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慧生等人西行佛国求法巡礼之事,衍生出《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洛阳伽蓝记》卷5以及魏源《海国图志》附载、《大正藏》收录同名《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等诸种文献。《慧生行传》等前三种著作已佚,幸赖《洛阳伽蓝记》卷5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洛阳伽蓝记》卷5以合本子注、夹叙夹注为基本形态,其内容则以《慧生行传》为主体,《宋云行记》为辅助,《道荣传》为补证。大正藏本《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源于《海国图志》附载并删正之,魏源《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则源于《洛阳伽蓝记》卷5可能的慧生行记内容并且删正。以现存《洛阳伽蓝记》卷5和《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为考察对象,可见北魏慧生行记诸种相关文献学术价值不菲,有利于推进中亚史地研究、佛教文化交流研究以及"一带一路"的文明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玥 《宗教学研究》2020,(1):204-211
《创世记》37-50章记述的是关于约瑟的故事,其形式和内容都不同于之前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叙事(创12-36),且成典的位置在《创世记》的最后,连接着《出埃及记》。但是除了《创世记》37-50章,约瑟在五经中只被提及了一次(出1:8),而在五经之外鲜有提及。为了解开此谜题,本文从约瑟故事中"梦"这个主题出发,并通过与《但以理书》1-6章的对比,重新对《创世记》37-50章做了详尽分析,认为约瑟故事实际上形成于散居时期,因此之前形成的文本有可能不知道其叙事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其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1295——1307年)前后。所作杂剧14种,现存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3种,残存《贩茶船》、《芙蓉亭》2种,另有少量散曲作品。 《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的故事渊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一篇文言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它特别是在金代作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即《董西厢》)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突破了元代杂剧一般为一本四折的格式,在杂剧中属大型作品。故事写唐德宗贞元年间,张生和崔莺莺在普救寺巧遇,相互产生爱慕之  相似文献   

4.
借花献佛     
《法音》1991,(11)
一般称借别人的食品以饷客或用别人的东西送人情为借花献佛。这个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经》卷三、卷四《受决定记品》第二、《修行本起经》卷上《现变品》第一、《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佛陀的本生故事中。据载,昔时有一婆罗门弟子,名叫善慧,于四出参访途中至莲花城,闻说燃灯佛将前来莲花城说法。善慧想用鲜花供养燃灯佛,但是国王已囊括全城鲜花供养了燃灯佛。善慧找遍了全城,不能得到一朵鲜花。后来在井边遇着一位年轻的婢  相似文献   

5.
历代《道藏》中都收录有一部古书《易林》。《易林》一书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记为“易林十六卷、焦赣撰”。焦赣 ,西汉人 ,当过小黄县令 ,后死于该地。他是易学家京房的老师 ,故《汉书》在卷七十五的《京房传》中附记他。谓其名焦延寿 ,赣是他的字。唐严师古注《后汉书》 ,言赣为其名 ,则延寿为字。《汉书·卷八十八·京房传》记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 ,托之孟氏。”《易林》实非焦延寿一人所创作。焦延寿当是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把易说、民谣、书记等各种资料汇编成《易林》一书的…  相似文献   

6.
唐代道士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人,生卒年无考。据《新唐书·艺文志》,尝隐居东海,于贞观五年应召至京师,太宗赐号“西华法师”。著有《老子道德经注》二卷,《开题序诀义疏》七卷。二书均佚,经近人蒙文通校理,辑成《道德经义疏》六卷。又有《庄子注》三十卷,《疏》十二卷。成玄英精研老庄之学,更参以释氏之理,道通内外,学兼百  相似文献   

7.
戏里戏外     
清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杭州某商人之女酷爱《红楼梦》,整日为宝黛爱情悲戚不已,久而成疾,竟至卧床不起,父母愤而将《红楼梦》投入火中,未曾想此女在痛呼“奈何烧煞我宝玉”后竞气绝身亡。  相似文献   

8.
《华严经传记》,又名《华严传》,五卷。唐京兆崇福寺沙门法藏集。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华严经传记》撰时阙载。考本书卷一实叉难陀传中,有唐景云元年(710)十月十二日实叉难陀卒于大荐福寺,“至十二月十三日,本国门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送其余骸及斯灵舌遂归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复于焚尸之所起七层塔焉”的记载(第155页中)。而法藏本人又卒于先天元年(712)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1)
《楞伽师资记》,又名《楞伽师资血脉记》,一卷。唐东都(洛阳)沙门净觉居太行山灵泉谷集。日本以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残本为底本,1931年朝鲜金久经整理本为校补本,将它编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相似文献   

10.
李小荣 《法音》2003,(5):17-26
《大般涅?经》(梵文Mah觀parinirv觀za-sūtra),或称《大本涅?经》、《大涅?经》,其主要思想是宣说如来常住、涅?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等教义,是大乘五大部经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崇高的地位。此经最早传入中国的部分,相传是后汉支娄迦谶所译的《梵般泥洹经》二卷(《出三藏记集》作《胡般泥洹经》一卷),但其经早佚。据《历代三宝记》记载,曹魏有安法贤译《大般涅?经》二卷,吴支谦亦译《大般泥洹经》二卷,但这两部经早于凉译大本前就已阙佚,费长房自言未及见,内容也难以确定。至东晋时,高僧法显西行取经,于摩竭陀国巴连弗邑,得到…  相似文献   

