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湃 《美与时代》2006,(12):48-49
中国版画,历史悠远,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体系。版画本身就分有木版、铜版、石版画等。仅木版画(木刻)又分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水印套色木刻等多种形式。木刻有以刀代笔、爽快有力、对比性强的特色。木刻的艺术语言是简洁、朴素、生动、自然而富有表现力。版画家们熟练掌握和运用版画技巧,生动地刻画着他们所要表现的对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我的黑白木刻《春蚕》1983年入选全国第一届农垦美展,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反响强烈。《丝路新歌》1985年入选国际青年美展组委会举办的《前进中的…  相似文献   

2.
黑白木刻的刻刀运用是一门学问。刀痕能呈现出版画作品的风格。黑白木刻版画刀痕所呈现出来的阳刚力量之美主要表现在刀与木的五行相克之关系、刀痕所激发的木刻版画的"战斗性"等方面,王文明黑白木刻作品的阳刚风格就很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高倩 《美与时代》2016,(10):26-27
美术发展至今,总有一个最初的开端,它从最原始的单一形态演变成如今的多姿多彩。版画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说起版画不得不从黑白木刻版画谈起,在众多的版种当中,黑白木刻是发展最早的,历史也最为悠久,它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而后才逐渐传入欧洲,并经过相当长时间艺术家的努力转变为创作木刻艺术。世界著名的版画家肯特对黑白木刻的理解是:版画的最起点和最难点都是黑白木刻,如果有谁能攻克这一关,那他从事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会感到容易得多。而在黑白木刻的创作中,技法是比较简单的,重要的是作品中黑白的处理和布局。黑和白所占的比重,黑和白的对比,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意义上看,绝版套色木刻只是作为艺术家们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是由于绝版套色木刻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同时运用绝版套色木刻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群体相对较少且大多集中于云南等原因造成的。绝版套色木刻不仅是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而存在,它也是符合设计师设计思维,在不同的设计阶段进行不断的设计行为而逐渐制作完成的一项手工艺设计产品。绝版套色木刻有着自己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艺术审美特色,更重要的是绝版套色木刻从产生到最终制作完成的各个环节,都是遵循着设计的理性思维去进行设计实践的。以绝版套色木刻技艺表现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为案例分析,意在阐述绝版套色木刻技艺存在社会运用价值,我们能够运用这一特有的工艺技术来展现具有科学性的古生物化石群。这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通过这种结合能够产生出新的社会价值而被我们所运用。  相似文献   

5.
孙滔韬 《美与时代》2013,(12):99-100
木刻版画是种“以刀代笔”的独特艺术形式,刀法运用是它最具特色的表现,虽然木刻刀法的形式是传统版画的巨大财富,但随着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只有通过结合和创新才能把木刻版画的刀法更好的继承发展下去,才能创造出具有优秀视觉效果的木刻版画动画,才能创作出更具有表现力和多样性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水印木刻版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的版画形式,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杰出物化。文章所要探讨的永川水印木刻是四川地区建国后水印木刻艺术创作的杰出代表,笔者旨在文章中梳理永川水印木刻的发展经过、作品以及发展特点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俄式"木刻楞"建筑是俄罗斯先民在改造客观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美的建筑,满洲里的俄式"木刻楞"建筑是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本土化了的原木结构建筑,具有形态美感、色彩美感、质料美感、建构美感、装饰美感和符号美感。这些美感源于初识俄式"木刻楞"建筑时由感官系统直接感知到的形态与色彩,源于对材料与建构的理性分析,源于由装饰和符号引起的一种感动。文章分析了满洲里俄式"木刻楞"建筑的审美特征,从而给观者精神上的理解与观照。  相似文献   

8.
木刻版画作为版画种类的一种,其历史悠久,拥有多变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语言表达。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影像技术、新媒体的出现,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已不再是静止的了。现如今,影视动画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但加入木刻版画的语言却成为冷门的表达方式。木刻版画的语言形式简单而又复杂,既可以在影视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效果,亦可以给人恰到好处的氛围,因此为了吸睛和宣传需求,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影视导演在电影的片头加入了木刻版画的语言来呈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分析中国写意画和水印木刻版画,以十三届美展邵蓓艳《绿水青山——春分》水印木刻版画为例,从意境和画面形态构成两部分阐述二者绘画表现形式的共同之处,并探索水印木刻版画需要借鉴的创新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胡一川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他的木刻作品具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的现实生活,也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宣泄。  相似文献   

