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杰 《道德与文明》2018,(1):122-126
在道德恐慌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作为事件的"生产者""传播者"以及"利益诉求者"的大众媒介起到关键作用。恐慌事件被媒介"生产"成"符号",为道德恐慌的形成提供了认同基础。在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中,恐慌事件最终被社会公众所"消费"。治理道德恐慌,需要厘清媒介与社会道德恐慌之间的关系,构建政府、社会和民众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围观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最常规化的行为方式,也已经成为人们全新的信息方式与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当代社会的治理方式。然而,从伦理的角度看,当下的网络围观也潜藏了诸多值得关注的伦理问题:一方面,草根话语勃兴态势下,话语方式的恶搞化、戏谑化倾向潜藏了意义解构的危机;另一方面,病毒式传播与离轨放大效应也潜藏了道德恐慌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迈克尔·菲茨帕特里克的《健康的暴政:医生及生活方式的控制》一书,以健康干预为主线,以健康政治化、生活医学化、疾病道德化为主题,论述了生活医学化的不同方面和形成过程,并力图揭示医学化背后隐含着的医学对社会的干预和控制。其中作者关于生活医学化和健康恐慌的一些哲学思考,尤其是生活医学化与健康恐慌的内涵及特点、生活医学化与健康恐慌的关系以及对生活医学化的审视与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危机情景下抢购现象的发生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1到4月份,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几次因SARS疫情恐慌导致的抢购风潮,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群发性和快速平息的短暂性。这些特点与人们的风险认知机制有关。研究表明,情绪唤醒抑制人类认知中的控制性加工部分,但对自动化加工部分起促进作用。人们在危机情景下的快速应对行为主要是自动化的,事前培训和行为习惯决定了自动化反应的策略和方式。由于口传信息的高情绪唤醒水平和操作上的方便易行,恐慌性抢购便被引发出来。  相似文献   

5.
疫苗安全恐慌是由负面报道或阴谋论引发的公众对接种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怀疑,其后果是导致大面积的接种率或接种意愿短期骤降,它可从信息内容、个体层面的风险感知和群体层面的风险氛围三方面进行解释。公共卫生工作者可通过重建公众对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的风险感知等策略来预防和应对疫苗安全恐慌,网络平台也可通过信息治理以遏制错误信息的流行,但仍需发展系统的理论以理解疫苗安全恐慌的形成机制并促进公众对正面疫苗信息的积极分享。  相似文献   

6.
医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比强大,而人类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恐慌,探其根源,与医学干预范围扩大密切相关。当今医学功能扩大不仅表现在医学技术的增强,而且生活医学化也让医学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尤其是不适当的医学化使人类健康恐惧不断加深,人类正处于疾病恐慌与健康选择的混沌之中。实际上,医学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化问题根源也并非在医学化本身。因此,人们需要认知生活医学化与健康恐慌之间的关系,理性选择健康方式,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7.
以非典型肺炎为案例,从后现代思维的角度讨论了现代医学的一些认识论问题和非典型肺炎流行引起恐慌的认识原因;提出了超越现代医学的后现代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8.
癌症危及生命,人们寄希望于"三早"战略能带来福音。随着诊断技术增强,癌症发病率急剧飙升,但人群中癌症死亡率却没有明显降低,而由此引发的癌症恐慌趋势日益加剧。当今对癌症二级预防战略仍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引发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更是备受关注。"三早"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其本身问题,而是在于如何解释和应用"三早"原则。肿瘤可以早发现,但绝不能早恐慌;癌症应该早治疗,但权衡利弊很重要。人们应该以自然的心态应对恐慌,以整合的理念解决现代肿瘤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民众的SARS心理应激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重呼吸系统综合症(SRAS)的爆发和流行给人们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有些人患上了"非典恐惧综合症".所谓应激反应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身心状态.正如托马斯指出的,社会环境保持相对不变时,行动是有序的.然而一旦知觉情境有所改变,习惯行为就会被打乱,某种形式的紊乱和不确定性就可能出现"[1].面对SARS的袭来,人类自然有两种反应,即战或逃.因此,出现学生逃离学校,民工逃回家乡,市民抢购白醋、板兰根、食品等非理性行为.这无疑又增加了新的紧张气氛,从而导致更为无序的状态.所以说SARS不只是一种生物学的传染病,也是一种心理危机,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其传播速度和波及范围比疾病本身更快、更广.  相似文献   

