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简单界定当代中国的文化讨论热潮具有极其广泛的主题,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价值、意义,正是从中派生出来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目前理论界对什么是思维方式、什么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等等前提性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歧义繁多的水平上。因此本文首先企图对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等研究前提作一番界定。  相似文献   

2.
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原始人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呢?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有些什么特点呢?原始人的思维是如何向文明人的思维过渡的呢?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和把握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是哲学史研究中亟需探讨但至今仍未很好地加以研究的问题。为了促进和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刊于去年开辟了“原始思维研究”专栏,陆续收到这方面的稿件。现在发表李根蟠、卢勋同志的《浅谈原始思维的若干特点》和乌兰察夫同志的《蒙古族早期宗教和无神论思想萌芽》,以期引起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资料是研究的依据和基础。由于时代的久远、文献的不足,对考古资料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为研究原始思维工作带来困难。我们可以从我国解放前仍保留着原始痕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宗教迷信等等去加以探索。解放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文化教育的普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改变,其原始的痕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因此,对于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同志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能否被某种新哲学所“超越”?这并不是什么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以及研究建构其新的体系的过程中,有的同志又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这些同志认为,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只不过是僵化的模式。人们自身意识水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可以“超  相似文献   

4.
中国没能产生自己的近代科学,导致近三百年来的落后,这已成为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次文化讨论中,不少文章由此追溯到思维方式问题,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究竟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类型,造成了哪些影响等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索和争论的热门话题。思维方式问题涉及甚广,其中最主要的是辩证思维与形式逻辑思维方面的问题。总的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哲学界展开了关于改革与思维方式变革问题的讨论。现就思维方式的结构、类型以及改革与思锥方式的变革等问题的讨论情况做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简论主体和客体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客体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是近年来哲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成果之一。应当承认,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许多疑难之处。对这些疑难问题的探索,常常促使人们回过头来对基本概念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辩证思维的自觉性。在本文中,我们吸收了国内学者的有益见解,对主体和客体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吗?——和世诚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诚同志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吗?”一文,我最初在“光明日报”上读到时,就感到不能同意他的意见。现在“哲学研究”把这篇文章加以转载,希望大家讨论,我很赞同这种做法。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牵涉到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还牵涉到对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认诚,大家来讨论一下,把它弄清楚,是有必要的。当然,在世诚同志看来,“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著作是一个早巳彻底解决了的问题,而且为哲学史的事实所证明了的”,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哲学史的事实又证明了什么呢?世诚同志却和我们有很不相同的了解。那  相似文献   

8.
试论交往方式变迁与思维方式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鲁子 《哲学动态》2002,2(4):31-34
思维方式的转型是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特别是与人们的交往方式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的。非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传统共同体基础上的人们之间“人的依赖关系”的交往方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现代市民社会基础上的人们之间“物的依赖性”的交往方式的历史性变迁 ,是理解思维方式转型的一个契机。透过交往方式的变迁这一契机 ,我们看到所谓思维方式的转型实际上就是由传统的非辩证的思维方式向现代的辩证的思维方式的转换。本文尝试着把思维方式的转型与人们之间交往方式的历史性变迁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以期将思维方式转型问题的讨论引向具体和深入。…  相似文献   

9.
1985年10月5日至7日,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在哈尔滨市召开一九八五年哲学年会。大会除交流一年来的学术成果外,还着重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1)改革中的哲学问题。许多发言都谈到,哲学必须为改革和四化建设服务,研究和说明改革中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如思维方式的变化,观  相似文献   

10.
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未艾的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洪流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人们对许多事物和问题不得不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这样,价值观念及其研究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日益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兴趣,理所当然地也引起了哲学工作者的兴趣。对实践问题、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入,更使价值观问题突出出来,而且一开始就出现了观点分歧。人们在思考:价值范畴是不是哲学范畴?可不可以把价值范畴引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与真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说人们的认识有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分,那么,能不能由此说真理也可区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这种区分的根据何在?它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有何关系?等等。弄清楚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刊这期发表了袁贵仁、薛克诚同志的两篇文章,并开辟了“关于真理与价值的问题”专栏,就是想促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展开,关于生产关系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哲学界的重视,许多同志在前几年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现将近几年来的讨论情况作一介绍,并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一、探讨生产关系的涵义,揭示其内在层次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的问题,是前几年理论界争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虽然存在着至今尚未统一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绝对决定论”、“有时决定论”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哲学发展史表明,当社会实践、科学技术和哲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哲学家们除了要研究一些新的问题,常常还要回过头去对诸如哲学对象这样一些基础性理论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本文拟就正在进行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讨论,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讨论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哲学界争论已久,而且十分热闹。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已成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哲学对象的讨论是由哲学体系的讨论引起的,而体系讨论又是以对象讨论为内在根据的。粉碎“四人帮”不久,许多同志把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同哲学界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入手,提出了“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问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随着人们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尤其是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物质技术手段的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思维方式也不断更新。创新思维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所达到的高度。根据思维科...  相似文献   

14.
简论社会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党代表会议上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社会风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其地位尤为突出。本文试图对社会风气的内容特点,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什么是社会风气? 人们对社会风气有许多感受,许多议论,深感现在社会风气不如建国初五十年代好。那么人们生活于其中,对其有深刻感受的社会风气,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社会风气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它具体表现为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杨明 《学海》2007,(3):98-101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与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金尧 《学海》2007,1(3):92-94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演变与世界近代史断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永璋 《学海》2007,(3):84-87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生产方式变化角度理解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杰  还星 《学海》2007,(3):94-97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多元、多维与多向:重新审视1500年以来世界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晋新 《学海》2007,(3):87-92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潘润涵 《学海》2007,1(3):82-84
近年来,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历史已经成为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样是对世界历史问题的把握,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本刊组织了国内学界同仁对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会议、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笔谈。从总体上看,这一组笔谈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历史形态的把握,还是对历史具体问题的讨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二是多元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1500年以来充满动荡和冲突的世界历史,坚持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单向思维的方式去认识,对于寻求历史真理来说十分重要。三是平等对话的讨论方式。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可以讨论,作者与作者之间可以讨论,作者与学界其他观点可以讨论。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到学界前沿,寻求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