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丑"具有审美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中不应只有审美,还应该包括"审丑"。有些"丑艺术"具有直面现实、反向思维、震撼人心等美学价值,"审丑"是一种审美策略,其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在当代艺术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审丑意象应成为与审美意象对立存在的美学术语,中国古诗存在大量的审丑意象,审丑意识浓郁.以中国古人审丑意识为依据,审丑意象可分为以丑刺恶型、以丑抒愤型、以丑谐谑(调侃幽默)型、以丑衬美型、美丑互化型、以丑为美型等几种主要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网络"吃播热潮"的过度娱乐化、商业化导致审丑消费主义乱象。以"吃播丑象"为切入点,从理论研究的角度阐释丑的本质、梳理审丑的历史渊源,并在大众文化的视野下分析当前网络吃播的审丑异化现象及其特征与成因,树立正确审丑观,最终"化丑为美"。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丑在西方美学范畴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产生新的美学意义。丑以独立姿态实现了美丑并举的二元艺术倾向;也成为非理性审美对象与艺术灵感的新来源,继承又颠覆了传统的宗教文学。审丑更是对近现代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深刻重审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先民创造了汉字后,就用它记载人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人的审美活动。汉字的历史,就是先民审美历史的一部分。人的审美在实践中发展和变化,而先民所创造的汉字也随之有消有长,不仅在五官感觉上,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也如此。审丑是审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从美的高度看待丑,对丑才能产生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6.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在本质上与审美是一致的。审美是人类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有美即有丑,"丑"元素在艺术创作中,日益升值,日益膨胀。文章以毕加索的油画《阿维尼翁的少女》为例,选取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和对于美和丑的认知,从而引伸到各个时代的审美观,以及艺术中美和丑的阶段存在和美学思想,发现艺术中美与丑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对艺术市场带来的改变和艺术创作中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创造论和人对美的追求的角度探讨了《马太福音》6章25-34节的美学意义,认为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之一也必定与其它的受造物有着共通的一面,人可以从耶稣所指出的创造物之"美"中,找到对自己的意义和启示。即从"飞鸟"与"百合"所揭示的本性之生命美,来联系人在生活中所应当持有的追求目标和次序,从而展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8.
黄新荣 《美与时代》2007,1(6):18-22
老子思想的核心不在"有美",而在"无丑",有美不是真美,无丑方为至美.他的社会观如此,他的艺术观也如此.  相似文献   

9.
崔学勤 《美与时代》2006,5(4):93-95
阅读中出现美丑不辨、美丑颠倒(互易)的现象,表明学生缺“钙”——缺乏对审美范畴之一“审丑”的感悟与判断能力。丑有着无可代替的审美价值,加强对语文阅读中审丑作用的认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审丑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野逸"是一个美学词汇、美学概念。"野逸"又是一种审美形态,也是人的一种精神风貌。野逸之美就是自然之美,自由之美,超越之美。具体说,"野逸"指审美体验中人的自由的心灵境界;指艺术家潇洒超拔的艺术人格;指狂放疏野的格调韵致。野逸之美在人的精神世界、文学艺术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正>美与丑是哲学和美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的关系问题也是中外哲学史和美学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美"、"丑"二字和"美"、"丑"的同义词"好"、"恶"等字(参见高华平,2004年,2009年)。这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即已有关于"美"、"丑"的概念,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现代设计美学的学科建构必然要基于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现代设计美学与美学,现代设计之美的特质,设计与艺术,设计之美与艺术之美,现代设计美学所涵盖的内容等。对现代设计美学学科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对这一学科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3.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14.
<正>《美与时代》已创刊28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与之同时创刊的几种美学杂志都早已停刊,使《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Beauty》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唯一公开发行的美学专业刊物,也是美学界、艺术界的重要期刊,有的高校还将其作为"核心期刊"对待。当然,由于多方面原因,《美与时代》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有几种更高端、专业的美学"集刊"不定期出版。这说明《美与时代》需要进  相似文献   

15.
乡愁之美的重塑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实现乡村价值彰显的必然。乡村文创是连接传统乡土价值守护与现代乡土时尚创生的桥梁,对于重塑乡愁之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新文创"理念对于乡村文创产业振兴而言,更具操作性、拓展性与包容性。在此理念下,乡土文化的价值跃升奠定了乡愁之美重塑的基础,乡村文创IP塑造的故事性,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具有生命倾向性的自我选择需求,同时,"新文创"的系统性思维,则强调依托乡愁故事内核完成多元的文创形态拓展,进而形成全方位、立体的乡村文创景观,促使人们在体验中感受乡愁之美,在感动中达成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天台宗性具善恶说,具有较为明显的泛恶倾向,且处处脱不了审丑思维。自梁、陈入隋,智顗弘法数十载,其中贯穿了对丑类恶物的审度和涵化。不光恶为丑因、恶中见丑、审丑观恶,善和美也以各种通道与丑相融互格,共同呈现出多维流动、浑化自洽的球体架构。这种圆融宽厚的丑学,反映了“末法时期”的悲悯思维,也昭示着一个恢宏多采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丑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呈现,是艺术家通过"化丑为美""以丑衬美"的方式让丑在艺术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这一过程凝结着艺术家对于"丑"与"美"的理解,从本质上来说生活丑和艺术美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通过表现生活丑,从而实现艺术美,这不仅可以强化美,还可以给人带来与美不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使用媒介和产生的心理效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丑可以入诗,却不能入画"的结论。虽然莱辛的讨论自始至终都只涉及形式丑,且对丑能否入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对"丑可以入诗"的论述不但为我们探讨诗画界限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和美学意义,其方法论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就是"康乾盛世"鼎盛时期的画鬼佳作.《鬼趣图》以隐晦的艺术语言,辛辣深刻地反映了清中叶社会的阴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罗聘画的鬼,在一般观者眼中是"丑"的,但真正的行家却能品出其中所内蕴的"道",品出其"丑"的视觉形象内含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审丑观的培养肖兴政一、审丑的内涵什么是审丑?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认识什么是丑与丑恶及其本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丑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令人产生憎恶感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丑是客观存在的,它必定要进入人们的反映范畴。从美学角度来看,丑是歪曲了的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