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丽野教授《从文本考证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的思想》(《哲学动态》2010年第10期)一文对我的《关于唯物史观的再认识》(《哲学研究》2009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认识》)一文进行了商榷。我在感谢何丽野教授对《再认识》一文进行关注和仔细阅读的同时,看到商榷文章除了涉及到  相似文献   

2.
《认识论原理》是作者继其《认识与真理》、《唯物论的反映论》和《人类认识运动》之后的又一部认识论专著。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笔调,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  相似文献   

3.
略论《管子》认识论的主客体关系栗冬生近年来,研究《管子》一书中的认识论思想的文章并不多,本文意在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管子》的认识论思想。一《管子》作者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加以严格的区分。在《管子》的《心术上》中,作者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主体和客体...  相似文献   

4.
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就《诗经》通例的论说,主要体现了作者对汉、唐、宋经学家章句之学的思辨和指陈,主要内容为:1.《诗说》对孔子删诗与“四始”之说的认识,2.《诗说》对“六义”之说的认识,3.《诗说》对“风雅正变”之说的认识等。《诗说》论《诗经》通例的学术源流,最突出的内容是强调《诗经》的乐性。这对我们当下和今后把《诗经》放置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哲学动态》编辑部: 贵刊1991年第6期登载的胡新和同志所撰《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讨论述评》一文,其间对拙作《相对论时空理论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第29—42页;以下简称《再认识》,引证时只注页码)的批评,我不能同意。请允许我发表如下几点意见。 1.胡新和同志不对拙作做任何具体分析就指责我“曲解‘四维时空’概念”,这是无法接受的。胡同志应该看到,我对“四维时空”的认识是与何祚麻同志相对独立的,是直接  相似文献   

6.
朱子的《大学》诠释在其经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其过程也屡经嬗变。本文以朱子的《大学》诠释为切入点,爬梳参稽《大学章句》、《大学或问》、《朱子语类》等文献,力图完成两件工作:第一,考证朱子学习、研究、诠释《大学》,尤其是其修订《大学》注解的经过。第二,阐明朱子对于《大学》一书认识的转变,以及基于此认识的转变而开展的"四书"体系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蕴含着丰富的认识论思想。透过《古兰经》的理论旨趣和哲学意向,其认识论以认识本体论、认识生成论、认识知识论以及认识价值论四个基本向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和完整统一的认识过程,《古兰经》在认识论的发展上彰显和标示出了独特的理解方式和研究价值。因此,在现代视角下对其哲学思想的不断发掘和诠释,对现代哲学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1962年第4期《哲学研究》,发表了吴傅启同志的《由抽象上升为具体是辩证的认识方法》。这个标题的提法,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问题是该文开头的这句话:“这种逻辑的认识方法,就是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辩证的认识方法,也就是马克思应用于《资本论》中的基本的逻辑方法,”于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约伯记》要表明的应该是上帝的形像与作为;苦难是人认识上帝的途径之一,虽然这途径既残酷又现实;人心中对上帝的看法与上帝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形像是否一致?《约伯记》告诉人们,人对上帝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连提出问题的资格都没有。本文试就《约伯记》中的故事和各人的辩论,来浅谈《约伯记》中约伯的上帝观,希望在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台、港学者关于《认识台湾》教科书问题的评议茜子认识台湾,兹事体大。1997年9月,台湾当局颁发了一套《认识台湾》教科书,分“历史篇”、“地理篇”、“社会篇”三本,引起了岛内各界人士的严重关注,纷纷予以评说。其中,1997年10月25日,台湾《鹅湖》月...  相似文献   

11.
陈霞 《管子学刊》2005,(4):83-86
《论语》各篇材料看似任意罗列,仿佛没有任何秩序,其实不然。孔子评论《诗经》日“思无邪”,该章被编排在《为政》篇的第二章,十分耐人寻味。实际上,“思无邪”被排在这样的位置,也影响到了人们对《论语》的认识。其实,《为政》篇以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为主旨,孔子《诗》教思想的本质是“政教”,从新出土的上博竹书《诗论》便可以看出孔子《诗》教思想的“德教”内涵,从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思无邪”的含义,也可加深我们对《论语》内在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刘季冬 《现代哲学》2007,(1):130-135
王弼《老子注》是代表《老子》的思想,还是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在对比王弼《老子注》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老子注》思想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把价值论研究提到历史观的高度──访刘奔编审本刊记者刘奔,男,1942年生于日本长野县,《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编审。国家级有一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成果有:《认识你自己》(合著)、夏甄陶主编《认识发生论》第二、三章,发表《试论真理观与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史是一种认识史,科学史也是一种认识史。按照现代知识系统的分类,人们通常把它们分门来进行研究。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两者实际上交织在一起。而象天地奥秘这样的问题,更是哲学和天文学共同要探索的对象。中国古代哲学家为“究天人之际”,常常不得不用很大精力去谈天、论天。诸如《庄子》书中的《天地》、《天道》、《天运》,屈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认识的确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很有必要。在这个认识的新阶段,究竟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像曹伯言、周文彬二位同志在《人类认识的新阶段》(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该文)一文所说的那样,出现了“人工认识主体”呢?如果把“人工认识主体”作为  相似文献   

16.
继两年以来关于认识源泉问题的讨论之后,李伯钿同志最近又著文(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7期《认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阐述他的观点,这对于进一步弄清问题,统一认识是有益的。李文的主要论点是: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实践也是认识的源泉;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最终源泉或叫源泉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派生源泉。由于我  相似文献   

17.
王路 《哲学动态》2023,(8):82-92
贺麟先生很早就对黑格尔产生兴趣,开始研究黑格尔。他从1941年开始翻译和研究黑格尔的《小逻辑》,约十年后出版。该书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的黑格尔研究、德国哲学研究乃至整个哲学研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贺先生认为,黑格尔哲学是一个整体,它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逻辑学,包括《逻辑学》《小逻辑》等著作,这部分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而自然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等都是应用逻辑学。所以,贺先生推崇和强调《小逻辑》,体现了他对黑格尔哲学最核心部分的认识。而且,这不仅是贺先生对黑格尔哲学的认识,也是他对德国哲学的认识,是他对哲学本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三《易》名义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三《易》,即《周礼·太卜》最先揭举的《连山》、《归藏》、《周易》。这里所说的《周易》,就是今本《周易》中的《易经》部分。三《易》名义乃千古聚讼疑案,历代学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直接影响着人们从本源的角度对易事易理的理解和认识。阐明三《易》名义,是弘扬易学精蕴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就此问题探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于光远同志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再认识》(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认识》)和《马恩严格区分“公有”与“社会所有”,不应都译成“公有”》(见《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第1期)两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所有制是社会所有制。笔者认为此论极是。但是,笔者又认为于光远同志对社会所有制的理解与马恩的论述相悖之处甚多。究其原因,于光远同志是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共产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20.
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智能模拟机的出现和运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许多新问题,需要从哲学上加以概括和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1980年以来,在《哲学研究》、《东岳论丛》、《复旦学报》、《学术论坛》等刊物上,陆续载文,就认识论研究的对象、认识的主体、是否存在“人工认识主体”等问题,开展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歧看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