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算日子     
梁明 《天风》2001,(1):1
2000年已逝,新的一年到来,对于已经过去的时间,我们有什么看法、什么感受呢?有点失落:因为曾经有过挫折、失败;有点忧虑:因为不知不如意的事情还会延续多久;有点害怕:因为曾在有意或无意中得罪了谁……满有喜乐:因为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满有平安:因为常常得到饶恕;满有信心:因为知道谁掌管明天…… 人生其实是短暂的,即使活到70、80岁,仍然是“转眼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曾在前两卷的卷首语页先后发表过《我们曾经拥有过什么》和《我们现在需要什么》两文,那是谈过去和现在的事情,这次我们就未来的事情再做一些浅浅的议论。宗教是一种长期的历史文化现象,这已为当今各界人士所共识。它过去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精神面貌,只要它的生存环境仍然还在,宗教就必然会继续存在。过去我们曾经尝试过人为地消灭宗教,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违背历史规律的做法,其结果是造成了近年来宗教现象的反弹。如今宗教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宗教界人士正在走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  相似文献   

3.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4.
渊声 《天风》2012,(2):48-48
我是一位信主多年的姊妹,两年前有一弟兄伤害了我,使我痛苦万分。事情已经过去了,牧师和弟兄姊妹也劝勉我要“忘记背后”,我也是这样想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从心里饶恕他吧!可是,每当见到他或提起他,我总是十分的敏感,总会想起曾经的伤害。因此,我怀疑自己是否能从心里饶恕他,我求神除去我这段记忆,但似乎记忆仍在,心里很迷惑,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空前的大事情——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工人阶级这个巨人迅速成长起来。这个阶级由于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轰轰烈烈的伟绩。 时光过去了二百多年,世界已不再是当年蒸汽机的世界,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当我们立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历史时刻,以历史的眼光回顾工人阶  相似文献   

6.
既往不"究",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有一切会按着它自身的规律一路前行。我们说既往不"究",是指许多已经过去了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为之后悔,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发生的理由。譬如初恋的情人终不成眷属,如果完全是男女  相似文献   

7.
<正>佛教是已经被中国化的宗教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情。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化?佛教怎么中国化了?为什么说佛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国化经验?过去,佛教学界讨论这个问题,常常会说,佛教中国化,是被儒化或者被道化。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确切。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确实跟儒、道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交涉,中间冲突的东西很多,冲突的时间也很  相似文献   

8.
历史解释与话语霸权的消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震 《哲学动态》2002,(5):22-25
历史学本身天然具有诠释学的性质,因为历史事实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必须经过解释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诠释学也无法脱离历史性而存在,因为诠释都是一定历史情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我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一个紫色的夜晚,在雪白的灯光下,剖开我曾经的伤痛。也算是对自己、对读者的一个交代。勇敢地阐明事情真相,需要巨大的勇气。我曾经迷失在情感地带,如今走出那段阴影,方知过去是如此沉重。  相似文献   

10.
正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人生就是由这些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故事串成。那些老照片,不经意间吐露着时光里的心事,诉说着曾经的似水流年。我最早的相片是大姐去青海二姨家那年照的。因为二姨生病没人照顾,母亲让大姐去了二姨家,据说要坐七天七夜的火车才能到。大姐第一次离家去远方很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作家安德鲁·马修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需要“晴天霹雳”。对于世世代代祈祷“平安是福”的中国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悖论。众所周知,晴天霹雳是比喻突然发生令人震惊的事情,或意想不到的灾祸。难道人生需要突如其来的灾祸袭击么?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就要过去了,回首这一年,喧嚣沉浮,发生了很多事情,也留给了人们很多或喜或悲的回忆。作为东亚世界的后起之秀,在拥有5,000万人口、98,500平方公里国土的韩国,在2003年又有什么值得记载和回忆的事情呢?在韩国,每年到了年末,各种媒体都要总结发布当年的重要的事情,今年也不例外。现在韩国各种媒体正在发布“2003年五大事件”或“2003年十大事件”。比如说,卢武铉总统开始统治韩国、大邱地铁惨事、现代集团董事长郑梦宪自杀、拍裸体的热潮和特检对北韩送金等等。我觉得通过这些能看到韩国的社会状况和韩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旁边     
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所以那小小的鱼缸里它永不觉得无聊,因为7秒一过每一个游过的地方又变成了新天地。我情愿你是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曾经遇到的人,曾经  相似文献   

