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何文广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540-1549
二语(L2)和母语(L1)在句法加工方面的差异是量的不同还是质的表现?当前, 该问题已成为语言认知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 二语句法加工受到二语习得年龄、语言熟练度、工作记忆、二语习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有关二语句法加工的理论主要有浅层结构假说、D/P模型和统一竞争模型。未来研究应注重探讨二语句法加工中二语熟练度及二语习得年龄的交互效应, 同时也应当加强儿童二语句法加工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跨语言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晚期熟练中英双语者二语词汇在三语词汇语义通达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三语为日语的被试英语词汇在日语词汇语义通达中的作用,实验2探讨三语为法语的被试英语词汇在法语词汇语义通达中的作用。总的实验的结果表明,晚期熟练中英双语者在日语这种三语的语义通达中不会通达二语词汇,而在法语这种三语的语义通达中会通达二语词汇。  相似文献   

3.
选取大学英语专业的高熟练度双语者与非英语专业的低熟练度双语者作为被试,利用自控速度阅读与生成意义即止任务,探讨了母语为汉语的高熟练度双语者和低熟练度双语者对英语wh疑问句的加工策略。通过分析反应时和不合理判断率,发现高熟练度双语者采用了填充驱动策略,对句子的加工易受句子合理性的影响。低熟练度双语者则采用了最后间隙策略,同时对句子合理性限制完全免疫,这可能与其工作记忆容量较小或者是二语的熟练程度偏低有关,说明二语熟练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双语者加工wh-疑问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块提示法,以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共104名为被试,考察语词记忆指向性遗忘效应的机制及其发展.结果表明:(1)各年龄段被试都明显存在着指向性遗忘效应;(2)指向性遗忘效应是提取抑制和选择性编码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成人之间作用情况可能存在差异;(3)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认知抑制能力差异显著,随年龄增长,认知抑制能力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5.
常欣  王沛 《心理科学》2013,36(2):279-283
二语句子加工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尚处于验证和探索阶段,基本上还集中于对一语和二语的语义违例与句法违例反应的比较,更缺乏动态的二语句子加工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仅就二语语义加工而言,所得结果充满矛盾,这可能与二语习得年龄有关。就二语句法加工研究而言,二语学习者显示出依赖于二语学习年龄的不同模式。同时,二语的句法加工过程依赖于二语和一语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其深层原因可能意味着存在一语和二语之间的句法通达问题。为此,应当系统考察语义通达程度和句法通达程度的系统变化对二语加工加工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同时应开展以某种语言(如汉语)的母语者其二语(如英语)句子加工认知神经机制和以前者的二语(如英语)母语者为被试开展以前者的母语(如汉语)为二语的句子加工认知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英  程亚华  伍新春  阮氏芳 《心理学报》2016,(11):1434-1444
以399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系统考察了汉语儿童同音、同形和复合三类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和词汇知识随时间均有显著增长;(2)控制词汇知识的自回归效应后,一年级儿童的同音和复合语素意识对其二年级的词汇知识、三年级儿童的复合语素意识对其四年级的词汇知识、五年级儿童的同形和复合语素意识对其六年级的词汇知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分别控制三类语素意识的自回归效应后,一年级和五年级儿童的词汇知识可以显著预测其二年级和六年级的三类语素意识,三年级儿童的词汇知识对其四年级的同形和复合语素意识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汉语儿童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存在双向关系,且不同类型的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关系随年级的升高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以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儿童以及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单字词识别中的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的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三组被试都表现出单字词识别中的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且效应发生在低频字上;(2)随年龄的增长和识字能力的提高,儿童汉字识别的错误率降低;而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呈现递减的趋势.小学三年级已经发展出多义词的识别优势,小学五年级的反应模式与大学生的基本接近.最后,从语义反馈量、加工方式差异等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双语者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一直是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前人研究多关注二语加工过程,较少研究母语加工神经网络与二语加工神经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前人研究多以成人为被试,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发展成熟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28名汉英儿童双语者进行了两种语言条件下的语音判断任务和字形判断任务,在进行任务的同时进行了磁共振扫描。通过全脑分析、感兴趣区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汉语语音、字形加工和英语语音、字形加工激活了类似的脑区网络,但也存在差异。汉语特异脑区(根据Tan等人对汉英跨语言比较的元分析进行定义)右侧枕下回、梭状回以及左侧扣带回在英语语音、字形任务中都显著激活,英语语音任务还额外激活了汉语特异的左脑额中回和中央前回;英语特异脑区(根据Tan等人对汉英进行跨语言比较的元分析进行定义)左脑额内侧、额下回以及梭状回在汉语语音、字形加工中显著激活。2)儿童的英语熟练度越低,左脑扣带回(汉语特异脑区)在汉语语音和汉语字形任务中的激活越强;汉语熟练度越高,左脑额下回(英语特异脑区)在英语字形任务中的激活越强,左脑颞上回(英语特异脑区)在英语语音任务中的激活越弱。两个任务的结果一致说明:汉英双语者母语加工的神经网络与二语加工的神经网络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受到双语熟练度的调制。  相似文献   