10.
自今年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了我们,让传统喜庆的春节笼罩在恐慌与焦虑的气氛之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二女孩,已经三年没有快乐了。我心里有很多“结”,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中。请您帮我。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主席在12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官兵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目前我军心理健康情况仍存在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本文通过对恐惧、恐慌的解读,分析讨论与军人职业特点的联系,通过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如何驾驭恐惧、克服恐慌的三种方法,旨在为部队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的春天很特别。很多年之后当我们回忆这个春天的时候,也许我们已经不记得这个春天的春光如何,但我们肯定记得这个春天中的焦虑、不安。首先是入侵伊拉克的炸弹爆炸声打破了人们对于新的世纪和平的盼望。伊拉克战争战火未熄,抗非典之战就吸引了人们全部的注意力。也正是在这个春天,人们也更加感到了媒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由于非典造成的恐慌,在有的城市中发生了短暂的抢购现象。尽管由于实际上物资丰富而很快平息了抢购风浪,但人们心中的焦虑却并未平息。这并不说明人们不再信任什么,因为这些行为是非理性的,它是人们要表达自己对于危…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3月,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冠疫情在上海肆虐。自4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实行全域静态管理。直到6月1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开启复工复产。随后,逐步恢复常态化管理。疫情威胁着生命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不小的心理困扰。全民居家管理期间,常规生活被打乱,民众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与不适应行为。在疫情的不同阶段,人们对疫情有不同的认知,从而表现出不同心理状态。疫情暴发早期,人们往往比较大意和恐慌;暴发中期,焦虑与愤怒偏多;而疫情进入后期,又会涌现出无聊和悲观等情绪。随后,  相似文献   

15.
王俊 《天风》2007,(10):8-9
当我们失去内心的力量而软弱或恐慌之际,只要我们依靠耶稣,他便会走近我们,用柔声对我们说话,赐给我们,心灵无穷无尽的平安与喜乐--  相似文献   

16.
郁乐 《伦理学研究》2020,(1):99-105
近年来,诸多被视为道德绑架的焦点事件及其引发的舆论热潮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焦虑。相关事件与舆论中的基本道德概念需要清晰的定义与理解,引发舆论热潮与道德焦虑的情感因素、心理机制与道义逻辑也需要全面深入的描述与分析。道德绑架事件与舆论中对立双方的道德情感与价值直觉分别是同情心与公平感,此类行为源自对义务与美德范畴的混淆,忽视了基本权利对于区分美德与义务这两种道德行为的关键意义。因此,需要厘清道德绑架与义务、美德、权利等相关概念的关系,正确定义道德绑架概念,清晰区分道德绑架与合理的道德要求,进而分析与澄清道德绑架相关事件与舆论中的道德情感与逻辑推理,努力化解诸多立场冲突与舆论对立引发的道德焦虑甚至道德恐慌。  相似文献   

17.
正巴卡来自阿尔及利亚,是一名田径选手。虽然他被评定为T13级视力残障,眼前的世界模糊不清,几近黑暗,但这并未能挡住他对田径运动的热爱。像所有运动员一样,巴卡也心怀神圣的冠军梦想,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能站到高高的领奖台上。正常人都知道,视力残障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看不清眼前的景象,一切都是未知,不可捉摸,人的心里会被巨大的莫名的恐慌占据。最开始,巴卡也未能逃脱这种恐慌心理的侵袭。不管他如何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支持与SARS应激反应的验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辉杰 《心理科学》2004,27(2):380-382
根据在SARS流行期间对中国17个省市1016人测验调查的资料。对社会支持与SARS应激反应的关系进行验证性研究。所建立的社会支持与SARS应激反应的模型A和模型B证实社会支持对SARS应激反应中的不同因素有不同的作用:社会支持程度高,恐慌程度小;而社会支持程度高,则防御反应更大。社会支持对SARS应激反应中认知和恐慌的作用是负向且微弱的;但是对心理障碍的影响及心理障碍对SARS应激反应的影响却是明显的,表明社会支持作为缓冲器与调节器,对SARS应激反应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径由心理障碍对SARS应激反应的影响却是明显的。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男女之闻存在诸多差异。女性社会支持对SARS应激反应中认知和恐慌的直接影响比男性更小。但社会支持径由心理障碍对SARS应激反应的影响更明显;女性社会支持对SARS防御反应的影响无论从直接途径还是径由心理障碍似乎都比男性要明显一些。男性的社会支持中,亲友支持的作用比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碗中有乾坤     
父亲年龄大了,并不像一些看开人生的男人,懂得适时地放手,不再过多地操心儿女的事,他反而变得愈发地恐慌,每次看到电视上报道的天灾人祸,便脸色黯然,一个人在吵嚷的广告里,陷在沙发里坐到天色暗了,才想起要去吃饭。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14时28分,突感大地抖动,道观内飞鸟哀鸣,街道上行人四散。地震了!恐慌和苍凉在心中蔓延。打开收音机,汶川大地震7.8级,总理已启程,顿时热泪盈眶。从这一刻起,收音机一直在收听调频FM96.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汶川紧急救援"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