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个性是心理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发展的动力是个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个性及其形成发展作怎样的理解、或者说对个性发展动力作怎样的理解,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拟从个性理论的两个相反命题试谈对个性发展动力的理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对于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在理解上如果不拘泥于名词,也不是曲解其原意,把内因、内部矛盾、内部东西(主体)、内部条件等,看作可以通用的名词,那末,关于个性发展动力的理论,可以说有两个相反的命题:一个是谢·列·鲁宾斯坦提出的。一个是阿·尼·列昂捷夫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一、自我心态图的起源与形成自从E·柏恩在1964年发表了《人间游戏》之后,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AT)的理论开始被人们所熟悉,以后,T·哈利斯在《我好、你好》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TA 理论,接着,E·柏恩又发表了《寒喧后说些什么》一书。这样,奠定了TA 理论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基础。根据TA 理论,一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自我心  相似文献   

3.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交往问题,在当代是作为一个多结构的综合性问题来看待的,柏·弗·罗莫夫认为,研究这一问题必须分析人们之间的现实联系。因为人们是通过这种联系来实现交际的。人们一方面在其社会关系中通过交际来形成个性,另一方面在这过程中使其个性得到显示并成为影响现实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创立有关人的学说的时候,曾提出并论证了描述作为个性的人的重要原理。但是可以说,在科学里直到现在,对于“个性”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尽管这种概念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哲学和社会学文献,运用于政论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去。如在“个性理论”的专题学术论著集中就有人谈到:在今天对于‘个性’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应该对这种概念作出科学的回答。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七十多种个性定义和二十五种以上的个性结构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苏联哲学家认为,社会的变化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使得哲学需要建立完整的人的理论。这种理论目的是通过人的生命活动来认识人、解释人;研究的方法应是社会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的结合。苏联哲学家对人的本质、个人、个性、个性的形成、社会主义个性及其形成条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个性结构问题是个性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科学地阐明个性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系统性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从新的视野和方位来透视和剖析个性结构。按照系统性观点,它要体现出结构的多层次,多水平、多维度、多联系、动态发展等特点。我们的分析就是从上面几方面出发对个性结构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个性的心理结构问题是个性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弄清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正确理解个性的本质,而且对于全面认识人的积极能动性和特殊的创造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西方的个性心理学呈现了形形色色错误的观点,形成了混乱的和观点不够明确的状态。比如,在西方的个性心理学中,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到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都把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或需要、潜能看成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把这些生物性的驱力看作是个性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9.
个性是个体心理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始于婴幼儿期,家庭的教育与影响在其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这在中外心理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但是家庭结构形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不同结构的家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发展水平是否有所差异?这在国外还很少研究,在我国则是一个空白。弄清它,更好地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处于个性形成与发展关键期的幼儿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从佛洛伊德创立他的个性理论算起,有关个性的研究距今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些年中,心理学对个性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十年前,人们对个性的研究还几乎是个空白,仅从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个性理论界便一跃形成如此众多的理论,其发展速度之快,理论分支之多使人难以置信。自佛洛伊德1923年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后,他的完整的个性理论基本确立。佛洛伊德第一个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人们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此后的个性理论可以说都是针对精神分析而来的,他们因不能接  相似文献   

11.
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20年左右,以社会认知理论命名的个性新观点正悄然兴起,并成为心理学重新综合趋势的重要反映。这一研究取向认为人是可以认知的、社会的人,并强调把认知过程看作是理解复杂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的一把钥匙。在个性心理学领域,沃尔特·米契尔(Walter Mischel)是采用认知变量解释个性差异并做出非凡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该文着重从米契尔的三大重要研究领域:认知原型分类、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和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出发,详细阐述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并对其个性理论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施铁如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3):3-735
传统的品德结构理论混淆了作为心理过程方面的道德认识和作为个性方面的道德观念。前者属于品德的形成过程问题,后者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问题。道德观念结构可从三个维度考察:道德观念内容,道德观念形式,道德观念操作。道德观念的建构经过三个形式类似而内化程度不同的连续阶段:建立新观念与旧观念的意义联系;建立新观念与旧观念、旧行为的一致性联系;建立观念与经验事实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西方儿童个性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野  杨丽珠 《心理学探新》2003,23(2):12-14,19
近年来,在儿童个性结构研究领域,基于成人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五因素受到一定的挑战,此外该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该文从新近西方儿童的个性结构理论研究、儿童个性结构研究采用的同伴提名法、以及个性结构问卷的跨文化应用等几方面来探讨西方儿童个性结构研究领域的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因素分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多元统计方法。它摆脱了研究中的那种先严密假设再实验证实的固定程式,成为开发研究未知领域、揭示事物结构因素的有力工具。随着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这一重要方法的应用已从心理学扩及到生物、社会、经济、医学乃至气象、地质等诸多领域。因素分析的产生,始于心理学中关于智能结构的研究。从斯皮尔曼(Spearman·C·E)1904年著名论文“一般智能”(“General intelligence”,Objectively deter mined and measured)到瑟斯顿(Thurstone·L·L)的群因素理论,各种关于智能结构的理论相继出现,彼此展开了争论。其中大部分理论所依据的事实是靠各自的因素分析得到的,反过来各个理论的建立及彼此的争论又促进了因素分析的发展。因此,了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之林,心理学既古老又年轻,而个性心理学则更是如此。对个性心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希波克利特的气质类型,在中国古代医书“内经”中亦有对个性类型的描述。然而,个性心理学真正成为独立分支,却是始于一九三七年,在 G·W·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以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系统观为特征的。使用系统观可以查明学前儿童发展的主线。具体表现是,从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般问题体系中研究儿童的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问题。这种一般问题包括:第一,儿童个性基础结构的形成问题,如儿童的动机意志方面,这是儿童个性的核心;第二,基本能力(艺术的、智力的和实践的)的形成和发展问题;第三;儿童创造性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17.
3-6岁幼儿个性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雯  杨丽珠 《心理科学》1999,22(5):459-460
1问题提出近来西方提出的大五和大七因素理论在成人个性结构研究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Digman,John,Robin等人又试图将大五因素理论借鉴在儿童个性结构的研究上。但由于大多数研究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大五因素,而作为大工因素理论本身还存在一些疑问.所以要说明幼儿个性结构完全符合五因素模型还缺乏有力的支持.实际工作中,广大教师为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首先要了解幼儿个性结构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因此,研究我国幼儿个性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从自然语言途径,运用中文词汇描述我国幼儿个性特征和…  相似文献   

18.
个性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个性结构则是个性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个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各家各派对个性结构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也是从各自的基本观点出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什么是个性结构?个性到底是哪几部分组成的?明确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弄清个性的实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而且还能为个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研究个性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些国外有关个性结构的几种理论,并加以简要的评述,从而提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气质对活动有没有影响?怎样影响?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假如我们不是在字面上而是在观念中真正弄清这个问题,那将大大提高个性心理学的理论素养,也将大大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波兰心理学家斯特里劳站在活动理论的高度,吸取了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涅贝利岑等人神经系统基  相似文献   

20.
一、新的综合对个性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人的个性如何形成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由于人们所持南理论观点不同,便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因而形成许多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理论家认为,人的个性是通过S—R(旧行为主义)或R—S(新行为主义)这一模式形成的,而且他们认为仅研究人的可以观察到的外部行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反,六十年代兴起的认知理论则从相反的侧面论述了人的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的产生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