11.
艺术表现的间接性是水印木刻版画不同于一般绘画的关键所在。协调好水印木刻的"木味""刀味"和"水味"、"印味"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既有主有次,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就能使水印木刻产生特殊的"韵味"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凯绥·珂勒惠支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其作品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最早由鲁迅引进中国,其作品在创作思想内容及表现技法上,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进步木刻青年,间接地推动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可以说是德国表现主义与苏联现实主义结合的产物。作品流露出的那份对生活在战乱年代生活困顿民众的深切同情,及反压迫反侵略的抗争精神,使木刻摆脱了传统的附属状态。虽技艺提高尚有空间,但作品满是纯粹的激情与史诗般的品格,所彰显的那份生命的力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水印版画为世界版画勇开了先河,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水印版画同时也拥有极强的中华民族文明的特点,是一种不求工细形似,只求披露心意,抒发内心情感的表现形式。水印木刻版画由于时间、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产生了木版年画。虽然年画属于水印木刻版画的范畴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本文旨在研究年画与水印木刻版画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在颜色、表达方式、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例证,并加以画家的作品在分析中进行辅证。从而,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便更好地去继承,发展年画与水印木刻版画。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编印出版了《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使我们有缘得见鲁迅生前珍藏的七幅木刻肖像。其中,陈光宗先生的《鲁迅造像》,出类拔萃,卓然堪称压卷之作。 《鲁迅造像》充分发挥了木刻艺术黑白对比的视觉优势,脸部高光留白,头发和背景叠黑厚重,观赏者的目光自然集中  相似文献   

15.
杨涵是中国新兴美术事业的重要人物之一,从小受"铁"与"木"的熏陶,爱好美术。青年时,受新兴木刻运动和报刊上的漫画成为他木刻之路的契机,成为一名军旅版画家。苏中报时期积极开展木刻工作,身兼数职,刀工和技术不断进步,是他版画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作品从生活中仔细观察取材绘制,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成为鲁迅版画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6.
木版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有着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艺术语言。语言的独特性使得木刻版画独具魅力。木刻版画从古代复制版画到当代创作版画,每个时代中每个艺术家的表现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多元是木刻版画艺术形式美的多元。黑与白是一对极端的色彩,黑与白的构建及点线面的组织使形式美在木版画中得以集中展现。如果说油画、国画是在画纸上做加法,而作为凸版的木板画就是在做减法,各种木刻刀在木板上制造的痕迹与肌理,更是拥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美感。从版画的时代特征、版画的黑白语言、版画的刀法痕迹等方面入手,对木版画形式美的多元构成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够充分挖掘版画所包含的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7.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动物图腾,我们的祖先选取十二种动物代表人的生肖,表达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及对民族的希冀。在此次木刻集体创作活动中,选取十二生肖中的"羊"作为创作对象,秉承"返璞归真"的艺术创作理念,回顾民间美术中"生肖羊"的艺术形象与价值,以古老的云南纳西族东巴形象木刻艺术为表现形式,尝试创作全新的木刻生肖羊形象,对继承和发扬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润物细无声     
南京解放前,我曾在天主教美国耶稣会办的私立弘光中学任教务主任。1950年,我从学校调到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任副主任兼秘书长,1956年任江苏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58年任南京市爱国会主任并任省爱国会副主任至今。在天主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木刻版画情有独钟,曾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和传播新兴版画。鲁迅以通信方式给版画家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资助其社团、展览等活动。为了广泛宣传和传播版画,鲁迅先生翻译、出版了大量版画作品,并在自己的一些著作里以木刻版画作为插图。鲁迅为我国新兴版画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5)
木刻印刷技术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汉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最早拥有这种技术,而且早在隋唐时代,这种技术便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作为传统文化的遗产,至今保留比较完整,且仍在发挥作用的木刻印板不是汉文印板,也非其它民族的文字印板,而是我国的藏文字木刻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