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直线的、单向的思维模式已不能有效应对其变化,风景园林行业若继续采用线性思维指导下的规划设计方法,必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本文通过介绍非线性理论及其对风景园林的影响,对比了线性思维模式和非线性思维模式,以期能为风景园林的参数化设计之路提供强烈的呼吁。  相似文献   

2.
古典西方美学对"自然"的解释可以分为"本体论"与"认识论"两大阶段。西方自然美观念的每一次转型都意味着西方美学思想的变革。纵观历史,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自然"的解释中人本主义逐渐成形并凸显出来。古典西方美学对"自然"的解释实质是一部关于西方人本主义完美蜕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中国油画发展的历程,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脉络,那就是西方古典油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笔者通过对古典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时个别油画画家的分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西方古典油画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唯美至上的意境提升,具象机制的多重隐喻,生命个体的本真表现。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进而讨论了当代中国古典油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盲目照搬西方艺术样式,过多依赖照片以及作家、作品品格的缺失。根据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古典道家"自我"的一种新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道家中并没有“自我”这一概念,但却拥有丰富的关于“自我”的思想。该文在对照西方传统自我观念的基础上,理解中国古典道家的“自我”。指出道家的自我是一种无知的自我、无为的自我、无欲的自我;是一种顺应的自我;是一种幽默化的自我。希望这种解读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丰富与发展“自我”的概念,并为心理学对于当代中国人“自我”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5.
油画诞生于西方,历史悠久,古典油画独具魅力,油画的技法从古到今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文章就古典油画技法的演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区分古今学术的基础上讨论了古典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现代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古典学在现代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做了细致地分析和梳理.文章特别强调了古典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特殊复杂性,以及它在中国兴起过程的特殊复杂性,这就是,它含有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却又具有保守主义的文化内核,它通过对古代的浪漫化的修辞来反对现代,而在中国现代化的特殊历史进程中又同狭隘的地方性文化视野的民族主义纠缠在一起.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一过程的内在文化机理,站在古今的视野上以揭示出古典学的深刻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面对着复杂的形势。在外部,面对西方诠释学的刺激,需搭建中西对话平台,引西方诠释学为中国诠释传统完成现代转变的参照镜像,建构问题域并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引下实现"化西为中"的对话目的。在内部,因应"古今之辨",需搭建由古通今之桥,将中国经典注释学由一个"古典论题"转变为"现代论题",打开从经典注释学转型为经典诠释学的通道。只有对中国经典诠释传统转型的诠释学处境作出准确分析与判断,才能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古典-现代形态转换找到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8.
借助中西方造园方法、造园理论的对比,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结合图片形式,探究现代西方艺术设计理论中的视觉元素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典籍中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古典学在中国与西方都有悠久的传统。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古典学的历史、学科性质、意识形态斗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古典学不必是保守主义性质的,可以属于现代性的事业;二、古典学的传统渗透了本质上是文化想象的形而上学论证,它将特定的政治生活方式自然化;三、近代以来兴起的德国古典学是历史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变奏。另外,本文还论述了古典学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所应秉持的历史批判的精神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聂敏里 《世界哲学》2017,(1):121-130
古典学在中国与西方都有悠久的传统。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古典学的历史、学科性质、意识形态斗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古典学不必是保守主义性质的,可以属于现代性的事业;二、古典学的传统渗透了本质上是文化想象的形而上学论证,它将特定的政治生活方式自然化;三、近代以来兴起的德国古典学是历史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变奏。另外,本文还论述了古典学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所应秉持的历史批判的精神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来,朱立元教授在美学研究方面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首先专攻黑格尔美学;由研究西方古典美学逐步过渡到研究西方现当代美学,同时学习中国古典美学;在研究美学史和反思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大众审美文化出现审美流失现象,认为这种审美流失的原因并非是文化产业化、市场利益化等非审美因素造成的,而是中国古典空间抒情审美文化和西方自古以来的时间叙事审美文化的冲突。