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十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宗教信仰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今世界仍然有80%的人信仰各种形式的宗教,所以,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宗教信仰所特有的作用。宗教在思想、文化、风俗、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在消费领域,宗教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未引起世人的足够注意。与宗教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一致,宗教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这既与宗教本身的教义、礼义、禁戒等具体内容有关,也与信奉宗教的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虔诚程度、信仰侧重…  相似文献   

2.
创价学会与政治──以池田大作“中道政治”思想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价学会是日本当代最大的宗教教团,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该组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外会员,在国际政治和文化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学会曾一度和政治结合甚密,这一方面也招致了世人的诽议。本文旨在讨论创价学会如何涉足政治、如何以一种全新的宗教政治理念对现实生活发挥影响、又如何在实践中成功地摸索出一条宗教和政治应当保持的适当的并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界对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说大多持否定态度,因为其与现代政治精神格格不入。然而,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说是在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应该同秦王朝的法家思路线和极端专制政治现实相比较。沿着这一思想路可以发现,君权天授说包含了对君权的道德约束,反映了士大夫政治精神。因而,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主要的新兴教团(神道教系列)张大柘日本的新宗教涉及佛教、神道教、基督教、诸教等宗教领域。就神道教系的新宗教而言,它是日本近现代社会新宗教运动的先躯。①它不以神社为信仰中心,而是融会了佛教、阴阳道、儒学的教义、仪式和修行方法,以彻底的现世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家信仰宗教,一大原因是,在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生发宗教的“境界”,或者说那“境界”非常投合宗教。科学与宗教之同一,突出表现在“境界”这个层面上。因为“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这样的感情同那种使自古以来一切宗教天才着迷的感情无疑是非  相似文献   

6.
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主要包括各宗教内部诸要素以及不同教派组织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以及宗教与社会各方面之间等多种关系。宗教关系的基础是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关系,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遇刺身亡。行刺者山上彻也向警方坦白犯罪动机是因其对新兴宗教“统一教会”不满,而安倍晋三正是该教团的庇护者。此次刺杀看似是孤立事件,其背后却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中宗教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生了诸多问题,面临不少的危机。不仅日本经济在衰落,日本传统宗教甚至传统新兴宗教也开始走下坡路。在后疫情时代,日本人的不满和失落蔓延,可能为新的宗教发展提供土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日本宗教未来如何创新发展,其规模也难以再创二战后新兴宗教大发展的盛况。在这种趋势之下,日本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宗教问题结合在一起,诱发宗教极端事件的可能性加大。尤其是在政教关系方面,日本宗教与政治的复杂勾结对日本国家的未来走向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冲击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徐玉成 《法音》2001,(12):27-35
(三)三个重点日本《宗教法人法》内容很多,我认为其中三个方面值得重点研究,现分述如下。1、法人制度日本学者认为,《宗教法人法》是为了贯彻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运用法律强制力,在宗教团体中推行法人管理制度,帮助宗教团体在不依附于任何外部势力的条件下,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拥有、维持和管理财产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结束了日本宗教长期依附于国家政权而成为权力部门和政治集团附庸的历史。(1)法人制度的产生与作用。法人制度是现代社会的民事法律制度,法人是与公民(自然人)相对称的另一种民事主…  相似文献   

