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关于宗教问题的著作颇丰。有些学者认为,恩格斯晚年对宗教的态度发生了某种温和的转变,有一些学者站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立的立场上,否认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晚年独立做出的研究成果,否认恩格斯晚年宗教观的历史地位。如何看待恩格斯晚年的宗教研究主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结合恩格斯晚年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从现实的革命斗争的需要、捍卫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和个人圣经情结的解开三个方面剖析恩格斯晚年研究宗教的目的与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看待恩格斯晚年的宗教研究成果及其对待宗教的态度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关系新探/王东,林锋//社会科学辑刊,2007.3马克思的哲学观探略/李福岩//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何中华//现代哲学,2007.3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及其当代意义/郑祥福//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俞可平//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再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不能无视版本研究的新成果———从《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谈起/鲁克俭//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版本考证与…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创立新哲学体系过程中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第二个自我”。恩格斯曾多次声明,他们的理论主要是由马克思创立的,他只是作为“第二小提琴手”。这里,包含着他对马克思至诚的谦恭,但也表明了一个真理:宏伟的马克思哲学大厦是由他们共同筑构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度重视恩格斯的合作和贡献。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在理论上卓越合作的前提是他们的差异性。阅历的不同,养成了马克思长于思辨、追求理性的非凡品格及强调哲学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特点,而恩格斯则具有注重现实、讲求实际的品格和思维方式。正是恩格斯的这一特点,使他出色地完成了协助马克思建构新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按照正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传统,人们往往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看成是彼此难分的“一整块钢”,不仅他们之间的个人友谊堪称人世间最伟大友谊的楷模,而且两人的思想也完全没有不可忽略不计的差异。其实,把两个人的思想完全看成是一回事是不切实际的,它无异于一个神话。如果不能正视马克思同恩格斯在思想上尤其在哲学思想上的差别,就难免既误解马克思又误解恩格斯,对于正确把握和领会他们各自的思想都是一种妨碍。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的区别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一生有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私个敌”。事实的确如此。马克思一生认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他与恩格斯真挚动人的友谊,超过了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他们挚诚的友谊是马克思事业成功的巨大支柱之一。马克思十分珍重友谊,他与恩格斯亲密无间地合作了四十年,写下了人类友谊史上的光辉篇章。马克思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里我们仅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为例,谈谈马克思在友谊上的修养。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同的人生信念下,形成了共同的事业上的追求。共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的若干谬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世兴  杨楹 《现代哲学》2007,27(6):44-53
学术界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许多谬见: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不高而恩格斯则过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马克思的认同,马克思并不支持自然辩证法的立场;恩格斯在整理出版《资本论》时存在着对马克思原稿的实质性的改变;马克思因为长期在经济上依赖恩格斯而有可能使马克思在理论上做出某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妥协和让步,两人的合作不排除彼此误解的可能性;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之间有基本预设上的距离即所谓思想上的异质性而非基于共同的预设而形成的次要的、非实质性的差别;等等。这些谬见不仅在理论上制造了许多混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既贬损了恩格斯也贬抑了马克思,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理论界在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问题上,大多围绕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的哲学著作.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时期的恩格斯晚期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因而在某些同志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似乎恩格斯晚期哲学中忽视或者没有主体性思想.个别同志甚至认为,恩格斯晚期把精力放在自然辩证法和事物本来面目的研究是“深化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背离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学说关注人,恩格斯学说关注物”.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恩格斯晚期哲学中仍然非常重视主体性问题,而且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研究恩格斯晚期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有助于全面、系统、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简介哲文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8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本主义的批判孙伯 摸江淮论坛1981年第4期马恩设想革命“同时发生”,并未提出 “一国胜利”观点金重北京大学学 报1981年第4期怎么理解马克思对人性的论述杨星映 学术月刊2952年第s期论《马克思对“矛盾”的用法》〔苏〕 伊果尔·纳尔斯基文摘1981年第8 期马克思对“矛盾”的用法〔美〕劳伦 斯·克拉克文摘1981年第8期恩格斯怎样看待文艺的真实性董学文 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论恩格斯与杜林哲学论战的实质刘修水 陕西师大…  相似文献   

