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榕  余凤琼  蒋玉宝  汪凯 《心理学报》2011,43(5):483-493
情绪性刺激的加工是否受注意影响目前尚存争论。基于许多操纵空间注意焦点的研究未能在注意资源的分配上进行精确的调节, 本实验将时间维度的注意瞬脱范式与负载理论相结合, 通过调节注意瞬脱中T1刺激物知觉负载水平的高低(箭头朝向相同与否), 观察被试在四种时间延迟条件下(延迟2, 延迟3, 延迟5, 延迟8)T2目标侦测任务恐惧和中性面孔的反应正确率, 从而对情绪性刺激的加工特征进行研究。实验发现:对恐惧面孔侦测的正确率在高知觉负载条件下显著降低, 而中性面孔则不受知觉负载水平影响, 并且这种高知觉负载对恐惧面孔加工的抑制作用仅发生在注意瞬脱中的短延迟条件下。说明在知觉加工资源和注意调节作用同时受限的情况下恐惧面孔的优势加工受到限制, 提示情绪性刺激的加工与中性刺激相比消耗的加工资源较少, 并依赖于注意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从过度投入理论与激活反弹理论对瓶颈理论的质疑出发,采用ERP技术检验了情绪性注意瞬脱的加工过程及其神经机制。行为结果显示,以恐惧面孔为T1,中性场景图片为T2,则恐惧面孔T1相对中性面孔T1显著降低了中性T2的识别正确率,进而诱发了情绪性注意瞬脱。ERP结果进一步显示,相较于中性面孔T1,恐惧面孔T1诱发的情绪加工影响了代表中枢加工资源的两阶段P3波幅,使得其始终高于代表标准注意瞬脱的中性面孔T1条件和代表非注意瞬脱的单任务基线条件。以上结果证明,情绪性注意瞬脱形成自情绪性T1加工所诱发的中枢资源过度投入,而非源自中枢资源瓶颈。  相似文献   

3.
采用RSVP范式,本研究以情绪刺激及双任务中两个目标刺激间的时间间隔(SOA)作为实验条件,从时间维度上探析了情绪刺激、SOA等因素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注意瞬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聋人存在较听力正常人更为显著的注意瞬脱现象;(2)较听力正常人而言,情绪刺激更易诱发聋人的注意瞬脱;(3)在改变T1情绪词的条件下,负性刺激对注意瞬脱的影响高于中性刺激及正性刺激,而正性刺激对注意瞬脱的影响可能与中性刺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注意瞬脱是指从一系列干扰刺激中识别两个目标时,识别第一个目标(T1)往往会干扰之后200~500 ms内出现的第二个目标(T2)的识别,该现象反映了时间维度上的意识加工局限性。但研究发现,与中性T2相比,情绪T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注意瞬脱。这为我们理解人类对情绪刺激的优先意识加工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和研究手段。情绪T2对抗注意瞬脱受T1任务难度、T2任务类型和情绪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该过程涉及的脑区主要包括杏仁核、前扣带回和眶额皮层等区域;在时间进程上,情绪相比中性T2在认知加工的早期和晚期阶段都表现出增强的效应。情绪对抗注意瞬脱的认知神经机制可以用注意增强和巩固竞争假说来解释,即由杏仁核介导的情绪信息早期注意捕获是导致情绪对抗注意瞬脱的关键,而晚期的巩固过程受到任务要求等自上而下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视盲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正常的视觉系统出现视觉觉察丧失的现象, 例如变化知盲、注意瞬脱等都属于功能性视盲。情绪诱发的视盲指的是一个与任务无关的情绪性刺激的呈现吸引了注意以致个体无法对快速呈现的靶刺激有所觉察的现象。与注意瞬脱特别是情绪性注意瞬脱相比, 情绪诱发的视盲是以情绪刺激为干扰刺激, 考察情绪刺激如何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吸引注意并干扰靶刺激的加工, 因此有着自己的特点:它没有lag1节省现象, 也没有像注意瞬脱那样严格的时间窗口限制, 不受干扰刺激与靶刺激物理特征相似程度的限制, 在心理机制上属于早期知觉阶段的加工竞争等等。情绪诱发的视盲表明情绪对注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都有吸引或干扰作用。未来可以从考察神经机制、了解影响因素等多方面深化此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吴昱  高湘萍 《心理科学》2013,36(4):816-821
实验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观测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图片分别作为靶刺激和探测刺激时是否会出现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现象。结果发现,如果探测刺激是自我面孔,被试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他人面孔,尤其当T1是他人面孔时,可使注意瞬脱完全消失;靶刺激和探测刺激均为他人面孔时,出现注意瞬脱现象。说明自我面孔不仅有很强的注意抢夺能力,也有很强的注意持续把持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研究采用经典的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以消极情绪图片和中性图片作为分心物,分别探讨了消极情绪刺激和不同焦虑状态对注意瞬脱的影响。结果显示:(1)负性图片为分心物引发显著的注意瞬脱现象。(2)当两目标之间的间隔(SOA)为200ms时,注意瞬脱现象最为明显,当SOA为600ms时,注意瞬脱现象依然存在。(3)与低特质焦虑个体相比,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瞬脱现象更为明显。这些结果说明,负性加工偏向会加剧注意瞬脱现象,使得注意瞬脱现象持续更长的时间。高特质焦虑个体由于对负性刺激更敏感,导致了注意瞬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和加工情况,设计两个眼动实验任务,要求14名7~10岁ASD儿童和20名同年龄正常儿童观看图片。实验一采用将情绪面孔嵌入风景图片中引起语义不一致的刺激;实验二采用含有情绪面孔的无意义背景乱序图片刺激。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时间都显著长于正常儿童;(2)与正常儿童一样,ASD儿童表现出对恐惧面孔的注意偏向;(3)实验二中,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内部特征区的注意分配与正常儿童不同;正常儿童能注意最能展示该类情绪特征信息的区域,如恐惧的眼睛、愉快的嘴巴,而ASD儿童对三类情绪面孔特征区的注意分配方式相似;(4)两个实验条件下,ASD者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  相似文献   