中国空间审美文化重体验美感,而西方空间叙事审美文化重情节整一、矛盾冲突。近代以来时间文化对空间文化的冲击造成了传统经典文化的审美流失,要使文化景观健康向上的发展,就需提倡时空文化的转向与回归,建构时空一体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价值论争论中, 马克思及其经济思想之所以在现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被打入冷宫, 据说是由于劳动价值论存在致命的技术缺陷, 不能加以“量化”和“实证”, 不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这种见解, 包含着严重的理论悖谬。一所谓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格论转向”, 是指西方经济学在其长期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种将价值混同为价格、以价格论取代价值论研究的具有主导性的理论倾向和结果。这一转向酝酿于古典经济学,完成于新古典综合者马歇尔, 并为现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普遍接受和继承。马歇尔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论转向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确定,是这一方向研究的基础。它包含两大基本问题:第一,这是"谁"的关于经济问题的道德理论?第二,是关于什么经济问题的道德理论?本文认为,在西方经济学还从属于神学和道德哲学的时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西方哲学家们对经济问题和人的经济行为的伦理判断和道德评价,即研究他们如何以从伦理到经济的认识模式来研究经济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从亚当·斯密创立的古典经济学之后,我们研究的是西方经济学家如何以从经济到伦理的认识模式来研究经济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而从古典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中,可以得出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关于什么经济问题的道德理论的重要结论,这就是关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化。化离不开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而各民族人民语言不同,历史发展不同,地理环境各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有别,所以,化总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一般来说,化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许多古典的东西甚至可以保持几百年、几千年,后人还是继承它、喜欢它。提起俄罗斯民族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普希金的诗歌和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提起日耳曼民族化,人们就会想到歌德、海涅的诗歌、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明中的人性假设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健 《道德与文明》2010,(4):119-123
制度伦理与人性假设是密切相关的.性恶论是西方文明中的基本人性假设,早期崇恶制度伦理的起源即是以此为基础的.近代社会契约理论促进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形成,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了人性假设理论,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至善性进行了探索,到了现代,有限理性主义一定程度上又复归到崇恶制度伦理上.西方人性假设理论折射出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应当是:利己和利他结合、经济和道德一体、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沈德灿 《心理学报》1980,13(2):52-57
古典内省专指冯特、铁钦纳心理学的内省方法,它在构造派心理学体系里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心理学学科发展的观点评论冯特的古典内省,尝试作些具体分析,通过总结西方心理学的历史经验,正确对待内省方法,将会有助于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浩斌 《现代哲学》2005,26(1):18-23
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概念具有明确内涵、外延并与一定的"知识型"相关,这与西方学者在一般的、含糊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具有根本的异质性.它界划了一种分析的范式,说明了马克思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知识型"的断裂,这种分析范式就是从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的探讨社会结构及由这种结构所决定的运动规律,这是"古典经济学"概念之独特内涵所在.福柯等人忽视了古典经济学的"结构"视角而从"劳动"范畴出发,认为马克思对李嘉图的修正在西方知识的最深层中并未产生真正的间断性,这是没有读懂马克思"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杨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产生的“世界哲学”,其历史文化基础包括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传统哲学传入欧洲后对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在一定...  相似文献   

20.
近年读书与思考,多有非专业、非学院的趋向,现在突然抱起沉甸甸的“学术版”《西方哲学史》作评,不免有些汗颜!好在德国古典哲学与同行们训练有素的专业文字,依然带给我家园之感,恍然间似有点滴真意,妄作评语吧!如学界所知,治德国古典哲学,是哲学所一个比较深厚的传统,也属国内西方哲学研究传统中的“重中之重”,而学术版《西方哲学史》第六卷《德国古典哲学》(张慎主编),则是学界近年在该领域积累与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参加本卷写作的各位作者,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某一人物或某一方面均有长期的潜心研究,如陈嘉明、韩水法、邓晓芒、黄裕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