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奇同志著的《道德科学初学集》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发表过的九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有一部分是针对当时道德问题的讨论而发表的。例如:动机和效果的关系问题;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的问题;无产阶级道德原则和功利主义的问题;关于对立阶级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道德阶级性和继承性的问题等。作者在认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1.《道德理论文集》(1989英文版,262页) 2.《政治道德文集》(1989英文版,264页) 我们在这两本书中收集了黑尔教授关于《道德理论》和《政治道德》的论文和演讲,其中两篇是60年代的(一篇为《承诺的游戏》,一篇为以前未发表过的关于《反叛》的谈话),但大部分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黑尔教授在绪论中指出,在多年道德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伦理学会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于1987年12月22日至24日在长春市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讨论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光玄同志到会讲话。九十多名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共收到论文六十多篇。与会同志围绕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这个中心,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②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等单位主办的“广东省新时期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于1996年3月5日—7日在广州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必坚、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等应邀与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大会的省内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约160人,共提交论文约65篇。这些论文的重点:一是探讨邓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同志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指示精神;二是探讨新时期道德建设的紧迫性;三是探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庄春波同志的论文集《古史钩沉》近期即将付梓。《古史钩沉》一书,是作者历来从事古史研究撰写的论文中精选的二十余篇论文的集结。其中,部分论文已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另外部分论文则是尚未发表的新作。该书的特点很突出,即选题大多与先齐史、齐国史、东部古国史、《管子》学、稷下学等方面的选题有关。例如,以《华族溯源》为代表的一组论文,考论阐论了先于夏,又与夏并存的一个非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以他关于“道德法”和“伦理法”的区分以及对康德道德理论的批判而著名.本文的作者Mlen W.伍德从黑格尔早期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切入,以《自然法论文》、《精神现象学》以及《法哲学原理》为主要文本,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黑格尔对道德的批判.作者认为,黑格尔虽然批判了道德观点的空洞性、抽象性,但是赞同道德是伦理生活的一个方面和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黑格尔而言,道德不是形而上学的假设,它要在伦理生活中获得实现.黑格尔与康德的伦理思想并不完全对立,他们共享着同样的伦理价值、理性自治,只是黑格尔试图在康德伦理思想的基础上使道德走出主观性的应该、把伦理价值与社会和历史现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李奇同志的《道德与社会生活》是一本赋有时代感的著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书,值得一读。此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十篇和一个绪论。从内容上,大致可归为三大方面:即道德与经济(利益、产品分配)的关系;道德与其它社会意识(包括科学)的关系;以及道德与婚姻家庭和人生观的关系。通过对道德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关系的论  相似文献   

8.
农村道德建设是目前我国伦理学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对农村道德建设的理论意蕴、基本问题和具体途径等问题的学理方面的探讨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表达.最近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罗文章同志的<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就很好地回应了这些问题.笔者有幸在第一时间获得了作者的赠书,通读之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总体来说,该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庆祝李奇80寿辰,探讨当前道德建设问题本刊记者1993年7月9日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全国伦理学会,为庆祝李奇80岁寿辰召开当前道德建设研讨会。首都部分学者、专家及湖南、四川、陕西、山东、江苏等省伦理学界的学者约60人与会。一李奇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她从事伦理学研究38年。1935年入党,曾在北平作地下工作。1938年赴延安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担任过很多重要的领导职务。1955年到哲学所工作。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新建设》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伦理学论文,充分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以后编辑成《道德科学初学集》出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在哲学所创建了伦理学研究室;并与一些同志一起积极筹备,组织成立了中国伦理学会;又写出《道德与社会生活》一书,深刻而透彻地阐明了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并对道德与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文化、教育等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是一部很有份量的力作。后来,她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道德学说》。这是一部有关道德学说的基础理论著作,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  相似文献   

10.
道德比喻,以自然美比喻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是自然审美观与再现自然美的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将美、善融合一体,可称伦理美学的一个具体内容。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思想家擅长运用道德比喻。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以傲霜挺雪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汇编的《道德与精神文明》一书,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道德与精神文明》是以共产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中心内容,以一九八一年十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伦理学讨论会收到的论文为基础,选编三十篇论文汇集成书的。这些论文的內容,涉及到共产主  相似文献   

