,每每推开老屋的门,便看见木凳上,向着阳光,静静地放着两罐糖稀。姥爷站在一旁,笑着招呼我。我急急  相似文献   

16.
李爱莲 《天风》2015,(2):54
<正>"妈妈,才刚开学没几天,我们的数学老师就出了一份超难的作业!大家压力都好大,好累啊!"记得小女儿加加刚升上九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才刚放学回家,就垮着脸跑来向我诉苦。我一边安慰,一边聆听女儿转述这位老师的一段亲身经历,让我颇能体会在这份作业背后的用心良苦。不同态度不同境遇这位老师有个双胞胎哥哥,而他们兄弟俩都有一个共同的缺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情况 “老师,快来呀!要出人命啦!” “小丰书包里放着一把水果刀,他说等小强来了,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几个学生上气不接下气,争相说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千粒大米     
正一个学生辛辛苦苦学了好多年,总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些本领,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走起路来也有点儿轻飘飘的了,不愿再继续苦学下去了。偶然间,他的老师发现了学生的这个苗头。一天,老师拿来一只平常吃饭用的大碗,对学生说:"你知道这只碗里能放下多少东西吗?"学生不以为然地看了老师一眼:"我明白你想告诉我什么了。不就是先往碗里放一些小石子,问满了吗?接着再放一些沙子,问满了吗?然后再放一些石灰什么的,又问满了吗?最后再放进去水,再问满了吗?这个故事我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不新鲜了!"老师却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19.
例一:洪红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领导称赞她,科任夸奖她,班主任把她捧为掌上明珠。大概是应着“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俗语吧,洪红所在班级的同学,尤其是后进学生,对洪红也颇有几句微词。如王晓说:“老师就想着她一个,什么好处都是她得,正像她的姓名,‘红’(洪的同音)上加红。”方萍说:“老师就夸她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会  相似文献   

20.
800米跑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最难训练的项目之一,因为800米跑既要运动员有速度、同时又要有耐力,还要使速度和耐力之间达到一个平衡.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本文从800米跑的耐力训练出发,运用人体生物化学原理,并结合当前800米训练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对800米跑的供能特点和训练手段进行分析。分析认为,800米跑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员的供能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无氧代谢供能所占比例越大,其成绩就越好。所以,800米跑的训练要以元氧耐力为主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