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风俗习慣是由社会生活的特殊条件决定的。我国各民族也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慣。风俗习慣虽因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任何民族的风俗习慣却与整个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联系,牽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般的情况下,人們都不大重视这一点,只注意在生活中相沿遵循本民族的风俗习慣。过去,反动派又常利用各民族风俗习慣上的不同来挑拔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紛和仇杀,民族风俗习慣上的問題很自然地和民族关系問題連在一起,久而久之,人們就易于把任何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慣的举动,都看成是保持民族特点,維护民族利益,从而逐漸形成为种种不正确的民族感情或民族偏見。在这次各少数民族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許多涉及风俗习慣的問  相似文献   

2.
法国哲学家丹纳说过,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与时代精神,它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每个民族,都在各自的“精神气候”中生活,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巫术信仰、衣食住行、生产消费、商业贸易、人生仪礼、婚姻制度、民间游艺、岁时节令等方面的风俗事象。 各民族的风俗大体上可分为心理的、行为的和语言的三大类。心理的风俗主要表现在信仰上,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禁忌等。行为的风俗主要表现在祭礼仪式、婚丧嫁娶、祈禳驱崇以及岁时节日、游艺纪念等活动上,它是心理风俗的外化。语言的风俗表现思想的传承性艺术,包括神话、传说、诗歌、谜语、谚语、说唱、戏剧、行话及游戏语等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服饰是人类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是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晶。传统民族服饰蕴含着浓厚的风俗文化和古老的历史内涵。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环境背景会对人们的审美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与荀子都提出风俗美.柏拉图的城邦风俗之美是建立在正义原则下的治国之美,其核心在正义.而正义又蕴含着一种理性本质,所以城邦风俗之美被规定为客观事物的理性属性,是一种理性化的美.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及的“比较”,是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比较法。 凡是到过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地方的同志,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第一次到达某个地方后,就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由看和听而把握住该地方风俗的特点。这是比较  相似文献   

6.
伦理道德源于人们的生活,伦理道德也需要进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个体的自觉、制度的安排是伦理道德与日常生活连结的重要途径,其中,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风俗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重建风俗、移风易俗对伦理道德的实现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梳子的美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当不断传承相沿的生活习惯演变成了风俗,而使用梳子是一种习惯,也就成了一种风俗。以梳为美,挖掘和发现梳子曾经留下的那一段美丽的时光,这种体验和发现可概括为:物境、情境、悟境。  相似文献   

8.
绣荷包是女红的手工技艺之一,产生于中国妇女传统的刺绣艺术活动,经过几千年的延续、衍化,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产物。本文从绣荷包的形制和工艺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剖析绣荷包与民间生活风俗的关系,以及与创作主体——女红情感寄托的联系,反映时代民众的审美理想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9.
兰宇 《美与时代》2015,(1):46-51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人们对人和天地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形象化阐释,由此衍生出乞巧的风俗,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仪式。每年七夕,全国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饰文化的隐在表现形式,所以和中国民间女红联系在一起。乞巧虽然是一种外在的风俗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却暗含着渴望做好手工绣品、手工服装的女性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即通过乞巧活动使自己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心灵感应和更强的手工艺术的创造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女红水平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活动成为了促使中国刺绣与民间女红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风俗文化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了广大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夸张变化的装饰造型和富有寓意的意境美,完美地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内涵。中国民间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根植于民间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农村的生活习俗和自然景观给剪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劳动人民从自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中的烧头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烧头香是民间特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固有其存在的根基,从中可窥见人们的独特心理和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12.
抢烧头香是民间特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固有其存在的根基,从中可窥见人们的独特心理和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13.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种节序风俗或节令风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沿用传统,人们往往仍然称春节为“年”或“大年”,而专称公历新年为“新年”。按照历来的习惯,过年不仅包括除夕夜、元旦(即正月初一,又称元日),而且还要延展到正月初二、初三、初四,甚至到十五,称作“小年”。春节是炎黄子孙特别重视的节日,春节风俗覆盖于神州大地及海外华侨驻地。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思潮是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一种令人吃惊的现象:在一段时间里,成千上万的人受着同一种行为取向所支配,表现出同一种情绪、情感和喜好,由此而给社会生活带来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效应,这就是社会思潮在起作用。社会思潮有时包含着有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作主导,但更多场合体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群众性社会心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有高级层次(思想体系)和低级层次(社会心理)之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的、表现在情感、情绪、风气、风俗、习惯、传统、成见等…  相似文献   

15.
一部反映我国穆斯林生活的彩色纪录影片《中国穆斯林》,已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影片展现了中国穆斯林主要聚居地区西北高原的壮丽景色,叙述了伊斯兰教传入我国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概括地介绍了我国一千四百多万穆斯林的生活和风俗  相似文献   

16.
郭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76-276
民居,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本民族本地区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碉楼,作为青藏高原地区民居的一种大众化建筑,是藏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种民居形式,是青藏高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久远、类型的作样、风格的独特,正是藏族民众在本民族丰富灿烂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建筑风俗和人文景观。本文将从建立背景对青藏高原的碉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薛静 《天风》2016,(2):14-15
正作为中国人,中国基督徒应尊重文化,而对于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我们应该小心对待。"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其本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地域性等特点。风俗习惯影响着历世历代的中国人,并且与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远与近:侈移中国精神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杰 《世界哲学》2007,(1):13-32
中国人内心的举止习惯,属于精神风俗,也是中国人的做事方式,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传统,表现在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本文仅从“巫”、“血亲”、“懒散”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人内心活动中“近”的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类型,进而对学界长期以来固执地以西方知识论类型的哲学概念解释中国思想史,做一种纠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7,(6)
在以经世为方向重建道统之后,顾炎武特别重视风俗教化。他的风俗研究将历代风俗变迁与天下兴衰治乱联系起来。他考察了清代之前的风俗,将教化与风俗结合起来,强调教化对于保持风俗淳美的重要性。顾炎武旗帜鲜明地指出,"保天下"重于"保国",并且人人有责。要"保天下",就必须从人伦风俗和教化角度思考天下问题。他认为明亡的原因,主要就是风俗的败坏。为推行风俗教化,顾炎武突出了耻德的重要性,认为知耻是教化的前提。只有士人有廉耻,天下方才有风俗。  相似文献   

20.
邓灵勇 《天风》2016,(6):20-21
殡葬礼仪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各个民族的风俗虽有不同,但丧礼都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一种表达方式。活着的人为逝者办个葬礼,举行悼念仪式,以表哀思,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