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考语文试题的词语考试部分,往往是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词语的考查形式大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运用。词语辨析题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及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和“熟语(成语)的辨析”等,又以近义词的辨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成年人词语流畅性的年龄差异和词语记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自觉健康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人78例为被试,研究了成年人口语、阅读和书写流畅性的年龄差异及其和词语记忆的关系。结果:1.大多数词语流畅能力以及词语记忆均为中年以后衰退,Stroop测验的读色字及读字色作业则中年即开始减退。2.除年龄因素外,词语流畅性还受被试者文化程度和测验内容的影响,同时还表现有文化因素或测验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文化程度越低,测验难度越大,年龄差异越显著。3.词语流畅性和词语记忆有显著相关。这可能是由于两者都有较多的记忆和注意过程的参与。4.在两项颜色命名测验及说同类词作业中都见到女性优于男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文言词指那些曾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过,并且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至今还存在,只不过已经被现代汉语的词代替了的词语。例如“目”被“眼睛”代替了,“俱”被“都”代替了,“囹圄”被“监狱”代替了。“目”“俱”“囹圄”都是文言词。另外,文言词还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某些虚词,如“之、乎、而、已、哉”等。现代汉语中文言词语非常丰富,有些词语表现力很强,甚至在现代词语中找不到能  相似文献   

4.
以3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考察负性情绪项目对被试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实验范式,通过被试对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的再认成绩考察负性词语的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在记住和遗忘提示线索条件下再认成绩差异显著。但是在遗忘提示条件下,被试对中性词的再认率要显著低于负性词。因此,被试对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均可产生显著定向遗忘效应,但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要小于中性词。  相似文献   

5.
词语意义的双层性,是指词语除了有字面上(表层)的意义之外,还有一层隐含着的、字面下(深层)的意义,而且这种隐含的深层义才是词语的真实义.词和固定语都可以有双层的意义. 通常说来,大多数词的词义都是单一性的.词义直接反映在字面上,简单明了,像“天、地、桌子、椅子、人民、游泳、唱歌、美丽、善良”等等,词义只有一层。有些复合词,其词义往往不止一个,可以同时具有多个义项.例如“包袱”这个词,它就有以下四个义顶:(一)指包衣服的布.(二)就是包着衣服的包儿.(三)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形式中的笑料.(四)比喻思想、行动上的负担.尽管词的义顶  相似文献   

6.
禅籍中有大量俗语词意义隐晦,有待诠释。本文结合文献和现今活的方言例证,对“高茅”、“骨底骨董”、“哄哄恫恫”、“轰轰磕磕”、“胶胶缀缀”、“狤狤獠獠”等数则词语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7.
词语除了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之外,还有修辞意义。所谓修辞意义,是指语言表达中根据特定的语境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基础上,临时赋予的意义,用来表现形象特征、感情评价、心理联想等,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比较固定的,而修辞意义却是不能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固定的,它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出来。正如有的语言学家所说:“词,只有出现在那些形形色色的句子环境中时,才算是真正的语言单位。”①人们说话写文章也都是从语言环境的动态出发,掌握运用“活”的语言,而不是根据词典  相似文献   

8.
在耶稣基督复活的清晨,天神向寻找耶稣的妇女们说:“祂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了。”(谷:十六,6)“耶稣死而复活”是圣教会当信的道理,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也是我们信仰“肉身之复活与我信常生”的基础。四部福音和历史事实都明确地告诉我们:耶稣基督曾为救赎我们被钉十字架  相似文献   

9.
希腊文有几个词语本来各有所指,但中文圣经几乎全译作“世界”(除了几个例外),在“多数为主,少数不计”的原则下,我们对世界的印象就难好起来了。 对世界印象不好,本来就是宗教的共通点。由此而引申到“在世界工作没永恒价值”,却是基督教的特色,后果不可说不严重。 到底是哪几个希腊词语搞到天下大乱的? 1、Oikoumenē:它的原意是指  相似文献   

10.
一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作用所谓关联词语,是指语言中作联结工具的一些词和短语。经常由连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那么、与其、不如),有关联作用的副词(就、才、又、只、便、也、却、可、还、都)和一些起关联作用的短语(之所以,是因为、一方面、另一方面)充当。  相似文献   