9.
通过控制负性情绪的不同回避动机强度,采用经典四项比例式的推理任务,探究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对类比推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悲伤和恐惧)均会导致推理任务的正确率下降;(2)在低回避动机强度情绪(悲伤)下完成推理任务的反应时比高回避动机强度情绪(恐惧)下更长。结论: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均会对类比推理产生消极作用,高回避动机强度的负性情绪下完成推理任务的速度更快,但正确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注意窄化和情绪的动机强度通过工作记忆影响了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侠牧  李雪榴  叶春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556-1563
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主要包括P1 (80~120 ms)、N170 (120~200 ms), 早期后部负电位(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 EPN, 200~300 ms)和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 300 ms以后)。这些成分代表了表情加工的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心理含义。P1成分只对威胁类表情(恐惧, 厌恶和愤怒)敏感, 反映了对威胁面孔的快速探测, 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N170成分与表情结构信息的编码有关, 同样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EPN反映了对情绪信息的选择性注意, 具有情绪普遍性, 情绪场景图片和表情刺激都会对它产生影响, 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LPP则反映了对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 较易受注意控制的影响。在对上述成分的特性了解的基础上, 将来的研究应该探索以下问题:(1) P1是否受表情威胁程度的影响?(2) N170受到哪些自上而下因素的影响?(3)那些不能影响N170成分, 却能影响EPN成分的表情刺激是否被当成了普通的情绪刺激来看待?(4)表情加工引发的LPP是否能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5)不同的基本表情类型(如恐惧和厌恶)是否具有特异性的ERP成分?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通过分析视觉搜索任务的首次注视点和行为反应时, 探讨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对视觉注意选择的影响。实验1发现在反映早期注意选择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 不管工作记忆表征的情绪效价如何, 均出现了显著的注意捕获效应; 实验2发现当采用中性情绪靶子刺激时, 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仍表现出了稳健的注意捕获效应; 在首次注视点持续时间指标上, 实验1和实验2均发现记忆匹配条件的干扰刺激显著小于控制条件的干扰刺激, 表现出注意的快速脱离; 而在行为反应时指标上, 早期的注意捕获效应消失(实验1), 甚至被反转为注意抑制效应(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在早期注意选择阶段, 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不受工作记忆表征情绪效价的影响, 但认知控制会在早期注意捕获之后促使注意快速脱离记忆匹配的干扰刺激, 其作用效果受靶子刺激情绪效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马伟娜  朱蓓蓓 《心理学报》2014,46(4):528-539
研究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的特点。各选取15名孤独症儿童以及作为对照组的智力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名, 完成情绪共情实验, 同时使用生物反馈仪记录自主生理反应, 眼动仪记录眼动轨迹。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对情绪表情的自动模仿及感知能力显著低于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 对面孔的总注视时间、总注视点数均显著少于智力障碍儿童、普通儿童; 对眼部、嘴部的注视时间比及注视点数比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 对高兴和悲伤表情的注意较多而对恐惧则较少。这提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不足、对情绪表情的注意方式异常。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认知负荷为调节,探讨了不同的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情况。采用2(认知负荷:低负荷;高负荷)×3(情绪刺激图片:愉快、厌恶、中性)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57名被试进行了单独实验。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上,被试在不同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但在高认知负荷任务上,与中性情绪体验相比,被试在愉快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显著增长,而在厌恶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显著变短;(2)在低认知负荷上,被试在不同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但在高认知负荷任务上,与中性情绪体验相比,被试在愉快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显著提高,而在厌恶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显著降低。该结果表明,在低认知负荷上,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刷新功能不产生影响;在高认知负荷上,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刷新功能影响显著,其中愉快体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盈盈  赵俊华 《心理科学》2013,36(2):301-305
