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为研究对象,力图对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思考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道路: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以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形式得以展现。具体从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及其现状入手,详加阐述了其具有弘扬传统文化、寓教于乐、树立中国动画文化形象的现代价值,并从短片的题材来源与创作手法的角度指明了中国哲理动画艺术短片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漫产业曾有着辉煌的过去,而今,由于思想的僵化,以及功利思想的侵蚀,中国动画已很难见到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中国的动漫创作者需要抛弃一切功利主义和浮躁心态,埋下头去,辛勤耕耘,才能创造中国动漫产业的辉煌未来。  相似文献   

3.
确立医患社会心态的医患社会情绪、医患社会认知、医患价值观与医患行为倾向四个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下建立分问卷,分医方卷与患方卷编制了国内首个标准化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在初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效患方卷和医方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四维度结构的合理性。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7~0.932之间,两周重测信度在0.632~0.759之间; 各因素间呈中等偏低的相关,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参数在可接受水平; 专家评定效度良好。各分问卷可在中国大陆地区单独或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建构中国观的背后,呈现着多元复杂的文化心态,蕴含着"东方主义"思维模式下将中西文化作二元对立的视界分野;在西方殖民主义全球扩张浪潮下的文化霸权心态;基督教"普世主义"思想与实践过程中的"救世主"心态以及为了国内舆论宣传鼓噪而建构"异教"形象的思想动因等,深刻反映近代中国在西人思想观念与文化语境中被肆意"他者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成银丝 《美与时代》2013,(12):105-105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在不同朝代的造型特点意义代表也不同,揭开飞天形象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了解宗教绘画在中国的发展及表现,以及多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它显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变化趋向,特别是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启发与意义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八分生活学,是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很流行的一种生活和学习态度,指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苛求全力投入,十分力气只使八分即可。这种八成心态,在我们大陆是被极力反对的。有一个公式是这样算的:如果你这次考了80分,下次还考80分,就意味着你最终可能只考64分,这样,就离落榜不远了。  相似文献   

7.
在对飞天艺术的现代研究中,自贡青年画家曾浩可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他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原本古今难容的元素竟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自己的艺术理念融入到创作中,再现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蕴,于古韵中渗透出现代美,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展现古典与摩登、矜持与时尚、典雅与腾飞的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源远流长,因其特殊的艺术属性在近现代影视剧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席位。本文以部分古典舞在现代影视剧中的运用为例,剖析舞蹈创作的文化底蕴,浅谈中国审美体制下舞蹈艺术的时代性与美学价值。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多元的艺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就要研究国画创作艺术精神的特殊性,在深层次意义上加强画家国画创作素养的培育。文章在深度分析庄子哲学"本真人"理论与艺术性格在艺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性基础上,在涵养创作心态、提高创作精神性、锤炼画外功夫几个方面,探讨庄子哲学"本真人"理论对于提升国画创作素养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写意雕塑是中国最纯正最本土的艺术。汉俑则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朵璀璨的奇葩。汉俑中的件件作品更是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它们是那么朴素、自然,那么古拙稚气,那么雄浑率真,那么痛快淋漓,即使在世界雕塑史上也是罕见的。浪漫写意的汉俑艺术体现了华夏艺术最本质最迷人的浪漫写意传统,也是东方艺术的神韵所在,无疑对我国当代写意雕塑创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反思批判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语境中,基督教文化成为批判儒家文化传统的思想武器,诸多曾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中国作家在救世精神的推崇、爱人如己的描写、自我价值的追寻中,使他们的创作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人道精神,对人道主义在中国的萌动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晋道安提出佛经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三分结构,并用三分科经的方法进行佛经的科判。虽然其最初遇到质疑,但最终被后世佛经的注疏广泛采用。而道教《灵宝经》文章结构最初并不统一,有的是序经仪结构,有的是语录结构,与佛经的三分结构并不相同。到了刘宋初期,以陆修静为首的天师道道士借鉴了佛经的结构,改编了东晋末葛巢甫创作的《灵宝经》。自此以后,道经的创作也普遍采用佛经的三分结构,而且道经的注疏也吸收了佛教三分科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我们必须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态,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待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从容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不仅能为作家的成长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而且可为其创作提供取之不竭的素材,进而促成作家富有地域特色文化烙印的创作风格。作为当代"中原作家群"核心构成和主要力量的南阳作家群,在南阳文化的滋养下,创作出了一大批富有"南阳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宋云奇的长篇小说《蓝色寓言》,延续了南阳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持续关注,通过对挂职锻炼干部萧剑平的官场、情场生活描绘,刻画出了一批形态各异的中低层官员众生像,从而以文学的方式对权力、对情感、对人性进行了拷问。小说为达到"现实与浪漫的并存",也在叙事中引入了荒诞、象征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并对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内容进行了巧妙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蕴含了多种情感因素,为更加贴切地表达山水画的审美意象,需要将写生与创作深度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感和意蕴美。基于此,就中国山水画写生对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山水写生的重要性和山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合二为一的有效路径,旨在更好理解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一、罗塞蒂的女性模特儿景观 罗塞蒂是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核心成员,他们希望恢复艺术的真诚和纯洁,并在创作上坚持每个细节都要寻找生活中的模特儿.罗塞蒂是女性的歌者,作为意大利血统的后裔,他的惰诗和绘画大都围绕着爱与美来发挥,从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末,女性形象如花如影地呈现在罗塞蒂的画框里:  相似文献   

17.
分论坛     
正11月26日,国际道教论坛举行三场分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位道教界、学术界、环保界、商界及其他各界嘉宾围绕"道教的诚信思想和慈爱精神"、"道教的生态智慧"、"道教的养生之道"分议题,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了道教及道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董宝芳 《美与时代》2014,(6):102-102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萧萧》中,描绘了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深刻反映了湘西地区民俗风情和女性历经磨难仍能够坚忍、倔强的秉眭,蕴涵着浓厚的乡土民性的自然、真诚与善美,颂扬了生命及优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图案与传统纹饰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早表现之一。它们不光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心理的形象展现,而且还继续引导、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实践,其既有人类审美活动的共性特征,又有民族的个性差异,是参与了中国人的审美心态生成的。其中所含的的审美思想、吉祥寓意、造型方式与内心关照等为现代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活力因子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孺童 《法音》2008,(5):11-21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量的佛教经典被逐步翻译成汉文,并广为传播。中国佛教徒在阐释佛经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方式,即把经文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个部分来进行解说,称作"三分科经"。此法始创于东晋道安(312—385或314—385),后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