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不能想像敏锐的思想家康德不知道一种“明白易懂的”、超越时代的因果观造成的种种困难。这些困难在体系之内所起的作用是拯救人的道德自由。这是康德完全为之献身的一项崇高任务,甚至他也可能准备为此牺牲他自己体系的统一性。首先,对于有争议的意志自由问题来说,康德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比较简单的。1755年,康德在他谋取大学讲师资格的论文里就反对克鲁西乌斯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被决定了的理性这一原则使得自由成为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康德确认,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决定论。就连自由的意志表现,也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亲近     
一个男人在圣坛上等我。他叫比尔,我在高中时与他相遇,从此就双双坠入了爱河。 我们没有小汽车,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家具,也没有银器。因为,我们才大学毕业,甚至连工作都没有找到。然而,我这时只看到了新郎含情脉脉的眼光——什么贫穷还有那些不能实现的梦想,现在都显得微不足道。我问我自己: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智慧语丝     
正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做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一生能做好一件事,那也就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池莉不论贵贱和成败,人既不应当变为圣像,也不应当遭受藐视。——《往事并不如烟》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  相似文献   

4.
智慧语丝     
正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做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一生能做好一件事,那也就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池莉不论贵贱和成败,人既不应当变为圣像,也不应当遭受藐视。——《往事并不如烟》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  相似文献   

5.
一、准则与习俗:道德怎样变成了形式? 康德认为道德主要是由原则组成的。这种观点与那种认为道德主要是一个社会参与的问题,其中有些是可以用准则术语加以解释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一个战士十分清楚地知道某种行为是错误的,尽管他说不出它为什么是错的,也提不出任何禁止这一错误行为的准则或原则来。那么,他是怎么知道那种行为是错误的呢?因为他是在一种社会习俗中成长起来的,经过长期的熏陶使他明白了某类行为是不应当做的,因而也是不道德的。这需要一个原则吗?不一定,以前,他常常见到这  相似文献   

6.
“一个贯彻到底的新思想总是要简化……但是一个新观点又倾向于过于简化、忽视、无视,并由此而在实际上加以否认。”——约翰·杜威我的目标是要考察杜威在语言学及有关的问题上所必然作出的论述——杜威虽然在他的著作中对语言和符号体系谈得很多,却没有给我们留下他对这些问题的观点的系统论述。我所以选择这个论题的原因是许多现代的哲学家对有关语言诸问题所表现的巨大兴趣。在我结束讲演之前,我还想谈一谈杜威关于语方方面的著述与在这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康德既没有在他的道德哲学中,也没有在他的《人本学》中,“提出过一种详细的理性的行为哲学”,这是近现代有关康德的文献一向感到遗憾的事情。放在我们面前的F.考尔巴赫的这本全面解释康德的书的标题,却一下子就使我们感到不胜惊讶,因为它谈的竟完全是康德哲学中的“行为原则”问题。多年来他发表了一大批论康德哲学的书籍和文章,这些著作不但证明了他是最杰出的康德解释者之一,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最坚持己见的人。当然他也知道,康德本人“并没有很明显地使行动的概念成为他的哲学的论题”。然而康德哲学的“论述”却贯穿着“能交织出一种行为理论的线索”;他甚至认为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学评价针对学生们进行的美术学习有着非常大的鼓励意义,其和学生们对于美术学习所具有的自信心与激情有着很大关联,唯一不足的是在我们所进行美术培训环节里面,大量的老师并未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之前所具有的美术教学评价,仅仅只关注最后的成果并不会关注具体的环节,更不在意他们对于美术所持有的情感状况。长此以往,一定会导致学生们对美术没有了激情,所以美术教学环节里面的评价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中的一个显著方面,因为它们基本上集中了我们以往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一些制度特征的认识。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它们?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为四项基本原则所集中的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我们又该怎样坚持它们?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全面领会他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认识,真正做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性的觉醒     
乔治·汤姆逊(George Thomson)所著“古代希腊社会研究”一书第二卷“最初的哲学家”对一般读者来说,甚至可以说比第一卷还更为重要。在写到公元前第六世纪和第五世纪希腊社会底思想家时,他揭露了希腊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重要特点。但是他所做的还远甚于此,因为希腊思想,由于历史的理由,是以后各时代思想的基础,特别是现代科学——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者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除非沿着那些最初的哲学家们为我们铺设下的道路前进,我们就不能合理地思考;尤其是我们往往运用他们最先想出来的术语来思考。哲学和科学的范畴确实是在一个长期论辩中固定下来的,这个论辩一直到亚里斯多德时代才告结束。由于对它们缺乏认识,尤其是由于缺乏对  相似文献   