本研究在经典的注意瞬脱研究范式中变化干扰刺激T2-1或目标刺激T2的颜色特征,探究由新异刺激特征引发的注意捕获对注意瞬脱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改变T2-1或T2的颜色时,这些与任务无关的新异信息可以自下而上地引发注意捕获并减小注意瞬脱。注意瞬脱起因于有限注意资源的分配,资源的分配方式受注意捕获的自动调节。这为解决注意瞬脱到底是有限资源限制还是资源分配提供了新的实证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利用2个预实验和1个正式实验,考察阈下不同情绪面孔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要求被试在具有表情与注视线索的面孔呈现完毕后,快速而准确地对目标的位置进行判断。记录被试反应时间。结果显示,当被试未有意识的觉察到注视线索与面孔表情时,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存在,并受到表情的调节。表现为:在注视线索有效并伴有恐惧表情时,被试对于目标的判断更加迅速;当比较不同表情下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时发现,恐惧表情面孔出现时,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之间反应时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阈下情绪刺激能够激发个体更原始的生物性反应;在早期注意阶段,个体对于恐惧信息更加敏感,注意存在负向情绪偏差。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大学生情绪复杂性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通过情绪体验范围和区分性量表(RDEES)筛选出高低情绪复杂性被试各30名,采用2(情绪复杂性:高、低)×3(效价:正性、中性和负性)×4(呈现条件:0/300/600/900ms)的三因素混合设计要求被试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结果显示:(1)低情绪复杂性组在情绪条件(正性负性)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中性图片反应时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均表现出对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2)高分组在正性图片0ms呈现的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在负性图片300ms和900ms呈现和正性图片900ms呈现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低分组  相似文献   

17.
陈宏  王苏妍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26-1939
视觉注意瞬脱是指在很短时间内(约500 ms)序列呈现两个目标刺激时,被试对第二个目标正确报告率显著下降的现象。近年来国外注意瞬脱实验研究渐成选择性注意研究领域的热点, 其实验范式疏理为两大类-- 单刺激序列RSVP范式和多刺激序列RSVP范式。综述对两类范式的诸多变式进行了分析与评估, 提出了影响注意瞬脱实验范式发展的四项实验因素和今后视觉注意瞬脱实验范式发展的五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徐玲  邓晓红 《心理科学》2013,36(3):669-674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返回抑制范式,以诱发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的图片为线索,考察高、低强迫清洗倾向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差异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发厌恶和恐惧的图片均产生了注意偏向且注意偏向是由注意解除困难所引起;(2)被试对诱发厌恶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显著大于对诱发恐惧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3)高、低强迫清洗倾向个体对诱发厌恶和恐惧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之间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孙晓  李肖  贾磊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3,36(1):72-77
研究采用注意瞬脱的双任务RSVP范式通过操纵T1任务知觉负载水平的高低及T1-T2间的延迟长短,检验不同负载和延迟条件被试对陌生姓名、明星姓名和自我姓名的识别正确率。研究发现,自我姓名加工具有明显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体现出加工的独特性,但其独特性受负载及延迟条件的影响,且明星姓名在一定条件下也出现了与之相近注意瞬脱的对抗效应,证明自我姓名加工具有相对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情绪韵律识别指个体通过对他人话语中除语义以外的声学线索进行分析,推断他人情绪状态的过程。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对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的情绪韵律识别特点进行探索。结果发现:(1)社会性发展迟滞组厌恶和恐惧韵律的识别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其他情绪韵律识别正确率上无显著差异;且两组被试情绪韵律识别趋势一致:高兴、愤怒、悲伤、恐惧和厌恶韵律识别正确率依次递减;(2)当语义与韵律矛盾时,迟滞组比对照组更易受语义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