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哲学》2004,(1):123-123
2003年12月18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论坛第七期在文科楼八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郁建兴做主题发言。题目为: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否可能与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28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持的“马克思论坛”第九期于文科楼八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李萍教授做主题报告,题目为“第二轴心期与中国文化传统——兼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简称“中大马克思论坛”,英文名称为MAR欠FORUM IN ZSLo 论坛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以聚会研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旨。 论坛采取一人主题发言、一至二人专题评议和与会者自由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每次定时150分钟。 论坛的第一期已于2《x)3年3月14日举办,以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以后每月举办一次(寒署假除外)。2以玛年上半年的初步安排如下:徐俊忠(马克思与我们同行,3月);张一兵(题目待定,4月);刘森林(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批判,5月);徐长福、郁建兴(马克思实践哲…  相似文献   

4.
由"马克思学论坛"与北京大学"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光明日报>和<社会科学报>等多家单位参加的"第六届马克思学论坛暨<资本论>哲学意蕴新解读"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1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5.
《现代哲学》2003,(4):60-60
2003年9月1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论坛第四期于文科楼八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刘森林教授做主题发言,题目:异化概念批判。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 2004年 8月 16日至 22日在四川绵阳召开。此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联合主办,绵阳师范学院承办。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来自全国 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及人民出版社、《哲学研究》杂志社、《求是》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现代性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理论”、“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三个方面的专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讨论。就第一个专题, 与会学者们认为, 马克思哲学是现代性理论异常宝贵…  相似文献   

7.
陈燕 《现代哲学》2005,(1):44-44
2004年12月16日下午,第14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旷三平教授主讲,题目为:评价尺度的本体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19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论坛第十期在文科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何萍教授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发言,题目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  相似文献   

9.
在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的心脏停止跳动120年后的同一时刻—3月14日下午二时三刻,“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一讲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开讲。中山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部分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他们有李萍副校长、梁庆寅处长以及叶汝贤、徐俊忠、黎红雷、蔡禾、刘森林、钟明华、郭文亮等教授。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叶汝贤教授主持了论坛。中山大学社科处处长梁庆寅教授为论坛致词。 本次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的徐俊忠教授做主题发言。徐教授首先回顾了过去80年来共…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主办的“首届马克思学论坛暨《马克思学新奠基》出版座谈会”于2007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委党校、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大学学报》等报刊的代表,共有30余人与会。1.会议对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的新著《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新阶段的著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和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学者160余人与会。本届论坛围绕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这一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本体论的批判和重建/杨筱刚∥天府新论(成都).1992,4.52~59马克思对主体客体关系问题的解决及其意义许凯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黄石).1992,4.13~19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再论重建劳动能力个人所有制/袁中良,王东京∥江汉论坛(武昌).1992,7.36~42论马克思“科学是生产力”观点的理论内涵与启示/赵凌云∥江汉论坛(武昌).1992,7.30~35马克思的人本质概念/陈刚∥江苏社会科学(南京).1992,4.42~46,51  相似文献   

13.
岳梁 《哲学动态》2008,(2):96-97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大会于2007年10月10~13 日在苏州举行.与会代表130余人,收到论文近80篇.会议主要研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岳丽艳 《现代哲学》2004,(3):128-128
2004年5月31日上午,第十一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作主题报告,题目是:全球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叶汝贤教授主持论坛,马哲所教师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5.
1976年以来,每年在南斯拉夫的察弗达特举行一次“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园桌讨论会。该论坛是由南斯拉夫共盟机关刊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迫切问题》和《世界上的马克思主义》杂志联合发起并组织的。据1979年4月3日《战斗报》报道,今年10月1日到5日将在察弗达特举行第四次园桌讨论会,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7月11日,"中国马克思哲学高峰论坛(2015)暨中美哲学家论坛"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论坛由中共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江海学刊》杂志社联合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分中心、中共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中国与美国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与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11—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复旦大  相似文献   

18.
(1959年11月26日至同年12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忍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现代哲学社会学说是两种根本不 同的思想体系陈国新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 第6期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契机李淑珍师扬 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第4期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彻底转变的自主发展 李万古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马克思的三种历史分期方法钟文静王小丁学 术界1989年第6期论晚年马克思的发现及其在当代的意义江丹林 江淮论坛1989年第6期马克思的《莱茵报》论文在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中 的地位丁之江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第4 期恩格斯世界观转变与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27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大马克思论坛第五期于文科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俄哲学专家贾泽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苏联哲学——过去·现在·未来。 针对“苏联哲学”的过去,贾教授首先界定了“苏联哲学”和“在苏联的哲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斯大林时期所形成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干的理论体系;后者则指整个苏联  相似文献   

20.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邓晓芒: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行现代解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人学的崭新实质。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主义人学的批判,对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对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以及对人——自然存在的“本体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