12.
《道德理想与现时代》──一部有特色的研究现实问题的理论著作叶敦平,刘锋周中之同志撰写的《道德理想与现时代》是一部具有一定特色、研究现实问题的理论著作。作者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臧乐源教授的《道德和精神文明》一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年二月份与广大读者见面。 臧乐源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本书是将他在1979至1984年所写的有关伦理道德的部分文章(21篇),编辑而成的论文集。 此书虽由各自独立成篇的文章组或,但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可自然地联缀成一体。因而,它较为完整、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理中有关道德发展的规律性、阶级性和共同性等问题;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原则和规范诸问题;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活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道德     
主持人的话:今年是德国著名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阿多诺(T.W.Adorno,1903—1969)诞辰100周年。阿多诺一生勤于探索、善于思辨,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地构造了以否定的辩证法、社会批判理论和音乐批评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西方学术界,他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树一帜,他的社会理论丰富而特色鲜明,对20世纪西方国家的知识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也因此成为上个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思想家,我们在此特别刊登国内从未发表过的三篇论文,它们分别选自阿多诺的《克尔凯郭尔——审美的结构》、《最低限度的道德》和《道德哲学的问题》三部著作。如果说《克尔凯郭尔——审美的结构》是阿多诺刚刚进入哲学界时所写、反映他的青年思想的处女作,那么《最低限度的道德》则是他反对法西斯统治、抒发经历二战体验的作品,文风多有警句格言,颇有哲学散文的韵味,而《道德哲学的问题》则是他生前的讲课文稿,文风完全不似他的其它哲学著作那样深奥晦涩,而是朴实直白、深入浅出,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道德哲学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我们希望,这几篇论文的发表能够展现阿多诺思想的几个不同侧面,对国内学术界全面认识阿多诺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与过去出版的这一类的受批评的论文集比较起来,这一本书的有益的特点是对于逻辑问题的选择更加精炼,对其阐述更为深刻。在这一本论文集中既考察了从前早已提出来的一些问题(例如,关于逻辑形式,关于思惟的正确性与真实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他),也考察了与数理逻辑的成就相联系而发生的一些问题。在发表于文集中的各篇论文中一般都给予唯心主义以足够详尽的批判。在许多论文的逻辑观点的考察中,并适当地补充以历史的阐述,对于这一些或那一些逻辑派别发生的社会根源与认识论的根源加以具体的分析, 第一篇论文是奥依什维洛约“关于逻辑学对象的问题”,在这一篇论文中考察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  相似文献   

16.
周原冰同志的新著《共产主义道德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已杀青付梓,不日将与读者见面。笔者有机会,得先阅读《通论》样书。获益之余,深感本书有推荐介绍的价值。 在1979年于济南举行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周原冰同志被与会同志推举为本书的撰写人。以后,在六五计划期间,本书又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六年过去了。周原冰同志,不负众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深入研究和对现实社会道德生活的严肃思考,并在业已率先出版的《道德问题论集》和《道德问题丛  相似文献   

17.
李奇同志的《道德问题初学集》刚修订再版发行,她的新著《道德与社会生活》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即将与读者见面。全书近廿万字,除《前言》、《绪论》外,作者对《道德与利益》、《道德与产品分配》、《道德与政治》、《道德与法律》、《道德与宗教》、《道德与文艺》、《道德与教育》、《道德与科学》、《道德与婚姻家庭》、《道德与人生观》等重要专题作了严谨地探讨,及时地概括和论述了道德与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生活之树是常青的,那么我确信,盛开在生活之树上的理论之花也必定是鲜艳的。这是我读完邵华泽同志的哲学论文集《生活与哲学》之后的深切感受。 《生活与哲学》共收入作者三十七篇文章。除冠在书首的《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外,其余文章大  相似文献   

19.
周原冰同志是我国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老战士,早在30年代末就开始撰写宣传共产主义道德的文章和小册子,50年代中期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成绩卓著。“文革”期间,虽遭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仍然坚强不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又焕发了青春,在完成其大作《共产主义道德通论》之余,又针对当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写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这本《道德问题丛论》(下称《丛论》)就是他在8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文集,它不但是作者个人理论思想的发展轨迹,也是当时伦理道德领域内思想斗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战斗纪录。保持敏锐的政治和理论嗅觉,能够在反对一种主要倾向时,及时地察觉到被掩盖的  相似文献   

20.
何中华同志的《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见《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以下简称《试谈》),从终极关照角度,提出了一种以“自律”为本质、以“只为行善而行善”为动机的道德尺度,在人们欲得利而求之、求又常陷无度量分界的今天,有积极意义,但其对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否定和市场经济与道德互斥的结论,未免过于消极;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间接统一和“严格划界”的论述,也显得无力,难圆其说。窃以为,这与作者采用的道德形而上学方法有关,与如何处置道德形而上学和现实的关系有关。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看法,求教于何中华同志。我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