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绘画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和思维的成就是体现在道论思维中。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永不停止的,但本质是永恒不变的,这个不变的本体就称为道。道是万物的本体,所以中华文化的本质即是  相似文献   

2.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精华,是中国绘画中具有显著民族特色本质的因素之以。同时还有一个与笔墨相配重的表现形式——留白。"留白"在许多种类的艺术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而中国画中的留白既更好地发挥了笔墨的优势,又体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境。"留白"是组成中国画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中国画审美观念的产物,文章将从留白、空白、气韵、虚实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画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画中所营造的"幻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与自然之道,同时也是艺术家的个性风采与精神生命的体现。文章主要探讨传统中国画中的"幻境",以丰富现代中国画的技巧和艺术语言,并对当代中国画只顾描摹现实的现状进行反思。画家需要用心造"幻境",其所创造的"幻境",不仅具有美的价值,更富有对人生哲理,对人产生深入心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写意性表现体现了中国画的本质、精髓和核心,中国画重在表意,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其与西方绘画的重写实、模仿、强调客观存在截然不同,这种写意性不仅表现在物象本质,更重要的是文化、思维、观念的影响。因此,中国画的写意性与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画论息息相关,也可以说,中国画的写意性是伴随着中国哲学文化、书画同源理论和时代意义而逐步完善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应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一是努力把道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断从中华文化的土壤汲取养分,同时也在不断发挥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丰富中华文化。道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一方面,道  相似文献   

6.
正张彦远在提及六法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邹一桂也提到"愚谓即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位置为第一"。古往今来,每个绘画大师都精于构图,懂得"经营位置",经营位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认识到经营位置对中国画创作的意义之后,笔者在自身创作的时候,总是会反复推敲和思索画面中的布局。绘画的布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概括:一、虚实中国画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里的瑰宝,它从中华文化里汲取了大量  相似文献   

7.
"留白"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受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画审美观念中体现为"知白守黑""以实托虚""虚实相融"。"留白"在历代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中了了可见,黄格胜作为全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家,"留白"是其作品中一大特色。从中国画"留白"入手,分析并探讨黄格胜山水画中对"留白"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就中国画而言,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为写意画与工笔画两种。写意性是中国画本质面貌的体现,贯穿整个中国艺术精神之中,同时也彰显着中国画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围绕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工笔画中写意性的表达,希望能推动工笔画的多元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代表"中国画"一直是祖国人民的骄傲。中国画的历史悠久,艺术形式自成一体。中国画强调的是通过感情来传递美:含蓄美、意象美、气韵美都是中国画所体现的美。国画教师要想为祖国培养出众多的国画人才,就需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目前我国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国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而在教会学生中国画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使学生承担起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道教的宗教体验——以内丹修炼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道教内丹修炼中几种特殊体验的考察,探讨了道教的宗教性和本质问题,认为道教作为宗教其"宗教性"具体体现在对"超常经验"的一步步体证,进而将道教的本质概括为"对道的体证",并进一步讨论了与之相关的义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靳祺 《美与时代》2015,(3):69-70
中国画是画家把个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从而表达一种提炼过的审美体验。园林设计和中国画的传统美学理念是一致的。如果说中国画达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游居之境,那么园林设计则在于设计者将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实地建造出来,使人能够真正地行走在画意、生活于画境之中。所以,园林当之无愧地是体现建筑艺术中"移步换景,如诗如画"、"诗情画意"的代表,更是中国画的实际再现。  相似文献   

12.
抽象水墨,确立于"八五新潮"美术时期,是中国画领域中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样式,它既是当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人精神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美术教学中,山水画欣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山水画,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山水画在色彩、空间、表现手法等方面与西方绘画的不同,让学生领会中国画"天人合一"的美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艺术形态是艺术家关于美的本质观念的外在显现,而对于美的本质探讨则是整个艺术理论大厦的基石,它体现着人类对最高审美理想的不懈追求。中西方艺术形态风格迥异,究其根源可分别追溯至柏拉图的"理念说"和老子的"道"。"理念说"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文艺观,神秘色彩、内省意识、崇高追求等审美因素在西方社会一直延续至今。"道"则是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的至高追求,庄子、陶渊明、刘勰乃至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无不彰显出道家有无相生、致虚守静、羽化登仙的审美理想。以上两种美的本质论对整个中西方审美艺术活动的影响贯穿始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创作原则是艺术家对古人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亦是艺术家本身精神文化的体现。由古至今,中国画艺术创作受到过多种流派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其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且在艺术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儒家思想的精神意义探析通过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儒家思想的"游乐于艺"的体验、"中和"的艺术之美及"绘事而后素"的转化三个方面,探究其对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并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其深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画语录一画章第一>云:"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从表现手段看,"一画"不仅仅是中国画技法中所谓的以线造型进行勾勒的一笔而是能够体现"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的总体要求是能够在最高层面体现出中国画美学意蕴的具体而又抽象的表现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作为形而上的“道”的表征,体现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中国艺术长盛不衰、独立于世界艺术之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道教服饰,亦简称"道服",是指以"道"为核心理念而构设的服饰类型。历史上,道教不仅把道服规定为"中华之衣"(《洞玄灵宝千真科》)、"黄帝之衣冠"(《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而且确实从服饰的类型、形制、服色等方面,进行了中国化的美学伦理设计,充分彰显出中华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一词,经历了含义的变化与演绎,于是也就有了对于"自然观"与"审美语境"的重新读解-"中国画一旦失去了道技一体,以道御艺的艺术特征,笔墨就失去了精神支持,退化成了一般性的技术手段,这对包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中国画而言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线"与"色"是中国画的基本表现语言."以线造型"和"以情运色"是中国画的两大基本表现手段,它既是中国画表现性特征的体现,也显示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