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学术界才开始涉入教育制度伦理的研究,教育制度伦理在我国是一个崭新而又特别有价值的研究领域。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国内教育制度伦理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研究薄弱是最大的不足,以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强国外成果的进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超 《学海》2003,3(3):197-198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 ,30 1页  环境问题已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 ,而且已成为社会问题。因此 ,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并介入环境问题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0世纪 70年代在西方诞生了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目前国内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还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为主 ,社会科学介入较少。较早介入环境问题研究的社会科学通过初步研究已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如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法学等。社会学对…  相似文献   

3.
代际伦理:一个新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使社会关系的纵横结构更加复杂。蕴藏于代际关系之中并作为代际关系之重要方面的代际伦理也就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新的伦理维度。代际伦理的各种问题已成为现代伦理学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建议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1年 1 0月 1 6日通过2 0 0 2年 8月 2 0日修改人类胚胎干细胞 (ES)研究是 2 1世纪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的一大前沿课题。由于这项研究涉及人体胚胎的使用 ,因而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之争。反对者认为 ,胚胎是人类生命的雏形 ,理应受到尊重而不该加以破坏。但大多数科学家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 ,认为胚胎干细胞研究可为治愈那些至今仍属不治之症的疾病提供美好前景从而造福人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研究部的伦理委员会 ,认真讨论了胚胎干细胞所引发的伦理之争。我们认为 ,为了“医乃仁术”这个崇高的事业 ,应该支持…  相似文献   

5.
关于"脑死亡"立法科学与伦理的纷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脑死亡的研究起步于 2 0世纪 80年代。1980年 ,学者李德祥提出脑死亡应是全脑死亡 ,从而克服了大脑死、脑干死等脑的部分死亡等同于脑死亡的缺陷[1] 。中国医学界开始讨论建立我国自己的脑死亡标准。 1997年在全国第七届卫生立法讲习班上 ,有 2 0多位国内的知名专家 ,联名提出关于脑死亡标准的立法问题。 1999年中华医学会组织了脑死亡标准 (草案 )专家研讨会 ,并提出了脑死亡诊断标准[2 ] 。同年 ,解放军总医院的人大代表李炎唐教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脑死亡及器官移植的立法提案 ,促使我国脑死亡立法的步伐越来越快。2 0 0 …  相似文献   

6.
我国道德社会学的发展及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道德社会学研究自严复开始,20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长足进展,总体看来,道德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比较薄弱.因此,道德社会学在理论建构方面,应该承继迪尔凯姆的传统,矢志不渝地坚持以"道德事实"为研究对象,而且必须集"三种社会学理论类型"于一体,这门学科才会走向规范与科学.  相似文献   

7.
文军 《伦理学研究》2006,(2):105-106
就世界范围来看,伦理学的蓬勃发展已无可置疑地表明:伦理学正成长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应用伦理学———特别是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或交叉的学科、因其生长于活生生的现实土壤和贴近现实的品格而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学术界———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对经济伦理的共同关注促进了经济伦理研究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王泽应教授对经济伦理特别是义利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谓我国伦理学界最早涉足经济伦理研究的拓荒者之一。王泽应教授积20年关注和研究义…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可持续,是有其深刻的伦理基础的.生态伦理毫无疑问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但这是不够的.本文指出,代际伦理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另一个伦理基础;只有生态伦理和代际伦理的共同作用,可持续发展才能具有完整而深厚的伦理基础.本文还指出,代际伦理是生态伦理与人际伦理结合部和交叉点上的一种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特洛尔奇研究在欧洲社会理论界复兴,为我们反思自身的文明历史和超越性价值提供了契机。本文旨在呈现特洛尔奇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整体图景,将他的思考置于世纪末的德意志帝国历史背景,在他看来,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性危机源于基督教价值的瓦解;继而本文分别从现代个体的心性伦理和基督教社会的历史特质两个方面,探讨特洛尔奇对人性与社会的重新奠基以及他所创建的社会学的品格,以此展现其宗教社会学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从 2 0世纪 70年代末起 ,性传染疾病在中国境内沉渣泛起 ,并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 ,1 991~ 2 0 0 0年间 ,疫情增长幅度较为明显 ,其中生殖器疱疹上升 5 5 .1 7% ,梅毒上升 5 1 .63 % ,非淋菌性尿道炎上升 43 .84% ,尖锐湿疣上升 1 9.48% ,淋病上升 1 0 .69%。 8种性病总计年均增长 1 9.3 0 % ,增幅为 2 .5 9%~ 3 6.88% [1] 。尽管中国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和控制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染疾病 ,但是 ,疫情上升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这固然有多方面原因 ,其中伦理因素不可忽视。1 我国性病防治中存在的伦…  相似文献   

