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与西方诗歌相比,中国是个有着更悠久、更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有关,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有关.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直接影响了"五四"初期的新诗.初期新诗反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语言、格式、韵律等),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但却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并在当时的文学思潮、新诗理论观念的氛围中,形成了现代诗歌中最初的现实主义浪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革命的压力下,文化会产生一种应激性的变形与复原,它有一种自在的逻辑,当它与外在的社会逻辑相叠加,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状态。基于这种思路,本文考察了中国早期社会主义的逻辑、文化的逻辑,以及二者的重叠——中国早期社会主义的文化逻辑。这种文化逻辑包含了:革命的情感化与审美的理想主义,形式感与美感的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要素的"意识形态";文化的机制化与意识形态的"审美化";传统在革命中的"变形"与"坚持",以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风格而被接受等。  相似文献   

3.
关注民生、关爱自然、贴近社会、反映时代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歌颂革命历史,反映现实生活等重大题材是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特点.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主义创作对抗击在"文艺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伪艺术和反艺术的错误思潮及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梳理4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人积极参与政治运动的心理逻辑.纯粹的理想主义视角无法解释为什么参与者对信息采取趋利避害的过滤,纯粹的现实主义视角则忽略了人有为其理性选择赋予意义的天性.本文试图通过援引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冲突"理论,来填补理想主义视角和现实主义之间的鸿沟,消除其二元对立.本文认为,缓解认知冲突的心理需求,往往会推动参与者通过自我说服将现实主义动机内化为理想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以下几种说法;吉姆·莱文认为:从战后到60年代,现代主义得到了发展但逐渐衰微,是后现代主义逐渐成长并日益显著的时期;70年代是后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并存的10年;而7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便居领先地位。丹尼尔·贝尔认为:那些还追求形式的有序、统一性的美学特征的革命,就是现代主义的,而把现代主义当作一种还在传统"艺术"概念屏幕上  相似文献   

6.
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杰出代表,自传入中国之日起,其本土化的进程从未停歇过。文章简要梳理了油画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以及相关的美术事件,提出"油画山水"作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以西式的绘画材料与技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审美观,是中西绘画交流融合的时代产物。"油画山水"代表了中国近百年来油画民族化探索的结果,在油画本土化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延安从来都是一个被广泛表现且有着深刻历史内涵的题材,尤其是在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兴起后,对延安形象的刻画在美术形式中也有了丰富的表现。油画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表现具有革命历史和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中有着优势,因而在表现延安题材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相似文献   

8.
我国道德社会学的发展及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道德社会学研究自严复开始,20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长足进展,总体看来,道德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比较薄弱.因此,道德社会学在理论建构方面,应该承继迪尔凯姆的传统,矢志不渝地坚持以"道德事实"为研究对象,而且必须集"三种社会学理论类型"于一体,这门学科才会走向规范与科学.  相似文献   