9.
宗教“外衣”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著中有其特定的内涵。首先,本文界说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外衣”概念,指出“宗教外衣论”是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总结。其次,本文厘清了“宗教外衣论”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及其基本方法,指出宗教外衣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宗教批判上的重要观点。其三,本文将覆蔽社会的宗教外衣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应用“宗教外衣论”对不同类型宗教外衣进行批判的论述。最后,本文阐明了“宗教外衣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代中国坚持“宗教外衣论”基本思想进行宗教治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往学者多以“马克思恩格斯”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或在“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主题下研究恩格斯,导致其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理论贡献往往被忽视或遮蔽,其宗教观自然也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芒。要客观和完整地把握恩格斯的宗教观,则尤其要厘清恩格斯青年时期宗教信仰转变的复杂历程。基于恩格斯早期文本,结合青年恩格斯所处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以及现实经历等方面的特点,从恩格斯“有神论-客观唯心主义无神论-唯物主义无神论”的转向轨迹出发予以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恩格斯整体思想史向纵深发展、拓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视野,以及为重新审视马克思、恩格斯关系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Once More. . .     
Short notices of reissued books:
Ken Parry (ed.),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Eastern Christianity
Rowan Williams, Arius
Colin E. Gunton, Becoming and Being: The Doctrine of God in Charles Hartshorne and Karl Barth
Leszek Kolakowski, Religion. If There Is No God. . .: On God, the Devil, Sin and Other Worries of the So-Calle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相似文献   

13.
Once More . . .     
The New Testament: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Christian Writings , Third Edition, Bart D. Ehr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0-19-515462-2), pp. xxxvi + 506, Pb £21.99
A Short History of the Papacy in the Middle Ages , Walter Ullmann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George Garnett. Routledge 2003 (0-415-30227-7), pp. xix + 339, Pb $19.99
Showing of Love , Julian of Norwich, translated by Julia Bolton Holloway, DLT 2003 (0-232-52503-X), pp. xxxiv + 133, Pb £9.95
The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ity , Volume 3 (J-O), Erwin Fahlbusch et al. , Eerdmans 2003 (0-8028-2415-3) / Brill 2003 (90-04-12654-6), pp. xxix + 918, Hb £65/$100
Approaches to Auschwitz: The Holocaust and its Legacy , Revised Edition, Richard L. Rubenstein and John K. Roth (eds),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3 (0-664-22353-2), pp. xi + 499, Pb $29.95  相似文献   

14.
ONCE MORE. . .     
Books reviewed:
A.J. Heschel (ed. and trans.), G. Tucker. Heavenly Torah as Refracted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Reviewed by David R. Blumenthal
Robert Murray. Symbols of Church and Kingdom: A Study in Early Syriac Tradition. Reviewed by Augustine Casiday  相似文献   

15.
16.
A. G. P. A. News     
Therapist interventions in group therapy are not usually considered in terms of criteria for their validity. Such criteria hinge on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therapist. In a psychoanalytic group context, 10 validating criteria are presented in broad areas relevant to affec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group cohesion. Other issues, such as timing, are considered, and illustrative clinical material is presented. Ongoing clinical hypothesis testing in the work of therapy is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7.
18.
ONCE MORE . . .     
Book reviewed:
An Interpretation of Religion: Human Responses to the Transcendent , John Hick, Second Edi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1-4039-4445-8), pp. xlii + 416, Pb £18.99 Reviewed by Michael A. Chester North East Oecumenical Course, Durham  相似文献   

19.
Once More. . .     
Alister E. McGrath, Christian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3rd edition)
Alister E. McGrath, The Christian Theology Reader (2nd edi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