9.
两个实验以汉-英双语者为被试,考察高限制性句子语境条件下,词汇接触次数和二语熟练程度对二语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让被试阅读1-4个高限制性的句子语境,把要学习的英语假词放置在句尾。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语义相关判断任务和词汇回忆任务测量词汇习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限制性的句子语境条件下,少数的几次接触陌生词汇即可附带习得词汇的意义;二语熟练度越高,越有助于词汇的习得。  相似文献   

10.
常欣  王沛 《心理学报》2013,45(7):773-782
选取二语中等熟练者和高熟练者两类中国大学生被试,共40人(27女,13男),年龄为20~29岁,平均年龄23.88岁。采用ERP技术,以直译型英语被动句和意译型英语被动句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比较无违例、―句法违例句1‖(动词过去分词形式错误)、―句法违例句2‖(动词过去分词错误用为动词原形而造成的句法违例)以及―句法违例句3‖(动词过去分词误用为动词现在分词形式)条件下的行为数据和ERP多维数据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语熟练度和语言间句法结构相似性对汉-英双语者英语被动句句法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熟练者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整体上优于中等熟练者;难易度不同的句法错误信息会直接影响被动句的加工,对明显有错误的句法信息的反应速度最快,―正确的局部句法信息‖反应时最长。对明显有错误的句法信息的正确反应率最高,最根本的句法结构的错误信息最低。最根本的句法结构的错误信息引发的P600最大,无违例条件引发的P600最小;高熟练者对最根本的句法结构的错误信息引发最大的P600效应,中等熟练者的P600效应未受不同句法错误信息的影响。行为指标支持句法加工相似性效应——直译句反应快、正确率高;意译句反应慢、正确率低。并且此效应在中等熟练者身上表现更加明显。但是脑神经活动模式未表现出句法结构相似性效应,说明二语熟练度在英语被动句加工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小学3~5年级179名高自控和188名低自控儿童的控制归因、自控期望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高自控儿童易做内归因,低自控儿童易做外归因;随年龄增长,儿童内归因的准确性提高;男生比女生更易采用外归因,内归因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高自控儿童自控期望高,低自控儿童自控期望低;随年龄增长,儿童的自控期望增强;各年级男生都比女生自控期望低,儿童中低自控男生自控期望最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语义关联判断任务探讨二语词汇阅读的跨语言语音干扰现象。共有35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实验,平均年龄23.17岁;同时为提供比对的基准样本,还挑选了35名英语本族语者参加实验,平均年龄26.06岁。语义关联判断任务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对同音词对进行语义关联判断时,不仅在错误率上要比控制条件显著更高,而且在作出判断时的速度也要显著更慢。这种语音干扰效应的出现为二语词汇阅读时语音信息的自动激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也说明,在本研究中词汇入口由同音词经过语音路线而通达。另外,结果还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对由英语元音对比音/i/-/I/组成的词汇最小对立体进行语义判断时,不仅在错误率上要比控制条件显著更高,而且在作出判断时的速度也要显著更慢;但是英语本族语者不管是在错误率还是在反应时,实验条件下与控制条件下都没有区别。这一结果证实了中国学习者在进行二语词汇阅读时跨语言语音干扰的发生,说明二语词汇的心理表征受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早期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实验1运用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结果发现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说明早期双语儿童可以直接通达概念意义,但是二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要弱于一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运用图片命名的范式,结果发现了命名的语言效应,进一步说明早期双语儿童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联系要弱于一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联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早期双语儿童在记忆表征中建立了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直接联系,其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在本质上是机能性的。  相似文献   

