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庄子的人生追求.庄子关于主体本质和特征的界定.主体性在处世观、政治观中的体现。理想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探讨了庄子的主体性思想.并评论了庄子主体性思想的价值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人格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人格的力量作用凸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修炼,塑造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3.
顾莉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57-157
通过解析教师人格,特别是重点分析了教师的学术人格和道德人格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反思,提出了以后教师队伍素质可能及应该发展的趋势。给大众一个较为新颖的认识,在市场经济及物质横流的当今社会能够意识到作为教师应具备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君子是中国古代社会关于理想人格的道德期待,它产生于传统政治等级结构之中,是各种政治主体的抽象综合体,具有道德与政治的双重属性。王朝体制架构下,君子表现出维护王权思想、完善权力结构、整合协调政治秩序的功能。在当代语境中重新发掘君子人格的价值,首先要破解概念转换中的障碍,进而寻找其与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契合性,最后要发挥政府公民教育职能以弘扬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认为,健康心理品质是青少年成为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优秀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身体等方面的素质,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人格。因而,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对学生人格因素的研究,使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并且通过教师引导教育以及自身控制、调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使其人格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以孔学革新的面目出现,但他的思想并不是孔孟思想的翻版或复制,而是有其因革之处。从人格观的角度来看,康有为的思想与孔孟的思想有什么关联?其或因或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什么意义。 一、人格重建与复归传统 甲午战争前后,为了解决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康有为提出改革主张,指出中国的改革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引导。然而在变法的实践中他又深感。  相似文献   

7.
对与人的个性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霞 《心理科学》1997,20(3):280-281
人格、人性、个性差异与人的个性等概念是人文思想,尤其是教育思想中相关性很大的重要概念。但是在已有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将它们混淆或等同起来使用的现象。笔者认为,人格、人性、个性差异与人的个性是统一的但并非是同一的,不加区别地将它们等同或混淆使用,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无所适从。故本文对其加以辨析如下:1人格与人的个性目前的理论中存在着对人格与人的个性两个概念关系的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个性即人格”,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以及许多著名的学者皆持此种观点。另一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给以综论。涉及的方面有:人格形成思想、人格分类思想、人格鉴定思想。希望增益于人生实践和现代心理科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在先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94,27(3):312-318
《周易》是我国的一部最古老的文献。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这本著作。本文着重考察了它所蕴含的三个方面的心理学思想:1.基本观点:天人观,阴阳观,发展观;2.知、情、意的描述;3.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学认为,健康心理品质是青少年成为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优秀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化、身体等方面的素质,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人格。因而,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对学生人格因素的研究,使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并且通过教师引导教育以及自身控制、调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使其人格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采用智力和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显著。(2)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组合类型,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思路对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将大学生的内隐观划分为四种类型:智力/人格固存观型、智力/人格内隐观适中型、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四类大学生在智力内隐观上的得分两两差异显著;除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与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外,四类大学生在人格内隐观上的得分也两两差异显著。(3)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而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大学生;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1920年,在反孔思潮中,梁启超率先标榜孔子,着力发掘其人生哲学的价值。这是他"欧游"后现代性反思的结果。借助西方人格主义哲学观,梁氏建构了孔子人格主义哲学体系,包括人格的内涵、实践修养以及孔子的人格表现。其目的在于使现代人以孔子为人格典范,成就现代君子,以对治现代性所带来的人格异化,弥补现代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卡氏16PF对71例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高师学生具有乐群外向、聪慧、积极独立、轻松兴奋、思想开放、敢于创新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又存在着缺乏恒心、固执、自律性较差等人格上的不足;A、E、F、H、Q4这5个人格因素,男女生差异显;71例高师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特征比较,适应有29例。要培养出胜任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型教师,应重视对高师学生教师职业人格特征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的一位政治教师不能把政治课看成仅仅是传授政治知识的课堂,把心理教育看作是班主任的事,而应该把心理教育融进政治教学。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政治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上半叶,毛泽东引领的社会变革中诞生的新道德与新政治,二者紧密结合,形成了新德治,包括新道德、新人格、新风尚。新德治是对古典德治传统的一次革命,而对于新时期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建设来说,它又是直接的历史前提条件,是应该加以梳理和承接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观的结构特点,该研究以内隐人格和词汇学假设作为研究的方法学基础,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竞争人格特征调查表,然后对554名大学生被试竞争人格的内隐观进行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同竞争人格特征的前十位是有进取心、自尊心强、不甘落后、积极主动、不服输、自信、敢于拼搏、执着、好胜心强、勤奋努力;(2)大学生竞争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的因素结构;(3)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结构中有四个因素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一年级大学生有三个因素显著高于其它年级,有一个因素显著低于三、四年级。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启蒙大师之一,文化巨擘。尽管他本人没有系统地进行过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但在其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却闪烁着心理学思想的火花。本文初步探讨了梁启超的心理学思想,将其心理学思想总结为神具形生、境由心造的心理本质观,“慧观”和“悟”的认知观,意志自由和立志的志意观,重情轻智的情智观,共通和完满的人格观,并讨论了其心理学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成  阴山燕  张冀 《心理科学》2005,28(4):937-940
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笔者以近二十年来我国教师人格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教师人格的研究方法、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教师人格的因素、教师人格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教师人格与教师心理健康五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在反思教师人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师人格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师范生人格调查与人格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开金  陶琳 《心理科学》2003,26(5):951-952,954
职业定向是否对人格产生影响 ?职业性质与职业人格的相关因素有多大 ,这是长期来在专业教育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 ,健康、成熟的人格不仅是师范生全面良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从教”的核心素质 ,对其将来从事的教育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 ,教师职业对 16项人格因素有着相应的要求 ,即A、B、C、G、Q2 、Q3 六项因素较高 ;I、L、M、N、O、Q4六项因素较低 ;E、F、H、Q1四项因素适中。为了研究师范生人格的成因和发展 ,探讨有效的人格教育策略 ,本文特针对师范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  相似文献   

20.
自我图式、他人评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华 《心理科学》2003,26(5):910-911
1 关于人格发展的几种观点1 1 经典精神分析论中的人格发展观Freud认为 ,人格发展是沿着所有人从出生到成人所经历的若干先后有序的阶段而前进的。个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康 ,取决于人格各部分关系的和谐一致 ,以及个人与他必须生存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协调。1 2 新精神分析论中的人格发展观Jung指出 ,人格的发展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 ,包括遗传和父母的影响 ,以及教育、宗教、社会、年龄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Erikson认为 ,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人格的发展经受着内外部的一切冲突。1 3 特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