14.
三脚矮凳     
正内子做鱼缺生姜,吩咐我下班捎来。我带回了一块。内子左看右看地不顺:姜应该是八爪鱼形状的,怎么这块长得像黄油,像块小肥皂?问:哪儿买的?答:不是。问:谁买的?答:不是。问:咋回事?答:讨的!原来是我偷懒,顺路向饭店要了一块已被厨师加工成方块的生姜。事情就这样发生,事情就可以这样发生。为什么生姜就不可以是方块的呢?当看惯了某些形式时,我们对陌生的事物就缺失了判断。人生其实就是从此岸到达彼岸的过程,其目的和手段通常被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句俗语叫"生米煮成了熟饭",意思是指事情已经做成了,不可能再改变了,也就是说,事情已经到了无法再逆转、无法再挽回的地步。是啊,生米都成了熟饭,熟饭还有可能再回到生米吗?但我们为什么要让熟饭回到生米呢?为什么要在一件不可逆转的事情上去逆转呢?在一件不可挽回的事情上去挽回呢?为什么非要向后看而不向前看呢?向前看,哪怕生米煮成了熟饭,也会看到前途和希望。生米煮成的熟饭,熟饭就成了最后的结果吗?当然,如果你向后看,要想熟饭回  相似文献   

16.
正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这个思想对我们的世界观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人们曾经认为世界像一个钟表一样精确地运行。但真实世界不是钟表,它充满不可控的偶然。更严格地说,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定发生,也不能让它一定不发生。如果一个人考上了好大学,人们会说这是她努力学习的结  相似文献   

17.
回到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哲学家与专业历史学家之间横着一条鸿沟。双方傲然据守彼此光荣孤立的立场。哲学家坚持说,实践家不能从哲学高度概括历史研究,而实践家则倾向于认为,哲学家只会“信口雌黄”。实践家力图建立历史研究的各种理论,而哲学家则力图解释史学实践,由此可见双方实在是南辕北辙。其结果是历史学家很少关心理论问题,因为他们觉得最好还是把精力花在例如研究过去上。哲学家则很少去检验一下今天是如何进行历史研究的,因为他们倾向于认为实践对于他们精心构思的理论模式来说无关紧要。笔者下面提出的理论也许既不会被主张过去是可以认识的这一论点的哲学家所接受,也不会被赞成发现过去实在发生的事情的观点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8.
我今天17岁,是高中学生,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烦恼,有一些事情对于别的同学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仍然记在心上,总在思考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同学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是否存在什么误会?幅度于有着类似的许多担心,所以总要想方设法与同学沟通,了解同学到底是怎么想的,并且要尽快消除自己认为存在的误会。  相似文献   

19.
忘记与记念     
李云根 《天风》2007,(2):12-13
时间在一年年地过去。在过去的每一年中,都会发生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该记念的,一类是应该忘记的——一、应当忘记的事从保罗所写的腓立比书三章十二至十六节的经文可知,凡是让人自高、骄傲之事都是我们应该忘记的。另外,让人仇恨,嫉妒、发怨言之事也是我们应当忘记的。这些事包括我们的成就、功劳、别人的过犯与得罪你的事。保罗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  相似文献   

20.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由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神像,哲学家便好奇地问他:“你是什么神啊,为什么有两张面孔?”神像回答:“我的名字叫双面神。我可以一面回视过去,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哲学家又问:“那么现在呢?最有意义的现在,你注意了吗?”“现在!”神像一愣,“我只顾着过去和将来,哪还有时间管现在?”哲学家说:“过去的已经逝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惟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如果无视现在,那么即使你对过去未来都了如指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神像听后,恍然大悟,失声痛哭起来:“你说得没错,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