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采用回顾性研究,报道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提示病变脊髓增粗,髓内异常信号,髓周可见血管流空影,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行介入血管内栓塞术或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较好.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本病预后较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栓塞治疗由于血管内辅助技术与各种栓塞材料的综合应用取得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物修饰弹簧圈、封堵球囊和支架技术的应用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2)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的应用提高了脑动静脉畸形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单纯栓塞治愈率;(3)带膜支架在颅底部巨大动脉瘤和创伤性动静脉瘘取得开创性应用。  相似文献   

3.
脊髓血管畸形误诊和治疗失误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血管畸形是脊髓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轻微而缺乏特征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脊髓血管畸形血管构筑复杂,目前缺乏统一的分类,临床治疗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和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早期误诊、漏诊以及治疗失误的主客观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脊髓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例以肛门闭锁伴前庭窝瘘为主要表现,合并双阴道、双宫颈、双子宫、右肾缺如及脊髓栓系罕见组合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彩超、瘘管造影、倒立侧位X线及椎体MRI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处理过程中的几点争议进行简要讨论。完善术前检查,行改良式会阴部肛门成形+阴道成形术;脊髓栓系未出现症状,对侧肾脏代偿满意,密切观察。小儿肛门闭锁伴前庭窝瘘,合并双阴道、双宫颈、双子宫、右肾缺如及脊髓栓系组合畸形,虽然少见,但应当引起重视;提高各级儿保及儿科医务人员对先天肛门闭锁合并畸形的认识,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肛门闭锁治愈率及术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探讨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技术(parachute-style running suture,PSRS)在桡动脉一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fistulae,RCF)中的应用体会.回顾性分析64例应用PSRS行RCF的资料.左前臂造瘘18例,右前臂造瘘46倒,其中鼻烟窝处纵切口23例,桡骨茎突上方横切口41例.手术时间45min~80min,出血5ml~3Oml.所有患者术后扪及震颤,术后6周内经RCF行规律透析,血流量在220ml/min~275ml/min.术前充分评估局部血管状态、准确计算缝合针距和间距、收线时预留适当的张力、适当扩大吻合口面积、围手术期适当抗凝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提高采用PSRS行RCF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输尿管阴道瘘的诊治策略。选取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输尿管阴道瘘患者,其中1例合并膀胱阴道瘘。其中行腹腔镜子宫切除3例,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13例,腹腔镜子宫阔韧带肿瘤切除1例。患者均表现为阴道有液体不自主流出,发生于术后6天~21天,平均10.8天。伴腹痛9例,发热3例。就诊时间为出现尿液漏出第3天~30天,平均13.3天。结果 8例行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治愈5例。12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均治愈。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输尿管阴道瘘一经诊断明确,需及时行输尿管镜探查,可选择合适患者行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治疗。  相似文献   

7.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烟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回顾性分析报道2例甲亢合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合文献分析.甲亢合并烟雾病较为罕见,2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以脑梗死为主的脑缺血症状,临床症状均发生于甲状腺毒症期,控制甲亢及血管重建术等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缺损症状,预防复发.对拟诊烟雾病患者筛查甲亢,有脑血管病症状的甲亢患者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以利于早期发现,综合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8.
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最新文献和实践经验,用科学、辩证的观点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的自然史、诊断和治疗选择。就显微手术、血管内治疗及放射外科治疗三种手段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血液透析的广泛应用,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建立并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慢性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人工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工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临床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回顾分析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并结合大量文献进行分析讨论。3例大动脉炎患者血管成像表现为动脉管腔狭窄、扩张及管壁增厚。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同时显示大动脉炎的管壁改变和管腔情况,对大动脉炎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最新文献和实践经验,用科学、辩证的观点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的自然史、诊断和治疗选择.就显微手术、血管内治疗及放射外科治疗三种手段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双Y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的可行性和疗效.5例胸腔胃-气道瘘患者,其中1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瘘口远端至右上叶支气管开口水平;4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瘘,在X线透视下置入双Y型气道覆膜内支架治疗.5例胸腔胃-气道瘘患者使用双Y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操作均1次成功,瘘口封堵完全,能顺利进食,卧位呛咳症状消失,未出现气道出血、气胸等并发症.使用双Y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操作安全、近期疗效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探讨3例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而急诊实施介入诊治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ACS的诊断意识.收集我院比较典型的3例误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肺栓塞、1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1例为流行性出血热,3例均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1例于前降支植入了1枚支架.AC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原因多为首诊医师思路狭窄,应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仔细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减少误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3例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而急诊实施介入诊治死亡病例的,搭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ACS的诊断意识。收集我院比较典型的3例误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肺栓塞、1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1例为流行性出血热,3例均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1例于前降支植入了1枚支架。AC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原因多为首诊医师思路狭窄,应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仔细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减少误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探讨鞍内动脉瘤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策略。分析1例鞍内动脉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头颅CT检查确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动脉瘤,成功介入手术治疗。破裂的鞍内动脉瘤诊断较为容易,未破裂动脉瘤尤其是巨大鞍内动脉瘤诊断困难,易与鞍内肿瘤混淆,对可疑者应及时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后选择恰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及全身麻醉用于高海拔高龄低氧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临床优势。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1月来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年龄>69岁)低氧患者86例,其中全麻31例,腰-硬联合麻醉55例,记录麻醉后5min、15min、30min及术毕血压、心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后转ICU比例等指标。与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入住ICU几率显著降低(P<0.05)。在高海拔高龄低氧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使患者麻醉效果突出,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有效,比全麻更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病理及预后情况。患者年龄52岁~65岁,男女比例为4∶1,均因体检发现肾占位就诊,无化疗史,尿液脱落细胞学及CT无特异性,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术,Ⅰ期4例,Ⅳ期1例,随诊6个月~60个月,均未复发。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病理免疫组化检测,首选手术治疗,对于期别较晚者,术后可追加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8.
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IVS6+95(C/G)基因多态性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再狭窄的意义进行探讨。UAP患者行PCI术(TIMI血流达到3级),3个月-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选取血管腔内径狭窄≥75%者(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与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hsCRP、血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对57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估。根据SDS分值将患者分为抑郁纽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炎症、营养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抑郁组患者19例(33.3%)...  相似文献   

20.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踝臂指数(ABI)、趾臂指数(TBI)与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ABI、TBI、baPWV及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三组间ABI、TBI及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管超声为金标准,ABI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76.34%,特异性为91.35%,TBI与ABI有较好的一致性,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ABI、TBI呈负相关(P0.05)。ABI、TBI及baPWV与老年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在老年2型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较大应用价值。ABI、TBI检查与下肢血管超声相关性好,且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ABI、TBI及baPWV对早期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