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刃的谦逊     
十八岁那年,马克在众人眼中依旧木口木面。 出身于弗香门第的他,从小就被父亲和母亲灌输了为人要谦逊的做人原则,这让他一直表现得不够积极。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母爱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 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  相似文献   

3.
迈克在求学方面一直遭遇失败与打击,高中未毕业时,校长对他的母亲说:"迈克或许并不适合读书,他的理解能力差得让人无法接受。他甚至弄不懂两位数以上的计算。"母亲很伤心,她把迈克领回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他培养  相似文献   

4.
沃尔特·克莱斯勒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所以他们一直希望克莱斯勒在文学上能够青出于蓝。但是克莱斯勒似乎并不喜欢读书,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经常逃课,跑到镇上的一家五金作坊去当“学徒”,原因仅仅是他对机械更有兴趣。  相似文献   

5.
永昌 《佛教文化》1996,(2):12-12
1996年1月28日早晨,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东方时空》节目,其中报道了某地一青年由于迷信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事。这位青年说他信佛。其实他不是信佛,而是信社会上的封建迷信传说,导致思想混乱,认识错误才杀死他母亲的。电视旁白中介绍说:“他是由于算命先生说他母亲是土命而且土薄,他是木命。他母亲土薄命养不了他这木命,必克死一入。”所以他为了自己活命才杀死他母亲的。这种说法不是佛教的说法,是社会上封建迷信的说法。佛教的五戒中第一戒就是戒杀。不但母亲,就是其他人都不能杀,连别的生命都不能杀。更何况杀母是犯大逆…  相似文献   

6.
最美的月亮     
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母亲的手术是8月12日那天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  相似文献   

7.
10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他一份特别的礼物,那是一把红棉吉他,母亲是位乡村音乐老师,她轻轻拨动琴弦,流淌出美妙的乐曲。他听得着了迷,缠着母亲教他识谱,教他弹唱。  相似文献   

8.
我国汉代有个大孝子叫韩伯俞,少年时期很淘气,为此母亲常常责打他。有一次举杖打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母亲问道:“往日打你,一声不吭,今天打你,为什么哭呢?难道你觉得受了委屈?”韩伯俞立即跪到母亲面前哭着说:“往日母亲打儿,杖落在身上,都感到疼痛,知道母亲力足体健;今天母亲打儿,杖落  相似文献   

9.
人伦之间     
平心 《佛教文化》2003,(5):76-81
<正> 父亲和母亲 父亲与母亲生于传统而保守的年代,二人经由媒约之言结婚,感情总是平平淡淡,虽然结婚三十年了却从不曾听父亲称呼母亲的名,他对母亲的称呼总是:“喂”。 生活起居都是母亲料理,其实父亲一直很依赖母亲,一直到最近母亲住院,才让我对老爸“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0.
他出生在韩国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母亲是邮政局的一位普通职工,他还有一个妹妹。由干家境贫寒,从小母亲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11.
赵云终于圆了大学梦。在金秋季节里,跨进了外地某重点大学的大门。入校后,迎接他的是紧张的军训生活。不久后的一天晚上,他突然气喘气急,被同学们赶紧送到了医院,医生说他是哮喘发作。病情缓解后,医生在与他聊天时得知:他3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对他可谓是  相似文献   

12.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的基层公务员,而母亲则是一位没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相似文献   

13.
他特别不幸,小的时候,就患了骨结核,因为家里穷,他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小小年纪便成了残疾。因为残疾,刚懂事的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那时候,很多人对走钢丝充满了神秘感,他的母亲为了鼓励和帮助他,特别把他带到了钢丝训练场地。因为他母亲打听到“钢丝特技团”招进了一个小学徒.  相似文献   

14.
喜讯疗法     
自从父亲去世后,年过七旬的母亲一直郁郁寡欢。 于是,我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次数明显增多起来。一来二去,我发现一桩秘密:母亲对我的所有事情都特关心、特在意!但凡我有了什么喜事,哪怕是工作上取得点滴成就,母亲都会高兴得心花怒放,眉开眼笑,连续几天脸上“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15.
喜讯疗法     
自从父亲去世后,年过七旬的母亲一直郁郁寡欢。 于是,我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次数明显增多起来。一来二去,我发现一桩秘密:母亲对我的所有事情都特关心、特在意!但凡我有了什么喜事,哪怕是工作上取得点滴成就,母亲都会高兴得心花怒放,眉开眼笑,连续几天脸上“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16.
他从小就是个患有严重口吃的孩子。10岁那年,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话刚出口就遭到满堂哄笑,他第一次深刻体味到了口吃者的困窘。放学的路上,淘气的同学意扰未尽,仍然学着他口吃的腔调轮番表演,他备感屈辱,哭着奔回家,责问母亲:为什么你要生下一个口吃的孩子?母亲陪着他一起掉眼泪。  相似文献   

17.
正1997年,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一个水果摊旁,可是他没有注视水果摊上的水果,却一直盯着卖水果的小姑娘看。小姑娘的母亲见状,赶紧把孩子拉到身后。中年男人这才回过神来,然后把一纸合约递给母亲。原来他是巴黎一家著名模特公司的星探,他说,小姑娘很有做超模的潜质,希望她能来巴黎,但必须在三个月内学好英文。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圣经     
陈鼎亮 《天风》2008,(22):45-46
一、压伤的芦苇母亲离开我们已15年了,但她所读的圣经却一直放在家中。受外祖父的影响,母亲年幼时就听到福音。外祖父的灵性经验、生活见证对她影响很深,特别是外祖父临终前,清楚告诉他们自己离世的时间,唱着赞美诗与他的儿女们欢快地告别。这种不寻常的经历,为母亲埋下了福音的种子。出生在40年代的母亲,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从出生到懂事,他眼里看到的总是母亲为工作忙碌的身影。他和同龄的人一样,非常渴望母爱,但母亲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他,他对母爱渐渐失去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把母爱的渴望深深埋在心底,以致后来连他自己也找不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