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色彩基础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传统单一的色彩教学模式已不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应重点训练学生的色彩表现感知力,以及多向性、交叉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色彩设计意识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拓展学生的想象与表现空间,从而真正达到驾驭色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路 Section A部分主要包括三个话题:一是有关香蕉奶昔的制作,二是有关水果色拉的制作,三是关于西餐罗宋汤的制作。教师即要通过白板教学播放食物的制作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觉、听觉,还要通过自身的演示排除一些生词的障碍,在听、说、读、表演的基础上,完成写作练笔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游戏及比赛来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最终达到对目标语言准确、熟练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字体设计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了解字体设计在现代视觉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字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设计制作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即将从事设计行业的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设计专业中的字体设计课程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实用性的设计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已经成为字体设计教学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杜秀玲 《美与时代》2013,(8):127-129
图形作为各项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在各项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创意图形能传达一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无论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还是网页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都离不开图形创意。因此,"图形创意"课的教学如何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好为社会服务的创新型人才,是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真实项目教学,引进"项目设计"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开设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业实践课,抑或是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课题,以学生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以项目为驱动,将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可以更加贴近企业形式,从而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更强的团队合作理念。这种教学实践体系,更有利于保证并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6.
丝网印是染织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课。这一课程与视觉设计专业或印刷专业的丝网印课程不同,是我们专门针对纺织品的印染工艺。这个课程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目标。所以对于该课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华 《美与时代》2013,(6):123-124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作为专业课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此课程对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表现方法,提高整体的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手绘也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方案最直接的手段,更是设计师用来肯定自我、表达设计构思的最快捷的方法。手绘表现技法集科学性、艺术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其教学过程是复杂多样的,需要通过专业教师多方位的教法与学生正确的学法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是通过参与社会设计实践来进行教学和科研,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而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既有经验可以参照,也有问题亟待解决。依托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改革应考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改革教学制度;应考虑师生创造力,在现在已经实施的量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入设计项目绩点分值模块,引入学生量化管理机制,实施量化管理;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打破原有年级制度,改革培养模式,实施阶段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色彩风景写生课,是色彩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加强美术史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临摹传统绘画,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绘画技巧;通过对原作的色彩置换,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现场写生和汇报展览,充分展现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景观设计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课程设置缺乏联系性;2.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欠佳。景观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应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专业素质。针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四个方面的改革思路:一是注意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二是重在创造力的培养;三是强调设计教育的文化特色;四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上看,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道路。艺术设计课程融合了艺术知识和科技知识,因此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到知识技能、意识、视野三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生态环保意识、艺术审美理念、市场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色彩基础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传统单一的色彩教学模式已不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应呈多元化表现与训练。在培养学生主观色彩形成方面,采用以自然色彩为基础,以色彩写生为形式,以色彩理论知识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做支撑,实现学生色彩经验的积累和色彩修养的升华。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主观表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想象与表现空间,从而真正达到驾驭色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杨蓓 《美与时代》2014,(3):81-81
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重的重新划分,设计实践的主题式训练以及学生整体设计思维方式的培养等方面综合论述配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分析了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谢洁 《美与时代》2013,(8):133-134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格,使审美体验浸透于艺术设计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6.
代晗 《美与时代》2014,(1):38-38
产品模型制作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模型制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工作、设计活动中推敲和完善设计作品的一个验证和探索的过程,产品模型有草模和精模之分,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两者的区别,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真正达到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优秀的设计师,学校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设计的技能和理论,同时也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设计的根本意义,形成正确的设计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应该明确社会职责的内涵,在未来的设计活动中将社会职责引入其中,寻求有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设计出真、善、美的产品,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健康和美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艺术设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应用学科,在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艺术性、技术性与观念性同时并存,强调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突出专业教育的特色化。在专业课程评价的范围上,不仅要包括课程表上的显性知识,还要包含如参观、考察、访问等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隐性活动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设计观念等专业素养的考察力度,突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所独有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9.
陈飞 《美与时代》2003,(8):55-56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面对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硬件,以及具有强大渲染、建模、动画设计等功能的软件,往往忘记“设计”而不断地追逐在操作软件的怪圈之中,为真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注重进行手工绘制、制作设计方案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陶冶情操,培养体育意识、基本运动能力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学因素会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