9.
"新文人画"指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于中国艺术界的一个群体艺术,在90年代逐渐成为美术界关注的一个美术现象,与"现实主义画风"、"现代水墨画"一起组成了中国画画坛的三大类画风,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全盘西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的一个反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爱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批判,苏联电影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与诗意现实主义不同,苏联电影艺术家们不追求华美的形式,而是在当时革命斗争的语境下寻求一种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前史称"建国后十七年",最初十年,中苏关系友好的社会语境带来了苏联的美学风格和革命斗争思想,在这种感染下,新中国文艺与电影工作者们拍摄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有血有肉的"人民"电影,史称"十七年"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方法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华语电影尤其是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创作,但本文仅从典型环境、人物形象、题材风格等几方面谈论针对"十七年"电影美学品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与东亚其他国家相比,在面临来自西方的压力时,日本较为迅速地实现了近代转型,而日本传统思想中的"实学"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本文从"实证主义意义"与"对人性的现实主义态度"两个视角出发对日本传统实学进行了考察,并从这两方面出发讨论日本传统实学在日本近代化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考察可以发现,前者开阔了日本知识人的眼界,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务实而非盲目怀疑抵触的态度来对待东渐的西方思想,而后者则使日本知识人更为顺利地摆脱以道德教化为核心的传统儒学政治思想转而接受以制度约束为核心的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从而为日本的近代转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30年中,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是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美术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在新时期出现了诸如"伤痕美术"、"乡土美术"、"玩世现实"、"状态现实"等不同的形式,但是它们统一被称作"社会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19世纪以来国外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本文对这一时期我国主要的现实主义美术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概括,结合一批主流艺术家的作品分析这一时期现实美术的发展特点与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由道家美学至道教美学的关键节点,《淮南子》一书为山水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先秦尚水崇山的传统,对山水与道、山水与修身养生、山水与社会等多个命题予以论述,提出了水成至德、因水为师、山为水源等观点.该书更借阴阳观念,将山与水统摄成一对固定的范畴,对山水范畴的自然关联、神话意蕴和精神内涵等内容予以探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山水概念的发展.《淮南子》亦揭示了山水范畴的美学意义,即崇高之美、无为之美和超越之美.该书对山水概念所作的扩展与延伸,直接为山水文化在魏晋时代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山水观念在道教思想体系中的勃兴做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革命文艺"民族化"的口号,既有扩大抗战动员的原因,也有纠正五四新文艺偏差、重塑革命文艺的考虑。在他看来,革命文艺的民族化应当妥善处理民族化与人民性、现代性、国际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深入人民生活,推进基于人民性的"民族化";通过利用和改造旧形式,推进朝向现代性的"民族化";通过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资源,保持民族化与国际性之间的合理张力,最终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总之,革命文艺的"民族化"战略,意味着革命文艺从单一的阶级立场转换为民族-阶级双重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现;而革命文艺的民族化方法,也体现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处理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辩证智慧。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在北宋达到成熟的写实风格后,南宋画家试图创新技巧,以抒情为目的.马远、夏圭为南宋院体山水的典型代表,二人发展了李唐刚劲苍猛的画风,开创了"偏角山水"的新意境,构图多取局部,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绘画风格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画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19世纪法国画坛的印象派重外光,用色打破传统"固有色"观念,引起画坛视觉革命.但艺术观、创作法与传统绘画相悖,一度受制于学院派并遭世人非议,从被曲解到被接受历程曲折,在中国亦曾屡遭误读与误判.这种误读与误判涉及画派名称、画家翻译、创作方法、哲学基础与阶级属性等.这种误读、误判传入中国之初已有,上世纪50年代尤甚,现一并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是促使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90年代,在改革开放稳固的前提下,艺术改革全面发展,大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现实主义浪潮再起浪花。黄建新在20世纪90年代十分高产,平均不到两年就出一步作品,《站直翯,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和《红灯停,绿灯行》都拍于这期间,因这三部电影均取材于都市,表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因而被称为"城市三部曲"。黄建新的"城市三部曲",让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不断逼近真实生活。摒弃过多的修饰和美化,直接将原生态的生活搬上荧幕,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通过电影传达给观众,传达给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6,(6):185-193
当代英国小说在战后一度经历了"末日论"的寒冬,站在十字路口的小说家们不断探索,重新发现了现实主义传统的价值,推动了英国小说的复兴。本文以女作家拜厄特及其"自觉现实主义"为例,探讨现实主义传统与当代英国小说的演进脉络。拜厄特积极探索小说语言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互动,既以精准细腻的笔触努力接近客观真实,又将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现实主义伟大传统在自我更新和兼容并蓄中获得新生,在揭示拜厄特成功奥秘的同时,展现了战后英国小说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9.
吕雪梅  邓蕊 《哲学分析》2023,(1):35-49+196-197
健康理念从古至今不断嬗变,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概念以来,学界围绕“健康”有诸多争议,逐渐呈现出一元论和多元论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一元论路径旨在争论中给出一个普遍性健康概念,其中突出的争论有:自然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多元论路径旨在转变传统研究视角,放弃一元构建的普遍概念,强调在特定域境中确定健康概念。多元论路径为传统健康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它是哲学转向、医学转型和时代转变的产物,融合多元论健康观当代健康呈现出多元、复杂、动态、交互的特征,纠缠着客观实在性、价值引导性和语义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笔墨是架构于东方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和历史积淀之上,有别于西方绘画里的重写实、重透视、重明暗等艺术特点,是中国画高度精炼的审美体现.山水画笔墨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丰厚的审美情趣,笔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既是画家对自然山水的体悟摹写,也是山水画家人文精神与品格的无限外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