11.
这些解释为瓦尼萨所写序言据说全部哲学只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种评释。或许是这样。但是 ,柏拉图自己的哲学不也是对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毕泰戈拉学派和智者们、更不必说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一种评释吗 ?而反过来说 ,圣托马斯所撰写的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评释 ,难道不也是他个人的哲学吗 ?或者再反过来说 ,普洛克罗所写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评注》 ,难道不是也体现了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新柏拉图主义的数理哲学吗 ?普通的传统说法将我的第一句陈述归诸萧伯纳。审察的讥讽实际上是他个人的典型风格。至于“评释”这个术语———在启蒙时代已受到…  相似文献   

12.
《公正的天平》(■■)是安萨里的名著,该书通过与内学派(伊斯玛仪派)某个信徒对话的形式而展开。安萨里指出,"公正的天平"作为正确的逻辑准则,就包含在《古兰经》的启示当中,通过经文所述先知们的言论而体现出来。这些天启的理智原理是判定真理的准则和天平,是获取确定性知识的手段。在书中,安萨里为逻辑学规则提供了启示的依据,可谓伊斯兰思想史上的一个创举。在此意义上,正确的逻辑规则不仅仅被视为由哲学家所建立的"他者",相反,这些"公正的天平"是启示的内容,它们通过历代使者的经典而被传授于人类,是真主赐予全人类衡量认识的准则,只不过以前不同的民族可能对这些逻辑规则的称呼不同而已。这一创举为后期教义学家将逻辑学科纳入教义学之中铺平了道路,使得教义学的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真主本体和属性的讨论。正如我国近代著名大阿訇马良骏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选择后期教义学家的道路,以便尊贵的伊斯兰学科(教义学)不再需求‘他者’。"从这一点来看,安萨里在伊斯兰教义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论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合理性”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时常倾向于努力运用形式的术语来描述其特征。例如,可以认为合理性就是逻辑连贯性。我们可以称一个既肯定p又肯定非p的人是不合理性的。广而言之,一个明目张胆地进行违背他自己的利益、或者违背他自己公开宣布之诸目标的活动的人,也可以被认为是不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关于物质概念的哲学本质的说明——对哲学的根本问题的唯物主义回答——和他对这个问题与结构问题所作的原则性区别,往往被解释为:一切与结构相联系的问题,似乎只具有部门科学的特性;物质概念似乎只是回答我们的知识的来源问题,而且在涉及到物质所固有的普遍结构性时,似乎无需对物质的概念作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萨满出神术及其生理、心理机制问题,是近百年来萨满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被研究者视为萨满学研究的制高点,受到世界各国多学科学者的关注.为表述萨满在异常状态下的生理、心理现象,学者们提出了诸多萨满教术语,并因此展开了持久的学术讨论,对这些术语的解释甚至成为萨满教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反映了萨满教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公正的天平》(■■)是安萨里的名著,该书通过与内学派(伊斯玛仪派)某个信徒对话的形式而展开。安萨里指出,"公正的天平"作为正确的逻辑准则,就包含在《古兰经》的启示当中,通过经文所述先知们的言论而体现出来。这些天启的理智原理是判定真理的准则和天平,是获取确定性知识的手段。在书中,安萨里为逻辑学规则提供了启示的依据,可谓伊斯兰思想史上的一个创举。在此意义上,正确的逻辑规则不仅仅被视为由哲学家所建立的"他者",相反,这些"公正的天平"是启示的内容,它们通过历代使者的经典而被传授于人类,是真主赐予全人类衡量认识的准则,只不过以前不同的民族可能对这些逻辑规则的称呼不同而已。这一创举为后期教义学家将逻辑学科纳入教义学之中铺平了道路,使得教义学的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真主本体和属性的讨论。正如我国近代著名大阿訇马良骏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选择后期教义学家的道路,以便尊贵的伊斯兰学科(教义学)不再需求‘他者’。"从这一点来看,安萨里在伊斯兰教义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这份资料不知蒙骗了多少人,我认为根本没有科学道理,可为什么还有人信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哥哥就是看了这招生资料而动心,决定去修炼成仙,离家出走了,任凭父母怎样求他,给他下跪,他也不会同情父母,把大师看成是他最亲的亲人,大师比他亲爹亲娘都重要,伪气功能使他变成冷血动物,这不得不使我担忧,如果再让这些“大师”们猖獗下去,国将不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同社会上这些伪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欲望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多处使用了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这些术语,又多次使用了生产关系概念(据我统计,至少使用十一次)。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这些术语与生产关系概念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难解之谜。本文为破解这个难解之谜做些尝试性的探索,不当之处请理论界的同仁、特别是中共中央编译局的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不可或缺性论证”与反实在论数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20世纪初的数学哲学研究侧重于探讨数学基础问题,由此产生了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与直觉主义等数学基础流派。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数学基础问题不再困扰数学家们,哲学家们也开始转向关注经典数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这包括探讨抽象数学对象是否在字面意义上存在,数学定理是否为关于抽象数学对象的客观真理,我们如何能够获得、确证经典数学的知识,以及数学为何可应用等等。这些哲学问题其实是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哲学家们所关心的本体论问题,以及自17、18世纪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以来的传统哲学家们所关心的认识论问题,在数学领域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