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南。然而,广告纠纷却不断发生,广告中的欺诈行为更是变化无穷。为了避免广告纠纷,但同时广告主又要以盈利为目的而获得生存和发展,广告已经开始从“显性欺诈”过度到“隐性欺诈”。广告中的“隐性欺诈”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们通常称之为广告的心理效应。对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广告中的“隐性欺诈”的心理效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广告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波  彭彦琴 《心理科学》2004,27(1):212-213
中国广告要赶超西方广告有也只能先行于文化上的超越,但现代广告利用传统文化创意中出现了“庸俗”、“形式”和“隔阂”的趋势。从心理学角度看,传统文化心理主要表现意象相融的思维方式、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理欲并立的人格特征和灭人合一的集体无意识四个方面。现代广告只有精确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植根于传统文化.创造出广告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3.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者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者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者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告心理     
广告的目的对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以引起他们的购买动机,并进而促进其产生购买行为。广告信息可借助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招贴、路牌、橱窗和霓虹灯等媒介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广告心理学乃是应用心理学的规律,使广告投合消费者的心理,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为的一门学科。它是消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是以学习、记忆、动机和知觉等方面的原理为基础的,一件成功的广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相似文献   

6.
广告创作中的心理因素及莫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广告宣传取得预期的效果,广告的创作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近百年的研究为提高广告宣传效果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使广告活动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告心理学研究中一些原来未涉及的领域也因而得到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从消费者心理因素的角度总结了广告创作的基本过程及心理因素在广告创作中的作用,并对广告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广告心理学与广告创意的结合是近十多年来在广告领域研究的新发展,本文试图从荣格的人格结构论角度出发,来探讨意识、潜意识在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找到一位像毛姆小说中主人公那样的女子做终生伴侣。”这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未成名前为推荐其小说而在报纸上刊登的一则广告。他巧妙的运用人们在爱情上的好奇心理,以征婚为诱饵达到使小说畅销的目的。可见,广告中的一句奇语,可以招来八方财源。好的广告语言,恰恰是动用了心理学原理,顺应人们的心理欲求,显示出强烈的吸引力、传播力和感召力。一、利用逆反心理一家饭店在门口的一个大木桶上写着:“不许偷看!”结果是路过的人们个个驻足窥探,只见桶内写着:“本店出售…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化概念在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中的提升,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厚导致消费文化的提升。消费文化的评述直接导向了消费市场,导向了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再研究须依附于后续文化的不断挖掘。  相似文献   

11.
杨莉萍 《心理科学》2005,28(3):748-750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石,但目前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的使用相当混乱。本文是对心理学中现存“自我”概念的清理,以期促进心理学有关自我问题的讨论秩序化、结构化。文中将“自我”概念区分为人性、人格和自我意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广告心理学     
<正>广告所希望起到的作用是,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心理,让消费者自愿自觉地购买产品。广告心理学即是对广告所努力去影响的那些人的心理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在离开霍普金斯大学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加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智威汤逊。华生认为,广告要起作用,应该利用爱、恐惧和愤怒这三种先天情绪。华生还倡导将客观的科学方法应用于广告。此外,华生还率先将名人推荐用于广告中。在华生之前,三位心理学家对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是被忽视的近代中国心理学人, 他与心理学渊源极深, 不仅是近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 也是科学心理学思想的践行者。傅斯年学习心理学前后共12年, 写有《心理分析导引》专著一部, 最早翻译麦独孤的《群体心理学》, 另有《性命古训辩证》等哲学著作和多篇文章阐述其心理学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包括心理学研究必然走向科学化, 做出“科学化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基本判断, 将“有群众无社会的无秩序取向” “心中无主义的心气薄弱性” “万恶之源的家庭教育”作为当时民众心理发展的三大障碍, 并倡导民众确定一个健康的、即物穷理的、积极努力和纪律约束并存的人性观。傅斯年参与了“中研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心理系的创建, 与蔡元培、汪敬熙、唐钺、苏芗雨等心理学人关系密切, 共同推动了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早期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 其一生中存在一条选择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离开心理学又助推心理学和运用心理学的心灵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4.
究竟什么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这个在心理学历史上就“挂过号”的问题近几年倍受我国心理学理论界的青睐。许多专家学者都把它看作是心理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展开论争。但遗憾的是,对这一问题至今尚无一致首肯的答案。从现状来看,较有抗争力的主要是两个阼营。一个极力尊崇“自我观察法”(或称“内省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例如,潘老就不止一次地提出:“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方法是研究心理学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胡寄南写过《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内省的自我分析法》的专文;唐自杰认为“自我观察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还有戴哲人、马剑侠、苏富忠等人也都主张心理学基本方法是内省法或自我观察法。而另一个阵营则极力主张“实验法”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例如,陈立、张德、陈宝翠,王树茂等人都给了实验法以特殊的地位。如陈立老先生就断言“现代心理学,不论哪个部门,都离不了实验研究。”张德说:“心理学以前是靠实验法才走上心理科学的道路的。今后  相似文献   

15.
眼动分析法在广告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眼动分析法来研究广告心理学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国外在20 年代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外对广告心理学的眼动研究, 同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6.
影响家庭教养与子女性格的母亲血型气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林科  王树秀 《心理科学》2001,24(2):224-225
个性中的气质是生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气质的生物遗传因素来看,以祖国医学“脏腑说”、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巴甫洛夫“神经说”、伯尔曼“激素说”、铃木方正“血型说”最为典型,这些理论已被生理心理实验证实或将进一步证实。其中“血型气质说”是个性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探索与检验的一大理论假说。也是在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经常遇到的一大现实问题。近代生物医  相似文献   

17.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5,28(6):1510-1511
如果从1967年U.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算起,以“信息加工”概念为核心或标志的所谓“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迄今已近40个年头了。这种信息加工心理学,由于以计算机为“隐喻”(认知心理学史上称“计算机隐喻”:心理之于大脑,犹如软件之于硬件),以H.Simon和A.Newell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PSSH”)为基础理论,以“人脑-机器的功能同一”(俗称“人机类比”)为方法论,并以其对高级认知功能(思维、问题解决、推理、决策等)强劲的解释力,而一直在当代心理学中独领风骚,以至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经典范式”。这里的“经典”至少意味着,这种范式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广告传媒无时无刻不在对广告受众进行着“地毯式轰炸”。正如丹尼尔·贝尔所感慨的:“汽车、电影、无线电本是技术上的发明,而广告艺术……才是社会的创新”。戴维·M·波特也曾评论道:“广告在我们文明门面上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根据广告传播的性质,我们  相似文献   

19.
浅谈信号检测论在广告再认测试中的应用与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检测论(SDT)是一种借助数学形式研究信息传输系统中“接受者”操作的理论。自50年代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各种研究领域。本文论述了SDT应用于广告再认测试的原因、引进SDT后遇到的困难以及研究者为此作出的相应修正,最后对这些修正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管心   《心理科学进展》1987,5(2):80-83
(一) 美国第一份心理学杂志今年是美国第一份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al of Psychology)创刊100周年,美国心理学界将举行“创刊100周年纪念”活动。这份杂志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S·霍尔(G.S.Hall,1844—1924)于1887年创办的。霍尔是美国早期心理学界的重要人物,美国心理学会创始人之一,他于1892年任第一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除“美国心理学杂志”外,霍尔并创办了“应用心理学杂志”,“宗教心理学杂志”,“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