14.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6年8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呈持续地非线性增长,其中三年级和五年级是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差异稳定的发展模式;(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相关阅读认知技能后,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显著预测六年级时的阅读准确性、阅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且对阅读准确性和阅读理解的预测比对阅读流畅性的预测更强;相对于起始水平,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心理科学》2011,34(4):799-805
先前很多研究表明熟练双语者可以直接通达其二语词汇的概念意义,非熟练双语者需要借助一语词汇间接通达其二语词汇的概念意义,这很可能是双语者二语词汇的熟悉度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本研究使用跨语言重复启动范式考察了双语者对不同熟悉程度的二语词汇的语义通达方式。实验1以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2以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总的结果发现,无论非熟练双语者还是熟练双语者,其在通达二语词汇概念意义时采用哪一种方式受词汇熟悉度的调节,当词汇熟悉度较高时,选择直接通达,当词汇熟悉度较低时,选择间接通达。本研究进一步支持和丰富了晚期双语者双语记忆表征中的语义通达方式从本质上属于经验性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设置不同的认知负荷任务,探究抑制控制在儿童和成人类比映射中的作用。实验一中,31名7岁儿童、33名10岁儿童和34名成人完成高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且负启动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实验二中,30名7岁儿童、30名10岁儿童和32名成人完成低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但负启动效应无显著年龄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抑制控制和认知负荷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学儿童提问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图片和文章两种不同形式呈现实验材料,以小学二、四、六年级的90名小学生为被试,要求他们对实验材料进行提问,从而考察儿童提问的发展以及刺激材料属性对提问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2)刺激材料属性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儿童的提问产生了影响,六年级儿童对图片的提问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优于对文字的提问;(3)小学儿童的提问元认知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3年追踪,探讨学龄儿童家庭阅读环境、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的发展级联。结果显示:(1)家庭阅读环境通过一年级的阅读理解扩散到二年级的汉字识别,进而影响三年级的阅读理解。(2)家庭阅读环境通过一年级的口语词汇知识扩散到二年级的阅读理解,进而影响三年级的口语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3)虽然家庭阅读环境对一年级汉字识别仅有边缘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但一年级的汉字识别可以预测二年级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词汇知识,进而影响三年级的汉字识别、阅读理解和口语词汇知识。研究表明,学龄儿童家庭阅读环境、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之间存在间接的、多向的发展级联效应。  相似文献   

19.
熟练中-英双语者三语词汇的语义通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心理学报》2008,40(5):523-530
通过两个实验运用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考察熟练中-英双语者对不熟练的第三语言词汇的语义通达方式。实验1以三语为日语的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2以三语为法语的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两个实验都发现了显著的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熟练双语者尽管已经形成了直接通达二语词汇概念意义的语义通达方式,但其并没有将此方式迁移到对三语词汇概念意义的通达,他们仍然需要以一语词为中介从而间接通达三语词汇的概念意义。综合先前系列研究的结果初步表明,第二语言的熟练水平是影响晚期双语者语义通达方式的主要因素,晚期双语者记忆表征中的语义通达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刘钰  陶云  刘艳 《心理学探新》2011,(6):520-524
采用语义启动研究范式,探讨傣族小学2、4、6年级汉语词汇和语音的语义通达特点。结果表明:1)对图片语义的提取存在学习年龄效应,2年级的反应时显著长于4、6年级;2)汉语词汇和语音都能显著促进图片语义的提取,但语音促进作用更明显;3)汉语词汇对图片语义提取的促进作用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汉语语音的促进作用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