11.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华严经义记一卷(《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北齐释惠光撰。是记原本四卷,今唯存卷第一之中段,释《光明觉品》初章耳。光姓杨氏,定州长芦人,今河北沧县也,为佛陀禅师弟子。会佛陀、勒那初译《十地经论》,光乃命章开释,独最其功。光每以正教之本莫过《华严》,乃撰疏四卷,立渐、顿、圆三教,以  相似文献   

13.
《孔丛子》六卷当出自“汉魏孔氏家学” ,其前三卷记孔子、子思言行 ,可能是辑先秦孔氏遗文。《孔丛子·记义》篇载有一大段孔子对《诗》的评论 ,其与上博简《孔子诗论》有着内在的关系 ,可以将它们视为同一个体系而相互参释和补充。《孔丛子》“诗论”与上博简《诗论》都反映了先秦儒家早期说诗的风格和内容 ,而与汉代形成的《诗序》传统不同。《孔丛子》“诗论”对朱熹的《诗经集传》有一定影响 ,在从汉代诗学向宋代诗学的转变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元照文集宋代有二十卷,而现知仅有《续藏经》收入的道询编《芝苑遗编》一卷以及不明编者的《芝园集》二卷与《补续芝园集》一卷。日本成篑堂文库藏有抄写于延文三年(1358)的元照文集五册,共十九卷,分别为道言编《芝园集》十七卷和道颀编《芝园文后集》二卷。这两部文集前人尚未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探讨它的底本来源、成书时间以及与续藏经本元照文集的关系,并略述其所存篇章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蜀士李昌龄"注解的《太上感应篇》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太上感应篇》注本,该书大体成于淳熙二年至嘉定十五年之间。李昌龄注本在得到郑清之作赞、宋理宗推崇后方大行于世,其注本主要通过"灵验记""引经""征事"三个方面注解《太上感应篇》,这一注解形式为此后的众多《太上感应篇》注本继承和发扬。李昌龄身为儒士,却以三教经典与故事注解《太上感应篇》,这种以儒为主却兼融三教的思想不仅扩充了《太上感应篇》的内容,同时成为《太上感应篇》被社会各阶层接受的重要基础,是《太上感应篇》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曹仙姑,北宋著名女冠。初名希蕴,后宋徽宗赐名道冲,诏加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自从陈撄宁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以来,曹仙姑之名开始广为道教研究者和气功爱好者所知。然曹仙姑之生平事迹,陈先生及时贤均未加深考。笔者于前几年曾发现一些有关曹仙姑的文献,乃撰成《曹仙姑的生平、著作考》一文,发表于《中国道教》2002年第4期。在该文中,笔者据明代李濂《汴京硚异记》卷二“曹仙姑”条勾勒了曹仙姑生平的轮廓,又据明《正统道藏》中董醇所编《群仙要语纂集》卷下所载《文逸曹仙姑大道歌》,解决了有关《大…  相似文献   

17.
葛洪《枕中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藏·洞神部·元始上真众仙记》又题为《葛洪枕中记》,自来学者都将之视为一书二题。该书在《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存目》著录为《枕中书》一卷,题作葛洪撰,并断定“其出后人伪撰无疑也。”余嘉锡先生以其中提及后于葛洪逝世的许穆、许玉斧,亦断其书不出于洪(参看《四库提要辩证》卷十九)以后便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该书蒙以伪名,遂至少人问津,它在道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长期来被忽略了。但据笔者初步探索,发现前人对此书的断案尚有不少可以商确之处,此书在道教史上的地位也有重加考虑的必要。故略陈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朱秀丽 《法音》2022,(10):54-59
<正>一、《今昔物语集》与观音故事《今昔物语集》(以下简称《今昔》)是日本平安末期的佛教说话集,按照佛教的产生与传播分为天竺(1-5卷)、震旦(6-10卷)、本朝(11-31卷)三部分,收录佛教故事、世俗故事共一千余篇。《今昔》最初编撰的目的就是弘扬佛法,劝化世人,然其作为说话文学之集大成者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今昔》对日本人的精神品格、文化艺术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仅是后世《宇治拾遗物语》《古今著闻集》《三国传记》等说话文学编撰之基准,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过研读《旧约》可以看到,《创世记》中记载了两个创世故事,它们分别记在《创世记》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和第二章四节至二十五节。据圣经学者考证,第一个创造故事属于祭司法典,因为它是旧约律法书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法典,而这一部分法典是祭司们制定并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创世故事属于耶  相似文献   

20.
近读唐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宛如亲聆法音,善莫大焉。全书十二卷,记玄奘西行并周游所亲历者一百一十国,得之传闻者二十八国的山川、城邑、物产及习俗,成书于公元646年,是研究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其卷一有“梵衍那国”。据考证,即今阿富汗的巴米扬一地。众所周知,公元2001年3月12日,当时掌权的塔利班集团不顾国际社会的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