9.
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世界宗教发生的变化表现为:宗教日益重视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日益发挥其文化的社会功能,宗教国家化的趋势的发展以及宗教与社会冲突和民族冲突的关系日趋紧密。这一切与宗教的蜕变有密切的关系而又有所不同。由于它的蜕变,使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当代宗教的一个新的动向;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宗教的政治化。但是宗教极端主义并不仅仅在伊斯兰教中存在,在其它宗教中也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存在。分析这个情况,旨在说明宗教与政治、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领域的问题,我们不能等同看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宗教本质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学诞生以来的各种宗教本质观作了回顾,着重探讨了对我国学界影响较大的几种宗教本质观之间的分歧及其各自的理论缺陷,提出了"宗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精神货币,宗教起源于人类为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需要所进行的人与异己力量之间的特殊的交换活动"的宗教本质观与宗教起源说。并对宗教的核心─-信仰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中性的,无褒贬之分,宗教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是宗教与政治挂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现代社会民间文化中的阴阳师崇拜现象,试图阐释日本现代社会的"阴阳师文化热"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在现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亚文化现象。因而,对阴阳师引发的文化热潮不能仅仅从历史的源头去把握阴阳道文化和阴阳师之间的相关性,而应该从整体性视角去厘清其与日本本土宗教间的内外关系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千百年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教东岳文化所包含的以"道"为本的思想智慧、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东岳文化源于对泰山神的崇拜。早在先秦时,一些帝王就将举行"泰山封禅"作为强化"君权神授"的一种神圣方式。若仔细研究,可见秦汉以来的东岳文化中逐渐出现了两个发展向度:一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东岳大帝被视为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  相似文献   

13.
在伊斯兰世界,沙特阿拉伯是唯一以瓦哈比主义(萨拉菲主义)构建国家统治合法性的国家。以严守经训、仿效先贤、劝善戒恶为核心内容的瓦哈比派教义与什叶派教义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对立。沙特将瓦哈比派教义奉为国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决定了其国内什叶派在政治社会生活中一向处于不利地位。与瓦哈比派乌莱玛不同,沙特统治者对待什叶派的态度更多地建立在理性和实用主义的基础之上。在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冲击下,经过瓦哈比派乌莱玛的重新诠释,教义分歧转变为宗教与政治杂糅的教派主义话语。伴随沙特政府对宗教领域掌控力的增强以及沙特国家实力的上升,教派主义成为了沙特对内维护王权,对外追求地区大国地位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话语工具。本文从宗教与政治关系切入,通过分析沙特王室与官方乌莱玛、逊尼派民间宗教力量,以及国内外什叶派宗教政治力量的互动关系,对教派主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刘明 《中国宗教》2018,(4):40-42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各级宗教工作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动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着力巩固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全省宗教领域保持了和睦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与秩序问题的宗教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崇科学理性的时代 ,在遭到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之后 ,宗教并没有销声匿迹。在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的视野中 ,宗教重又受到关注 .在解读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典籍基础上 ,针对中国社会转型诱发的社会秩序问题 ,作者提出了自由与秩序难题的宗教阐释。认为 :如果处理得当 ,在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中 ,宗教完全可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宗教院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为培养爱国爱教的宗教后备人才、促进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就佛教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而言,认真贯彻教学原则和讲清楚思想政治课程与佛教的契合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文化角度看,高唱科学、宗教相互融合与相互支持的声称形成了一个巨大合声。这一声称起因于存在着两种领域或是两种权威,而每一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一些怀疑论者很勉强地公开批评宗教,但很多怀疑论者还是非常担忧这个所谓的“和睦”关系。问题就这样提出来了:什么东西能够扩展应用到宗教声称上面?或是怀疑论应该运用到宗教声称上面吗?关于术语“怀疑论”(shepticism),我指的并不是古典哲学意义上的那种否认可靠知识可能性的那个“怀疑论”;然而,我使用术语“怀疑论”是指“怀疑地探索”(skeptical inquiry)的意义。这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新宗教与现代宗教热[日]岛进日本自19世纪以来出现过3次宗教热,第一次在幕末维新时期(19世纪40至80年代),第二次在大正时期至战后(20世纪10至5o年代),第三次亦即现代宗教热始于7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新新宗教的掘起。...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景象。广义而言,多元化指现代社会的日常知识体系、意义理念体系和价值评估体系的非一统化。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里,无论是神圣的宗教权力,还是世俗的政治权力,都不能强制性地规定每个或全体社会成员的知识内容、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观上都经过一个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关于完成这两个转变的具体时期,在马哲史的研究工作中是有争议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马克思完成两大转变的逻辑起点恰恰是从同宗教的决裂和批判开始的。我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上所走过的道路可以这样看:最初是对宗教进行批判,然后进一步深入到政治领域,继续对政治、法律、国家形式等进行批判,最后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宗教二重化的根源不在于宗教本身,而在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