11.
结合伦理学的价值思辩优势和社会学的结构关系研究特长,对日渐成熟的保障伦理学进行学科思考,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廓清和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从道德社会学视域探讨其理论新建构,以期从抽象和具体层面把握该学科发展,不失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伦理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市场经济伦理的研究在经济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市场经济伦理是一个区别于经济伦理和经济伦理学的概念 ,它包括表达市场机制自身的伦理意蕴、处理市场经济主体利益矛盾的伦理原则以及评价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行为是否正当的伦理规则等内容。在研究市场经济伦理时 ,应当区分伦理和道德不同的适用语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金融业的理念创新和促进市场的效率公平产生了一定作用,如推动普惠金融、冲击长尾效应等,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伦理风险。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特殊伦理关系以及机构、个人等参与群体的规范准则等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充分关注,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伦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个体道德、群体道德与类道德三种道德样态中,类道德体现了人类实践行为的整体性,它蕴含着人与自然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双重伦理规定,既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关怀意识,又体现了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品质,它以一种整体性的道德品格促进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11月2 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举办了经济伦理国际论坛:“经济伦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术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尹继佐主持了开幕式,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会主席乔治·恩德勒、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伦  相似文献   

16.
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在很多学科中,思想家们都对爱情美作过不同的和深刻的研究,象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但是这些学科大多只能揭示爱情美的物质基础及其发生、发展的社会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流行的一些学科,多半也只是从生理和心理体验上来探讨爱情美。这些研究既忽...  相似文献   

17.
精子捐赠与伦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起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精症、死精症。精子捐赠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使其享受天伦之乐成为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学、社会学上的问题,包括子代的知情权问题、近亲结婚问题、家庭内部矛盾问题等等。因此要准确认识、运用和完善新的医学技术,并对其进行伦理和法律的规范,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8.
引起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精症、死精症.精子捐赠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使其享受天伦之乐成为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学、社会学上的问题,包括子代的知情权问题、近亲结婚问题、家庭内部矛盾问题等等.因此要准确认识、运用和完善新的医学技术,并对其进行伦理和法律的规范,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西方管理理论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管理理念的异质取向追根溯源可归结为中西方伦理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管理是以人的性善论为思想基础 ,西方管理以人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进入 2 0世纪以来 ,中西方管理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管理开始重视和追求管理的人文价值 ,中国的管理转向科学化。管理伦理学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管理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趋向。  相似文献   

20.
诚信、尊重与平等:团体心理治疗的伦理底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体心理治疗 (grouppsychotherapy)是心理治疗的一种 ,目的是“通过形成集体内聚力、人际学习、情绪疏泄、学习新的知识和应对技巧、模仿和示范等过程 ,使心理障碍好转 ,人际关系更加协调”[1] 。它缘起于“团体治疗之父”JosephPratt(1872 - 195 6 )的理论和实践 ,在二战之后得以迅速而广泛地开展。我国在 2 0世纪 5 0年代开展这一技术 ,并在 80年代后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和实践。事实证明 ,这一方法不仅能有效节省人力资源 ,而且有利于个体重新适应社会 ,增强社会稳定性以及提高社会价值规范体系的认同率。但是 ,相对于一对一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