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地铁站在设计时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还借助装饰手法和装饰材料等更深层次地表现和传播了地铁站所承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理念。基于此,郑州地铁在文化主题的设定、空间界面的设计、公共艺术墙的设计等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一定的中原文化,但现仍处于学习、摸索和尝试阶段。中原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深远影响,这些都是郑州地铁空间设计中的文化优势,因此从中原特色文化这一新角度去研究、探索郑州地铁交通的内部空间设计,对建设具有中原特色文化的地铁站内部空间、宣传中原历史文化、推动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梦萦 《美与时代》2020,(2):119-120
文章提出了城市书房在"书香中原"建设中的功能定位,总结了河南郑州、洛阳、驻马店等地的探索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书房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2016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郑州大都市区形成。大都市区包括郑州、开封、新乡、焦作和许昌5个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加快融合周边城市发展,增强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区。河南省政府大力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首要突破口,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产业,完善综合服务,推动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4.
郑州——中国第八大古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因古时曾是商朝的都城,所以又称为"商城"。现代的郑州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是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商业物流、批发周转的中心。郑州地处中原之中心,地域性建筑色彩总的倾向应尊重其地理历史气质,突出其"商城"、"绿城"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区,是郑州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腾飞的龙头,航空港区的导向设计直接影响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形象。郑州航空港区导向标识设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郑州航空港区导向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些仅流于表面形式,而没有真正认真研究行人的行为习惯、流线设计。因此,导向标识的设计不应将重点只放在导视标识的形象设计上,还应该加强对整个港区各类交通方式的流线、出入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韩湘人,男,196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郑州市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世界华人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国分院顾问、中华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郑州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书法师承羲之,以二王为圭臬,遍临诸  相似文献   

7.
王留玉 《美与时代》2021,(2):104-105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做强其城市品牌对于中原地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未来五年要抢抓"十四五"机遇,找准城市定位,在城市改造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提升城市形象;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展示黄河儿女的风采,提高郑州知名度;拓展城市企业集群,培育重点企业品牌,增强经济实力,为城市品牌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幸福指数,增加郑州的吸引力和归属感;探究宣传教育方式,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展现郑州美丽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8.
地铁文化既可以是城市文化的具体物化和缩影,也可以创造一种新的城市文化,从而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以地铁为载体,以中原文化为底本,结合现代工艺技术,郑州地铁1号线1期工程的8个“文化墙”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是郑州地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地铁“文化墙”在展现其强大的文化宣传效果的同时也反映出了郑州地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首要的公民美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逢金秋时节,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60华诞的前夕,第六届全国公民道德论坛在中原重镇郑州隆重召开,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又一盛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伦理学会,向本届公民道德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主办的"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在河南郑州启动。来自全国的100多位著名画家及河南的部分画家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走上红毯,受到河南省有关领导的亲切接见。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前光  相似文献   

11.
郑州作为中原地区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原崛起战略的实现。但受政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郑州市外来务工住房现状堪忧,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存在的问题更是比较突出。为了能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就必须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的重视度,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外来务工者解决住房问题,为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聘效果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应聘语言的巧妙运用,会使推销自我的成功机会大大增加。用人单位在面试求职者时,往往会很注重其思维敏锐性和心理承受力,培养良好的交际表达能力,因此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已不容忽视。 郑州商贸城最大的外资商业零售企业丹尼斯百货,在某高校招聘时,主考官对参加面试的某学生干部发问,“你认为郑州最好的商贸企业是哪一家?”该生说,“郑州暂时还没有我最满意的商贸企业,不过等到丹尼斯正式开业时我可能会改变看法。”主考官一面笑着,又问道,“你爱看报吗?都关注些什么内容?”该生从容对答:“是的,我常看《郑州晚报》、《中原人才报》,特别留意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但从明天起我就不必要这么做了。”结果该生脱颖而出,被顺利聘为白领阶层,单位的人事主管评价他时说,“含蓄而又充满自信,对本单位持有很大希望,日后能胜任一些商贸洽谈。”  相似文献   

13.
口述者:彭红团记录整理者:闫亚楠时间:2015年1月26日地点:郑州市京广路中原路交叉口大鹏糖艺培训中心本文采访的糖艺师父彭红团,是河南商丘人,著名食雕大师,国家中式高级烹调技师,曾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糖艺比赛,享有粤港澳名厨、中国优异之星名厨称号。多年来,一直在郑州从事糖艺制作与培训,代表作品有:《花好月圆》、《嵩山少林》等。除糖艺外,他还兼做泡沫雕、面塑、果蔬食雕。  相似文献   

14.
正一、背景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中原腹地,九州之中,地理位置优越。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夏、商古都,郑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郑州市作为中部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人类历史刚刚破晓时,城市便已经具备成熟形式了。"城市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所处的环境,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差异,城市的形成往往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郑州市属于豫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位于黄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原美术(包括传统民间美术)是中原文化之硕果。文章通过对中国美术史料的分析得出,"中原画风"源自唐宋时期"南北二宗"(1)中的"北方画派",是中原画派或北宗画派的主要创作风格,认为"中原画派"即"北宗画派"的传承,"中原画风"即"北宗画风"的发展。重塑中原画派、创新中原画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文化高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原美术可以说是历史上中原美术的重生,但重生不等于全盘复制,也不意味着完全脱离。对历史上中原美术的分析是研究当代中原美术发展的重要一步。梳理历史上中原美术的发展状况,总结其发展特点,并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原美术进行研究,建立古今联系,寻找适合当代中原美术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原书风是一种书法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文化方面分四块再谈中原书风。一是中原书风与中原文化。中原书风有广义狭义之分。"二王书风"与古代的中原书风是一脉相承的。二是从中原书风的形成看其特点。中原书风就是把帖派的人文精神和碑派的创造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它是站在古法的立场上,采取的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开放的传承意识。三是对中原书风的当下思考。近30多年来,在河南省书协主席团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确立了书法大省地位,正在向书法强省迈进。真正需要我们关心重视的,是70后、 80后、 90后的书家。四是中原书风与文化自信。中原书风要讲创新,这就要求每一个书家准确把握历史、时代、个人三个方面的基点,从而体现出个性、气质和学养。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原书风,书法家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走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延岩 《美与时代》2023,(12):74-76
公共艺术是近年来艺术界的“热词”。公共艺术不仅是装点城乡环境的景观艺术,也是彰显城市或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空间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播和再生功能。中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原灿烂的文化宝库,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介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习俗、节日、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逐渐淡忘。为了使中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更加有效,促进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让文化滋养公共环境,分析中原民俗文化融入当代公共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可行路径,使中原民俗文化得到充分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9.
中原民间玩具是中原人民的智慧结晶,与中原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研究中原文化的重要依据。以中原民间玩具的保护和传承为出发点,研究其文化背景、造型特点、表现形式,运用现代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结合现代设计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探讨中原民间玩具扁平化图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加适应现代信息传播的环境,实现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文化符号,完成文化之间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中原书风"是以厚重的中原文化为依托,以雄强拙厚的书风为共同旨趣的地域书风。文章主要从"中原书风"概念的提出和形成缘由、"中原书风"在当代发展的优缺点以及"中原书风"在当代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中原书风"在当代书法艺术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