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精神内在于民族意识 ,是民族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 ,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向导和动力。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民族渗透在其民族思想观念、文化模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心理结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之中的优秀的共同的价值观 ,民族的优秀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重视发挥民族的优秀价值观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军人心理健康是军人心理素质的核心,是军人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事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正确把握军校学员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广大学员了解自身心理状况,掌握应付心理冲突、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的方法,对于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为“打得赢”和“不变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确保学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是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民族精神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给予高度关注,掀起了研究民族精神的新一轮热潮。通过对有关民族精神的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学术界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一、关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一)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是进行民族精神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在20世纪初以及20…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精神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 ,关于民族精神的内涵应当区分客观形态的民族精神与作为弘扬和培育对象的民族精神。前者是中性的 ,既包含积极因素 ,也有历史的局限 ;后者则是适应实践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文章根据对民族精神积极内涵的科学概括 ,分析了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并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处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坚持真理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龙其鑫 《哲学动态》2023,(10):57-65
恩格斯的城市研究被誉为“对19世纪的工业城市所作的最有影响力的阐述”。青年恩格斯对巴门、埃尔伯菲尔德、不来梅和柏林等德国城市市民社会的批判性考察,既是其城市研究的开端,又是其思想成长的起点。恩格斯认识到,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并不全然带来思想启蒙,它对城市底层劳工的肉体和精神伤害导致了萦绕不去的宗教“旧蒙昧主义”;城市的商业“自由”本质上是“金钱贵族”的自由特权,衍生了利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信仰迷失等精神危机;德国市民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是德意志民族精神危机的具体表征。由于德国哲学难以与德国现实及其变革需要之间实现整合,德意志民族精神危机的哲学救赎始终存在限度。因此,德国哲学精神应在德意志民族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现实变革中获得进步和救赎。青年恩格斯对德国市民社会的苦难和危机的现实考察,为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必然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明确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积极探索其在师范院校中弘扬与培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弘扬雷锋精神要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弘扬雷锋精神与实现时代主题 ,特别是同与时俱进紧密结合起来 ,是全社会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并不断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时代的主题已经党的十六大确定 ,这就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围绕这一时代主题 ,学习雷锋的活动可以并且应该与时俱进做多方面的工作。第一 ,弘扬雷锋精神要与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紧密结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侵略军中有一种特殊部队,即所谓“随军司铎”部队。据美国教会的一项统计材料,二次大战末期,美国每一千二百名陆军人员中,或者每六百名船员以上的军舰上,即有一个“随军司铎”;而在第二次大战之后,特别是从侵朝战争到现在,美国军事当局不断扩大和发展这一特种部队的组织,成为当前美国疯狂扩军备战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美国的“随军司铎”是“司铎”其名,而“军人”其实。一个最普通的“随军司铎”都有“中尉”的正式军衔,最高的可达到“中将”官级。他们身穿军装,携带武器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加强军人伦理学学科建设王联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军人伦理学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加强该学科的基本建设,这是最近几年军队伦理界与从事部队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们都在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各学校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增强价值观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提出了保持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的重大命题,清晰地展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思想主线。从其内在的深刻思想逻辑上厘析,保持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要以增强价值观自信为根本前提,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为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卜鼎焕1“民族的精神”不同于“民族精神”。“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涵义广泛的种概念,它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情绪等等一切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性,包含了一个民族正反两方面的特性,它反映了每个民族别具一格的民族风貌。而民族精神则是一种民族的精华和灵魂的东西,是一种稳定的、作为精神支柱的东西,它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自觉性,特别是能够诱发民族的凝聚力,因此,民族精神的全部思想呈现出积极风采。我们所讲的民族精神就是指作为精神支柱的民族精神,因为弘扬了这种民族精神,就能诱发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具有如下特征:(一)全民性,民族精神是由民族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雏形,又由全民族的共同行为日趋丰富,并由全民族共同保持、完善,它的生命来自民族成员的社会行为,它的历史是由民族成员创造的。(二)独立性。民族精神有其相对独立性,有自己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民族精神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有诸多要素对它产生影响,而最主要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相联系的,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要素中建构自己的独立体系,成为民族的旗帜,它的发展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武德”范畴,涵盖着一切与“武道”相关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广义的武德,包括属于领域型道德现象的军事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备之德”),属于组织行为型道德现象的军队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旅之德”),属于个体行为型道德现象的军人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夫之德”)。狭义的武德特指军队道德,因为军事道德的领域是通过军队的道德实践所开创的,军人道德是军队道德在军人个体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军队道德则是贯通于军事道德和军人道德的中介和枢纽。中国古代的武德理论形成于先秦时期,其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略论振奋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振奋民族精神杨丙安我们经常说:要振奋民族精神,为把我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什么叫“民族精神”?什么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以及怎样去落实它?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觉性。“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其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理解中国化?当今中国哲学不可能离开两大实践背景,这就是:方兴未艾的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途经,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灵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古典儒学中那些强化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天命”理…  相似文献   

16.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多作贡献──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想,这句话可以形容和表达我们现在的共同心情。按照经学大师们“同门曰朋”的释义,可以说,我们都是师承中华文化门下的炎黄子孙,受“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一命题的吸引,不远千里,今天会聚一堂,正所谓“同门相习”,“同气相求”,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因此,我首先要热烈祝贺这次盛会的顺利开幕,并对诸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会议,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人士共同切磋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我想最根本的莫过于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一个民族是否对人类有所贡献,其根本标志也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能否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发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缔造了东方智慧,创建了东方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不愧为一个伟大民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她有源远流长的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就在于她有一种由优秀民族文化不断凝结升华而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在于她有一种由优秀文化培育并由伟大民族精神指引的坚韧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因此,我相信,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他使信奉伊斯兰的人成为中正的民族。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与伊斯兰中正思想的内涵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18.
刘子如是新中国成立前西南地区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者,也是一名基督徒.刘子如的社会服务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于他而立之前,践行于而立之后;社会服务的对象从个体到群体,再到民族国家;服务方式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刘子如的社会服务超越了宗教意义下的慈善活动范畴,形成了他独特的服务民族和国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陈晓明  孙江文 《学海》2003,(6):10-14
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这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性和内在品格。要有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20.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已经成为当前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宗教界也不例外。要全面把握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要真正认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首先就要坚持在实践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