11.
记忆编码之后的情绪对中性词语记忆巩固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被试记忆中性词语之后加入情绪图片,人为地诱发被试的正中负三种情绪,旨在考察情绪通过影响记忆的巩固过程对记忆中性词语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再认时与正负情绪图片配对的词语再认率显著高于与中性情绪图片配对的词语,且正负两种条件下的再认率差异不显著;性别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即在所有被试中都发现了类似的情绪记忆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2.
冯申禁  宋钧  佟乐泉 《心理学报》1980,13(2):102-11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儿童概括词语能力的发展问题。实验材料是9组分别有一、二或三个词语(“因素”)的句子,要求被试概括这些句组。被试是9至12岁以及8.5岁的小学生,每个年龄组有30人,共计150名小学生。 实验结果表明:儿童概括词语能力的发展并不与年龄的增长完全一致,在速度和等级方面其发展是不同的。在8.5-9岁以及11-12岁两个年龄组间差异是显著的,而在其他的年龄组,这种能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每个年龄组概括的广度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用于时钟计时的词语虽不多,但其结构、词性、语义及语用诸方面都有值得讨论和注意的问题,其间一些细小的差别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本文试对此类词语做一粗浅的分析。 笔者将现代汉语中的时钟计时词语按其结构分为三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追溯欧美和中国结核病疗养院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历史来探寻曾经风行百年的“疗养院疗法”.经考证,正是链霉素、异烟肼等杀菌药物的发明使得结核病疗养院成为历史的陈迹.结核病疗养院之兴衰表明:新的、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出现之后,旧的疗效差的疗法因此被淘汰,基于旧疗法的治疗机构亦随之过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人们的认知会受到身体活动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人的身体活动受到限制,因而其认知活动与非网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人们对网络词语与非网络的日常词语的时间知觉,空间距离知觉与知觉范围是否有差异。结果发现被试对网络词语的时间知觉更长;网络词语的空间距离感与日常词语没有显著差异;在启动网络词语之后,被试的知觉范围缩小,对中心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边缘刺激。本研究发现了网络词语加工在时间知觉和知觉范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英文词语刺激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以中英文情绪词为启动刺激,考查它们情绪启动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采用多媒体投影仪,以汉语感情色彩评定词库中的9个词语和自编的英语感情信息评定表中的9个单词为情绪启动的刺激材料,采取阈上掩蔽的方式,用幻灯片呈现启动刺激。随机选取6个班的大学生被试,共218名,分别接受积极中文词语组、积极英文词语组、中性中文词语组、中性英文词语组、消极中文词语组和消极英文词语组的实验处理,在启动刺激呈现完后进行情绪自评,即让被试填写情绪自评量表。结果发现:不同情绪材料形式(中文词语和英文词语)的情绪启动效应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单独概念的外延能否划分?通常的说法是不能划分。近来有的同志认为单独概念也能划分,他们举例说,“中国”可以划分为“新中国”和“旧中国”,“马克思”可以划分为“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中年时代的马克思”、“晚年时代的马克思”。(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82年第4期)我认为,任何具体对象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之中,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8.
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词语"业"在汉译佛经中可指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之业,后来在中土文献中多用来偏指"恶业",宋元以后又开始逐渐被"孽"所替代,而其大量替代主要发生在明清之际.本文描写了这一嬗变过程在词义演变和词语更替上的发展轨迹,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恰似《雅歌》诗句:“冬天已去,甘雨初歇,百花盛开,百鸟竞鸣”,一派复苏气象。就在这明媚春光中,基督战胜死亡,光荣复活,为人类赢得了新生,开启了人类的新天新地。耶稣的胜利是走过最黑暗的长夜,经过最大的痛苦、最屈辱的死亡而取得的。在他被卖、被捕、被审问、被拷打、被判刑、被钉死的“一夜之间”,在他的门徒、他的朋友焦虑、悲伤、彷徨、迷惘、害怕、绝望之时,复活的黎明陡然光芒四射,给他  相似文献   

20.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理解词语、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论文通过词语教学的案例,来阐述低段词语教学如何做到扎实、有效,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下面是我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称赞》中“粗糙”一词的教学片断:师: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在小路边,遇到了小獾,他们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接读1-4自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